今日媒体观点0816
导语:国税局虚假新闻 信息公开案件 艾滋副县长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 曲靖污染

国税局虚假新闻

公共信息的突然而至,反映的是信息神秘主义。任何一项重大的公共利益决策,都是反复来回的,而非一朝而有,在此过程中,消息缺乏,是因为信息被视为秘密。这样一来,公共信息一经发布,能给人事已定局、无须讨论的印象,但同时,也为不实信息得以不受怀疑地传播提供了方便。
                                                                                                    ——《南方都市报》

当这一假冒的文告在媒体上披露以后,得到的是一片赞扬之声,认为这是税务部门的一个善举。现在,当它被揭出假冒真相以后,税务部门不应对这种民声也嗤之以鼻,而是应从中倾听到民众对减轻税负、实现税收公平的殷切期盼。
                                                                                                   ——《新京报》

信息公开案件

司法要想为公民提供充分的救济,形成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倒逼效应,面临的要害问题是如何打通受案范围的瓶颈,当更多的案件进入司法审查,政府才会在阳光透明的征途上走得更远。
                                                                                                   ——《京华时报》

舆论期待司法机关能够取代行政机关,对涉讼的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进行司法审查。而“规定”将如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还有待个案的检验。
                                                                                                   ——《新京报》

从现代社会对信息公开的知情要求来看,当前不仅需要政府机关公布信息,其他带有公共管理性质或者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的组织、机构、企业等的信息也应该公开。
                                                                                                   ——《东方早报》

尽管立案不等于胜诉,但立案总是确保公民知情权不受损害的第一步,司法程序的畅通也必然会对公民获得实质正义而奠定基础。
                                                                                                   ——《南方都市报》

至于由谁来证明政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在实践中,往往是由政府机关的有关主管部门、同级保密工作部门来决定。这种保密鉴定与证明机制,实际上就是“自己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长江日报》

如果法律没有刚性,解释权又在法院那里,司法的独立性受到行政权干扰还依然强烈的今天,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起诉权形同虚设。
                                                                                                   ——《现代快报》

要推开政府信息公开之讼的 “玻璃门”,最终依赖于法官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认定。那些被推上前台的法官,能够超越地方利益和行政利益,从法律出发,从权力制衡出发,从对民意的尊重出发,客观地判定涉诉政府信息是否属于“两秘密一隐私”吗?
                                                                                                   ——《新闻晨报》

艾滋副县长

由“艾滋副县长”引发的危机可见,权力腐败以及寄生腐败的种种潜规则,不但严重透支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对个体和家庭产生巨大的威胁。
                                                                                                   ——《重庆时报》

就像“病毒”爆发的背后是长期的积病与疗治的缺失,这些丑闻当事人的“不小心”背后,正是某些地方、部门长期以来的放纵。或许杨昌明案很快会成为过去,但“病毒”般潜伏在官场深处的与权力交易的行为何时能彻底医治。
                                                                                                   ——《广州日报》

对落马艾滋县长的关注,应超越情色化的庸俗逻辑和低级趣味,全面深挖其后的贪腐问题和当地的官场生态。
                                                                                                   ——《华西都市报》

个体无法承担起总体现象的罪罚,在便利条件下无底线纵容自己的欲望固然是恶举,但无论是杨昌明,还是那30多名异性中的任何一人,倾其全力也没有办法替这种罪过埋单。
                                                                                                   ——《中国青年报》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

法治社会是契约社会,一切应依法而行。在确保平等与公正的同时,我国的婚姻立法正在逐渐向着引导公民自己责任和追求效率的方向发展。自己责任强调个人应当对自己选择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再是习惯性地依赖其他。
                                                                                                   ——《南方日报》

曲靖污染

即使人们相信事件确未造成污染珠江水源的严重后果,又何以相信当地官方真有管理环境的诚意与能力?一件严重污染事件发生了,地方上竟可以默不作声,甚至宣称没有发生;一个发生了的,然后就可能会被“漂绿”。
                                                                                                   ——《每日新华电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