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河西走廊“风光”无限 嘉酒一体化顺势欲出
2011-08-17 07:19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宋馥李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甘肃省应该进行统筹规划。如果河西走廊的几个城市都去争夺国家的政策资源,结果是谁都得不到好的平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中午时分,灼人的阳光直射下来。中海油昌马风电场的二层小楼,坐落在茫茫戈壁上。周围目力所及,除了高高耸立的风机和输电线网,再没有任何建筑物,一条新修的柏油路从十几公里外的玉门镇延伸而来。

新能源投资形成的热潮,正在河西走廊刮起一股劲风。五大发电集团和相关的风机制造企业,纷纷涌入这片戈壁滩。甘肃提出了打造“陆上三峡”的构想,期望以新能源来改变传统产业结构。

如今,从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开始,先后有凉州、金昌、民勤、金塔、肃州、嘉峪关等市县区在进行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西出嘉峪关,更是可以看到绵延200余公里的“白色森林”。近日,国家能源局又批准了酒泉风电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安排方案。

风电“圈地”

在河西走廊,风电以酒泉最为集中。酒泉境内的瓜州县、玉门市和肃北马鬃山地区一带因独特的喇叭口地形,在季风的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风能资源,被称为“世界风库”。

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像中海油这样的央企,也纷纷在酒泉跑马圈地。对于昌马风电场,总经理郭鹰很有信心:“只要每年能发到4亿千瓦时的电,我的风电场就有钱赚。”据估算,酒泉的风力资源总储量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5000万千瓦以上。未来,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育,新能源的前景无限美好。

郭鹰说:“进入新能源板块,是中海油的长远打算,并不在乎现在的盈亏。”

中国目前已分别在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蒙东、蒙西、江苏、山东等7个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甘肃酒泉是获批的第一个基地。

如今,一期的工程516万千瓦,已经并网发电。二期800万千瓦,正在分部审批核准。

配套建设的750千伏输电线路,甚至突破了冬季不施工的惯例。即使如此,电网建设还是难以满足需求。

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二期项目,首先便是解决输电通道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规划了酒泉-湖南株洲的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湖南用电市场消纳部分酒泉风电。

玉门市审计局副局长蔡桦,每周至少来昌马风电场一次,他是玉门市20多名市直科级包挂干部之一。包挂干部的职责是全程帮助企业办理登记注册、供水供电、通讯保障。事无巨细,只要是企业遇到的困难,包挂干部就要想办法解决。“到市里各部门办事,由我们陪着,方方面面熟悉,办事就快多了。”蔡桦说。据悉,玉门市的每个常委,都包挂一个风电项目。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挂的常委就要出面过问。

不过眼下,窝电现象确实令人头疼。7月底的一天,西北电网给中海油昌马风电场的负荷,仅为电场发电能力的8%。而通常情况下,负荷也只能达到25%到30%左右。“满负荷运行?至少我当场长以来还没出现过,”风电场场长贾爱民笑着告诉记者,“电源建设快于电网建设,电力输送瓶颈,是一个现实问题。”

光电优势

正午时分,郭鹰回到昌马风电场办公楼时让司机停下车,看看他埋在路边的鸡蛋有没有熟透。这是郭鹰做的一个小实验,戈壁滩在正午时分,地面温度据说可以达到60摄氏度。“整个河西走廊光照充足,戈壁滩十分平坦,都是无人区,裸露的岩石也适合光伏电板的固定,就全国来说,是建设光伏电站成本最低、条件最好的地区,”嘉峪关市经信委主任侯强告诉记者,“年内,嘉峪关至少有将近30万兆瓦的光伏发电能力,我们力争超过这个数。”

今年5月份,华电嘉峪关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10兆瓦示范项目已经并网发电。此外,两个在建的2×9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将在年内完成建设和并网发电。

位于嘉峪关市西郊的光伏发电站,光伏电板整齐排列。负责人詹晓鹏告诉记者,这个刚投产的项目,迎来了发电量最好的时候。“现在每天的发电量为5.4千瓦时左右,接近了峰值水平。”

按照去年签署的框架协议,华电集团将在嘉峪关投资260亿元,在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新的500兆瓦光伏发电也徐徐拉开,7月中旬,航天机电和嘉峪关市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嘉峪关承诺以最优惠方式提供光伏发电的工程用地。而航天机电负责在5年内完成50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

目前,光电上网,仍然面临一系列技术和市场难题。以嘉峪关为例,光电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仍不足1%。受限于光电上网的瓶颈,嘉峪关正在计划上马铁合金和电解铝项目,用以消纳这部分光伏发电。

嘉酒一体化

酒泉市发改委主任张录仁认为,央企投资新能源,眼下却并未给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目前,国家对甘肃省河西走廊新能源基地,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政策平台。“央企拿走了地方的宝贵资源,但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很小,也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经济实惠,长期下去,是说不过去的。”

张录仁希望,国家出台一些政策,让地方享受到实惠。

当然,直接的财政收入,也并非是唯一目标。工业基础薄弱的河西走廊,还希望依托新能源基地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对于酒泉这个农业大市来说,愿望尤其迫切。

酒泉的新能源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巨大的风电场建设,直接拉动了风电设备制造投资。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至今已引进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2个,签约资金达53亿元。其中国内风机总装排名前三和国内叶片制造排名前三的六大制造商均已在当地建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突破100亿。

但除了风机制造,配套的基础工业发展能力还很薄弱。即使是风机制造,零部件生产也没有实现本土化。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将装配环节放在了酒泉,零部件的制造仍全部来自于外省。

张录仁不无担忧地说:“当风机饱和之后,以装配为主的这些工厂,还怎么发展。”如今,酒泉和嘉峪关都在规划工业园区,借着新能源基地的热潮,一批工业企业或许能够落地生根,改变薄弱的工业基础。

而随着新能源项目的陆续开建,酒泉和嘉峪关也迎来了更多的外来人口。事实上,整个嘉峪关市,就是依托酒泉钢铁集团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光电基地的建设,无疑会让城市加快扩张步伐。酒泉和嘉峪关两市,两市相距不过20公里,有着相似的环境和历史渊源,如今正统一规划新的市区,为迎来大规模的外来人口而做准备。

从兰州到乌鲁木齐,1900公里的兰新铁路上,缺乏一个区域经济中心,而一体化之后的酒泉和嘉峪关,一方面服务于未来的河西新能源基地,一方面形成河西走廊的第三个区域经济中心。

嘉酒一体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新能源扩张路途中各地市的恶性竞争问题,如今,整个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武威、张掖等市在光伏发电项目上呈现出一拥而上的态势。“这方面,应该由甘肃省进行统筹规划,”酒泉市发改委主任张录仁说,“如果甘肃河西走廊的几个地市,都去争夺国家的政策资源,结果可能是谁都得不到好的政策平台。”

据悉,目前,由甘肃省建设厅牵头的嘉酒一体化的规划,正在审批中。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