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2》:平庸的姊妹篇
导语:啥时候“港味”成了评价一部华语电影优劣的指标,“港味纯正”竟是一种褒奖了?

经济观察网 曾榛/文 上映首周票房就突破1.3亿,《窃听风云2》成功在好莱坞大片一手遮天的暑期影市中杀出一条血路,为华语电影出了一口恶气。一时间网上网下一片掌声雷动,溢美之词铺天盖地,甚至宣称《窃听风云2》成功超越了前集。不过细看评论发现,无论情绪多么激动,辞藻多么华丽,夸来夸去就一个理由:港味纯正,重现港片黄金时代的光辉。

不过,我很纳闷儿,啥时候“港味”成了评价一部华语电影优劣的指标,“港味纯正”竟是一种褒奖了?所谓经典港味是个什么味?简单概括:有当红大明星撑场,小明星帮腔;题材无外乎警匪正邪博弈、家族争权夺利、江湖冤冤相报,僵尸负责吓人,无厘头负责搞笑;情节简单,但场面火爆;故事俗套,但节奏紧凑,讲得精彩;没啥深刻内涵,但却煽情催泪;没啥奇思妙想,但噱头足以吸引眼球……这样看来《窃听风云2》的确港味浓郁——经典的警匪片题材,吴彦祖、古天乐、刘青云三大帅哥型男担纲,曾江、胡枫、郭峰、骆应钧、江毅等一帮老港星助阵;故事围绕一个周密而偏执复仇计划展开,追车、格斗、爆破、枪战、跟踪、绑架各种传统路数纷纷登场;收尾再用古天乐的夫妻恩爱,吴彦祖的母子情深煽一把情;除大帅哥吴彦祖没能活到最后,基本是标准大团圆结局,坏人全都受到应有惩罚,好人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可是,说穿了这些都是典型的B级片套路。这种片子往往艺术价值不大,但商业价值却不小,不求叫好,只求叫座。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片子,基本都严格遵循了这样的套路,包括那部被捧成神话一般的《英雄本色》。尽管好莱坞的B级片常常成为新锐导演的试验田,产生过不少奇思妙想、另类、大胆的作品,也培养出不少A级片导演。不过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片子绝大部分没有什么大胆尝试,都是兢兢业业做好类型片,努力吸引观众眼球,为投资方赚得票房。那时所谓的辉煌,充其量是个B级片的辉煌,而且其光芒也仅能辐射华语世界而已,在世界电影史上完全挤不到位置。真不明白,拥有A级片实力的麦庄组合,花A级片的预算拍了一部标准的B级片有什么值得欢欣鼓舞,掌声雷动的?这让我想起一个个老笑话:如果一个女人不漂亮,你可以夸她“有气质”;如果气质都没有,你就夸她“爱国”了。对题材毫无新意、动作场面平庸、思想不够深刻的《窃听风云2》,也许只能夸它“港味纯正”了。

然而,这聊以自慰的“纯正港味”还让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广告植入给毁了——刘青云一出场就开着法拉利夸张地大炫车技;“地主会”开会时桌上一大排澳门锯记饼家的手提袋,老大正事不谈先发饼吃;吴彦祖很脑残地给每个被监控人都用同一款HTC手机……剧情本来推动到很紧张和严肃的关头,这些生硬广告一出现,全场一片哄笑。

《窃听风云2》虽然票房和商业影响力都超越了《窃听风云》,但从电影本身的角度上看却明显倒退,失掉了麦庄最有价值的本色。麦庄最牛的本事是什么?是他们可以把一个B级片的故事拍出A级片的深度,借商业类型片的鸡生出文艺片的蛋。《无间道》系列和《窃听风云》用的都是早被拍滥了的警匪片题材,但麦庄却在其中开辟出卧底与反卧底,金融黑幕等新的剧情发力点。动作场面、噱头制造、煽情洒狗血都不是麦庄的强项,他俩的制胜绝招是将人物置于两难的困境与难以自拔的诱惑之中,充分挖掘和展示人性的幽暗与曲折,即黑暗又鲜活,既残酷又真实。《窃听风云》里三个本分的警察,好丈夫、好同事,在诱惑与困境的双重夹击下,一步步堕入深渊,最终两个全家惨死,一个悲哀苟活,看得人汗毛竖起。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有几个人敢保证自己在那样极端的境地中可以岿然不动?也许今天你还握着天国的门票,而明天就踏上通往地狱的道路。这种内心深处的善恶挣扎、灵肉交战,比火爆的动作场面更让人惊心动魄;这种黑暗的恐惧与罪恶的焦虑,对不仅仅追求感官刺激,还崇尚心灵冲击的影迷来说是非常过瘾的。遗憾的是这些精华与亮点在《窃听风云2》里都不见了踪影。

除了依旧沿用“窃听”元素和三大男星,《窃听风云2》在情节上与《窃听风云》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一个另起炉灶的故事,严格意义上只能叫“姊妹篇”而非“续集”。故事由《窃听风云》的单线推进变为多线并行,最终形成一个高潮的交集。一边是吴彦祖的复仇计划,一边是股票经纪刘青云与“地主会”的利益纠葛,还有一个反恐警察古天乐的恩怨情仇。最终,这三方被一支股票和一份窃听记录逼到了同一条船上,要想活命,只能各显神通,决一死战……相比前部,《窃听风云2》故事脉络更加复杂,剧情推动更加曲折,动作场面更加火爆,但功夫大多流于表面,精彩却不够揪心,刺激得了感官却触及不了灵魂。“香港73股灾”的历史背景看似宏大,但在片中只是一笔带过的噱头,并没有纵深的挖掘,因此也无法把影片的立意与思想拔得多高。尤其令人惋惜的是,《窃听风云2》涉及人物比前部丰富了许多,但麦庄擅长的人物的刻画、人性的剖析却没有派上用场。人物脸谱化,内心挖掘简单而空洞,一些生死抉择、人性转变的关键点缺乏足够的铺垫与交代,显得刻意而唐突。比如,为何古天乐前一秒还是大义灭亲的好警察,后一秒就为了救妻而倒戈敌方呢?尤其是那个大团圆加小温馨的煽情结局,简直就像是一段与前部的文艺气质划清界限的宣言。港片奋斗了几十年,到麦庄、刘伟强才开始逐渐摆脱B级片的泥潭,努力向A级片的世界攀升。那些所谓经典港片回归说,某种意义上不过是种有心无力的自我安慰。在世界电影市场风起云涌,大陆电影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纯正港味”路线的香港电影只能是饭后凑趣的茶点,难成气候,也难有出路。

经济观察网专栏作家:曾榛,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热爱影视、音乐、旅行、吃喝玩乐。做过报纸记者、当过杂志编辑、干过电视编导,如今专攻企业媒体策划。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