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的盒饭新政依然是施予者姿态
导语:“铁老大”依然是居高临下的施予者的姿态。它们心里明白,服务的对象不是乘客,而是另有其人。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田鹏/文 10月18日,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发出《关于在全路客运窗口广泛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其中对于列车上的盒饭做出了专门要求:年底前北京地区实现属地化配餐;明年上半年,各局力争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属地化配餐。优化餐食结构,动车组餐食选择预包装盒饭,餐食结构应以冷链为主,饭口适当供应热链,普通旅客列车发挥餐车现场制作条件,推行标准化菜谱,推进成品、半成品和净菜上车。以铁路局为单位,年底前制定完善餐饮商品管理办法,健全统一采购机制。各局要明确旅客列车销售商品品种、商品名录,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价格,向旅客公布,严禁销售“三无”及假冒伪劣商品。要保证旅客列车有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等供应,且不得断供。

这是短短数天之内,小小的铁道盒饭第二次引起关注。此前是,网友质疑常温保存且保质期长达半年的“神一般的动车盒饭”。

盒饭虽小,却是平民的“天”,当属食品安全的范畴,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可是,为何铁道盒饭能在全国各行各业的盒饭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超长的保质期虽是最直接的触发原因,但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保质期长的食品随处可见。无论常温奶还是各类熟食,保质期都不算短。这既是工业化生产所用技术和配方结果,恐怕也有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色。

而更深层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因为这些盒饭是铁道部的盒饭。铁道是垄断的,铁道的盒饭自然也是垄断的。“物美价廉”自然是奢求,在行政权力维持的垄断经营模式体制,供求关系扭曲,“质次价高”是必须的。

现在铁道部提出了,属地化配餐、预包装盒饭、冷链、健全统一采购机制和强制提供平价食品饮料等措施来改进服务质量,如能落实,当然是一大进步。但其中对特殊既得利益的垄断并未打破。

此次盒饭新政,“铁老大”的态度并未改变,依然是居高临下的施予者的姿态。铁道部心里明白,服务的对象不是乘客,而是另有其人。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