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买艺术品!
导语:艺术品市场的大门并非全部向上流阶层打开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收藏艺术品,好像是只有巨富阶层才能加入的游戏。中产们一听那带着一大串零的成交额,宁愿捂着钱夹子跑出国去买爱马仕。说我们庸俗?爱马仕铂金包既能长脸,还能升值,何乐不为?想买艺术品,我那点存款还不够拍卖会上别人的一口加价,怎么买?

艺术品市场的大门并非全部向上流阶层打开——虽然有不少拍卖行的老板是这么想的。尤其在今年秋拍,经济环境并不如前两年好,拍卖界人士也相对保守地推出了不少体量小、价格适中、不会疯涨但求稳定的艺术品,算是让更多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他们当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免得一有大藏家离场就惊得一身冷汗。

如何下手?先来说个励志故事鼓舞一下大家的士气吧。

日本有个上班族,就是打工领薪水的,比中产还不如,叫宫津大辅,从1994年开始,他用节省下来的钱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第一件便是分期付款买到的草间弥生《无限之点》,最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把这张夺魂摄魄的作品搬回了家。17年过去,宫津的藏品已经有300多件。今年9月的台北艺术博览会上,他的藏品们飞去台湾做了展览,亚洲最有名的“平民藏家”的头衔给宫津倒也不为过。

热血又理想主义的宫津也许只是个例。蔡康永在近期出版的《艺术里的金钱游戏》中教人如何用三万块来买一张画,他给出的建议要么是年轻艺术家的油画,要么是知名艺术家的限量版画。那么,入门级藏家兜里揣着十几二十万的,还能买些什么呢?

杂项

我遇到过一个想买艺术品的商界人士,战战兢兢问我的第一句话是:“还能捡漏吗?”他还没入门,就想着捡漏,乍听起来有点二,但实际是被大数字给吓的。他以为自己只能去小规模的拍卖会,那几个叫得上名头的大公司,他打算去观摩学习下,就不参与竞价了。

按道理说,艺术品不是按价钱来分等级的,瓷器以窑论,行家说同一时期官窑的残破件也比民窑的完整件有价值、有意义,而象牙、鼻烟壶、盖盒等都是以工艺论,细分下来就得看制作者是不是有名的匠人,工艺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是否有皇帝的御题之类。

今年的匡时秋拍,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专场。在“可以清心——日本茶道具专场”推出日本名家旧藏重要茶道具近百件,其中有日本传统的名家制银壶、铁壶、金壶。

这些壶的估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例如铁壶,就得看是不是日本几大著名的老作坊打造的,如果是,就是珍品,价格贵些;工艺方面嵌金银、嵌八宝的会在几十万左右,其他的壶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金壶则和市面上的金价有关系,一般是目前金价的三倍,重量以壶身重量加10%到20%的损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茶文化讲究品茶器,而没有煮水器,在这方面日本的各类壶填补的空白,收藏各类煮水器也是件有趣的事。

在“小巧雅致,暗藏玄机——盖盒专题”,这些清朝时的实用器物因为工艺精良变成了收藏品,盖盒是材质如同鼻烟壶般繁杂,分木、牙、玉、漆、瓷、珐琅五类,工艺更是包罗万象,如竹刻、牙雕、玉磨、髹漆等,囊括各家技艺之专长。

“这一类的艺术品,其实更接近收藏的意义。它们本身的材质、工艺都很有讲究,也很多样,值得去挖掘和研究,体量比较小,适合把玩。在中国现在并不受重视,那是因为大的拍卖公司都愿意去拍几千万一只的瓷器。但是在欧美和香港,小器物才是藏家们的主流藏品。”匡时拍卖瓷杂部的主管孔超算是第一个把“盖盒”做成拍卖专场的人,他认为这些精巧的工艺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大陆的藏家们认识到。

如果闲钱更多些,就可以考虑官窑的小件瓷器,杯子、碗之类,漂亮,也易出手,不会一年涨十倍,但会稳定地增长。

版画

人人都知道版画便宜。一件当代艺术家的限量版画也就是万把块钱,可以从艺术商店买到,那为什么还要去拍卖会买版画呢?

香港大藏家张宗宪托付匡时拍出一批他早年间收藏的版画,有不少是几十年前的版画作品,题材很丰富,除了艺术上的意义,还有历史价值。有张仃的《儿童劳军》、力群的《鲁迅像》《女社员》、王琦的《警报解除后》等。这一批版画在匡时的9月小拍中卖得非常好,成交价都在5万以下。

村上隆的8幅版画也出现在这场专拍里,价格都在一万块左右,其中不乏那张著名的《多美的花》。如果我没记错,蔡康永也有一张同样的版画,在他的新书里有他与这张画的合影。以他的理念,如果你不够钱拥有一张你喜欢的作品,那么拥有一张艺术家签名版的限量版版画也是非常幸运的。

当然,买版画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选。UCCA艺术商店就有非常不错的限量版版画,版数经过了严格的控制;如果你运气好,遇见了从国外来华的木版画画家,比如奥地利的ChristianThanhauser ,你就可以以非常合适的价格买到版数只有5幅或者55幅的手工木版画,不要以为这是空想,我认识的人中就有幸运儿只用几千元就买到了,当然前提是要么你识货,要么你有个识货又nice的朋友。

青年艺术家

终于说到青年艺术家了。这个群体真是让藏家又爱又恨,年轻人潜力无限,当然也有你买完他的画后没过半年他就回乡谋了份基层公务员差事的。

这两年买年轻人的画作方便了不少。一些专业人士开始运作大规模的青年艺术家展览,从去年开始的“新星星艺术节”,到今年的“青年艺术100”,由圈内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团先期就做好了替你挑选的准备,你只需要在最后选出的那些个作品面前找自己喜欢的、能够理解的,再去了解这些艺术家签约的画廊的状况,大致心里就有个判断了。

去年“新星星艺术节”的大奖得主曾朴,在得奖消息一公布后,当天的80幅小画就几乎被抢光了,先去抢的自然是敏锐的圈里人,但若你运气好,预展那天也在现场,几千块的一幅小油画兴许能抢到;“青年艺术100”项目的首场展览在北京,展出了100位艺术家的300张作品,当天就被买走了30多张,有五六个艺术家是被抢空的。

还有一部分成熟的青年艺术家,是在业内已经有了名气,个展也做了几次,代理的画廊对他们很重视——这可以在画廊参加博览会时带的作品上看出来。他们的价格还没有经过拍卖会的“洗礼”,没有飞跃到百万级别,但未来是极有可能跨越到那个级别的,手头宽裕的中产们就可以考虑了。

去博览会是个好办法,不少画廊都有这个级别的艺术家,例如北京现在画廊代理的洪绍裴、宋陈、张发志等,他们的画在今年ART HK上两天就都卖光了,价钱都不算贵,在10万到20万不等,画作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很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柔和、色彩明亮——这样的画再次出售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