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谏“楼市后政策”
导语:

卢铿:大家上午好,时间关系我用10分钟讲一个主题。这些就过一下,中国房地产为这个国家做出很多贡献,但是身上一直背负着骂名。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房地产的大趋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中国房地产应该说还是前途无限的。我们今天这测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保障房的问题,我们看一个例子。在河北某个著名城市曾经在8月底,9月份的时候成为中国的一个典范,对外公布到8月底的时候保障房已经完成112,成为各地学习标杆。但是,最近南方都市报发表一篇文章,经他们去查,当然没有经过我证实,90%以上数字是假的,我不知道1千万套全国数字当中有多少是假的,但是我知道里面一定有假。
    我们今天看的中国楼市当中的问题太多,这是我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是我的一个朋友经常问我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用完全非市场化的手段强盗的拐点能够持久吗?还有,无论大家承不承认和宣不宣传,房地产就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这么一个产业一旦踏踏,相关100个行业和国民经济能够承受吗等等有很多问题。
    所以,我着重讲讲最后一个问题。无论有关方面有没有在研究,但是我自己感觉到他们在研究。因为最近舆论有点反常,所以我觉得一个新政正在酝酿当中。其实我一致认为,中国楼市是应该调整的,而且应该持续的,长期微调。但是不是像前段时间这种所谓的新政不失时机的强调,我觉得应该有些调整,否则的话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来控制一些市场,会出现对国民经济不利的方面,我这里有一些建议。
    可惜,在座制定政策的领导们都不在。一个限购是需要的,但是一定是因地制宜,不是一刀切的。第二条是认真做好各类保障房,我为什么提到认真两个词?我刚才讲了当各地数字都有很多掺加因素的时候,政府应该反省,由于位置不对,政策不到位,各类保障房都出现了没人要,过度保障等等这些问题,或者今后没有人管理。
    为什么刚才有人说新加坡保障房做的最好呢?是因为新加坡和香港他们最早解决了轨道交通网络问题,哪个城市如果没有一个成网络的轨道交通,定时交通,这个城市保障房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但是在中国除了3,4个城市有这个网路之外,绝大部分是没有的,而且几乎所有地方官员都不愿意做轨道交通,因为在地下看不到,因为他亏本。如果真正解决好中国保障房,必须政府下大力气,在未来几年当中,大量的建轨道交通。所以有英国人笑话某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会,我们100年前都建了很多轨道交通,你们今天竟然还在论证这个问题。
    第三个,其实现在在网络上,媒体上呼唤最多,声音最多的是年轻人,尤其是刚大学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包括在座的很多记者。其实,这是夹心层年轻人需要的,这些夹心层上买不起商品房,下买不起保障房的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大社会隐患。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小户大家庭概念,在建设部已经立了项,而且成果也已经出来了,我们会率先做这个,把户型做小,把生活空间做大。
    第四合理引导媒体理论,第五恰当,合理的供应土地。第六,现在限购,限贷,限价我认为是错误的,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是限地和限炒,把气割几个限废掉,把这几个限拿出。限利让开发商有一个合理利润,比如税前利润20%左右大家都能够接受,如果用单纯限购,限价有没有考虑一个因素,土地成本,财务成本,建造成本,材料成本等等都在上升的情况下,你让他怎么降价。其实,各位做一个调查,全行业又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甚至于负利时代,没有利润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让开发者去压价是有问题的,只有少量开发商在若干年前拿到比较便宜的土地,或者囤积大量成本低的土地,他们可能降价,但是许多开发商已经没有这个空间了,希望记者们已经做一个调查。限炒也很简单,让他有一个避退的政策。当你买到新房以后,一年内要想卖出去,对不起征收你50%的交易税,逐年退10,这样退到5年就结束了。这样能够撑上5年厂家很少,就避免了短期炒房行为。所以,我觉得用这两个限可以替代其他两个限,让市场重新活起来。
    第七个政府应该让利,有些政策在整个房地产界大家都应该知道,不是什么秘密。在整个房地产利益当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得到的利益太多,而且还在增加。政策当中包括一些微利,偏差的都应该纠偏,比如人民防控的问题,你防的了谁,先进国家真要打中国,我们现在人防工程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觉得这是社会成本。还有一个应该肯定房地产,就是重大支柱产业,这样产业经不起折腾的,也不应该折腾它。
    第九个允许震荡改善性和投资性需求,现在多个限制政策已经把投资性需求灭了,把改善性需求也基本上限制住了,许多人想买房子,或者年轻人想结婚买房子都没有资格。这样的一个市场我觉得是不可能的,而且我觉得我们中央领导应该把所有存货也当成我们社会资产,当成民众资产,而不是当成一个随时通过约谈,通过一个通知就可以灭掉,蒸发掉的资产。
    最后一个,我觉得调控应该是持续的,适时,适度,而不应该在不当的时期采取强压的政策,让硬着陆,速冻,急刹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所以,这是我个人的建议,谢谢。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