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是产品,教育部不是调度
导语:短视如此的教育部,只是个“调度”而已,何足以掌控一部?何敢以“染指”教育?只有撤销教育部,中国的教育才有望好起来。

经济观察网 李楯/文 报载: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看来这一报道后,原想说:学生不是产品,教育部长不是老板。

一想,不对了,老板包括企业家,一个称得上是企业家的人,不至于一个产品两年销路低,就简单地作出减产、停产的决定。只有至多能在“高管”位置上做调度的人,才会仅因产品销路低,即决定减产或者是停产,而不去考虑进一步做好产品营销、产品开发;提升产品的品性,开拓市场。

一个企业家经营市场,尚不至于短视如此,更何况办教育呢?

教育与市场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则和思路——即使是职业教育也是如此,除非是短期的培训——因为除应急的、短期的培训外,都不可能在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完全对应市场的即时需求。今天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即使是培训也只能“尽力跟上”,不可能“完全适用”。

而教育就不同了,能够“教”的知识、技能都可能落后于现时,而作为教育的“产出”的人,却可因学得了方法,而能够发现、创造和掌握超前于现时的知识和技能来。同样,即使是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只要不是简单地、短视的训练劳动力。通过一种专业的学习,掌握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通用的方法,就会更容易地进入其他领域;否则,新的专业还没有在大学开课,何以能产生、发展呢?一些中途转专业或在所学专业之外做出超人成就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点。

短视如此的教育部,只是个“调度”而已,何足以掌控一部?何敢以“染指”教育?

另,教育之要在于培养人,而非“人才”。一些人把学生当成产品,自认为可以主宰他人,调度众人如棋子。持这种想法,即以人为生产、工作的投入——只不过是不“教育”而投入的叫做“简单劳动力”,“教育”而投入的叫做“人才”或“人力资源”。而另一种教育思路则是为受教育者着想的教育,不以教育出来的人为生产、工作的投入,而以教育出来的能够通过自主选择去取得其自己所满意的生活的人为最终的产出。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技能、思想文化的传授,使学生学会怎样“作人”、“做事”;教育的目标只在培养出会与人交往、合作,会学习的人。由此,以普遍地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品行。

同时,学校(不只是大学)不只传授知识,而且生产知识。正是由于一些负了教育管理职责的人,只见教育的传授知识功能,不见教育的生产知识功能,致使知识于单向的传授中功用日渐衰减,而新知识的生产则因缺乏条件而无从谈起。

环顾今日之世界,学校——尤其是大学,办什么专业,很少有由政府去管的。知道应该开什么专业和什么课程的是教授和校长,知道应该报什么专业和什么课程的是学生。设什么专业,开什么课的事由政府去管,教育就不可能搞好。

今日的学校,正像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前的企业一样,是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只有像改革之初,撤销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八机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等那样,撤销教育部,中国的教育才有望好起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