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12.06:曹操墓打假人闫沛东
导语:弱国心态 雾霾天气 曹操墓打假人闫沛东

弱国心态

一个国民富足且有尊严感的国家,也许才能算是一个“占领道义制高点”的国家,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也只有这样的强大,才会对其国民心态带来正面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

看待捐赠马其顿校车一事,吴先生看到的是国家脸面,而民众看到的则是民生的迫切所需。如果说民众对捐赠马其顿校车的争议,只是醉翁之意,那么吴先生对国民心态的批判,显然是淡漠民众的殷切之心。

                                                                                                       ——《重庆时报》

两个不同“校车”背后的误解,不是民众对外交行为的质疑,也无关“弱国心态”,更多的是对国内校车制度的不满。在这个问题上,给民众扣上“弱国心态”的“帽子”,不是盲目自信,就是无视民意。 

                                                                                                       ——《广州日报》

国人并不是反对捐助,而是对国内校车的现状不满。国内公款吃喝有钱,公费旅游有钱,建楼堂会所有钱,乱发奖金福利有钱,可在“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问题上,校车问题迟迟不能进入民生的视域,坐视一次次安全事故的发生,国人当然不满。马其顿人均收入比我们高,我们还要去“锦上添花”,国人有牢骚,是可以理解的。 

                                                                                                       ——《长江日报》

雾霾天气

迷雾中不断蔓延的不满和焦虑,并非全是天灾所致,更多的是信息不畅的结果。自然现象确实非人力所能控制,但是在信息时代出现了这种大面积的信息不畅,说明这些公共机构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成熟的应急机制。 

                                                                                                       ——《齐鲁晚报》

公众的眼里揉不得PM2.5。让我们的肺免于PM2.5侵害,从监测与公开入手。“鸵鸟心态”要不得,“鸵鸟标准”不能要。现在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就应该放大公众参与的“能见度”,有关部门不妨让民意民智来“净化”空气,驱散阴霾。 

                                                                                                       ——《中国青年报》

对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有污染的雾霾,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天气自净上。因为人的生活方式依然,工业化和城市化制造的污染源还在,城里汽车还在扎堆拥堵、排放废气。这些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如果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人们就摆脱不了雾霾侵袭。 

                                                                                                       ——《华西都市报》

曹操墓打假人闫沛东 

不仅安阳定论曹操墓速战速决,潮水般质疑声中旅游资源已被深度开发,那些竞争者更是拼命地为了质疑而质疑。在这场闹剧中,闫沛东被推到了前台,虽然他曾是一个骗子,但与那些坐镇后方的大骗子相比,实乃小巫见大巫。 

                                                                                                       ——《重庆时报》

现在看来,胡泽军的一些言行确实经不起推敲,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为何就能轻易蒙蔽一些媒体人以及业内人士,是故意被蒙蔽还是眼力太差? 

                                                                                                       ——《长江日报》

实际上,与其说是闫沛东掀起风浪,不如说是大浪涌起,让其立在潮头。这个大浪,就是民意。要杜绝小骗掀巨浪的闹剧,关键是让学术界以及有关部门建立公信力。否则,这样的滑稽故事,不会是最后一单。 

                                                                                                       ——《新京报》

有关“曹操墓”真伪的争论,也许本就无法避免,可一个逃犯冒充的专家,竟能成为这场争论的旗手,并把其他专家都耍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到底是逃犯水平太高,还是专家水平太低?我们的专家们,到底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真正在钻研学术呢?  

                                                                                                       ——《扬子晚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