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冯娟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把民生提到了幸福与尊严的层次。很多地方政府也提出了要创建幸福城市。那么该如何定义幸福民生,应该怎样了解中国现在的民生现状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建设一个幸福的民生中国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经济观察报2011年观察家年会上提出,应当加快推进以民富优先为导向的转型与改革,把13亿人的巨大消费潜力转变为现实消费需求。这件事情不仅对重要经济转型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未来公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迟福林:今天有经济学家公开对我提出的民富优先提出了批评甚至是上纲上线。有的人说他挑拨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关系。我这里讲了这几条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出走向民富优先?和大家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以民富优先来扭转当前的增长主义倾向。我们要增长但不要增长主义。因为当前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总量扩张的思维方式是官员目前的主要思维方式。所以形成了某些带有一定倾向或者是比较突出的增长主义倾向。那么我把它做了四点概括。第一,以追求经济总量为目标。第二,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第三,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业项目为突出重点。第四,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这样一个增长方式应该说在短期内或者是相当一段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平衡、不可持续、不协调的重大隐患。所以,在我们国家现实的条件下不能没有物,需要追求物的增长,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没有增长我们就没有资格来谈论其他,问题在于增长不等于发展,等于不能够代替一切。尤其是不能用阶段性的经济增长来掩盖中长期结构性的矛盾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在哪里?就主要是把总量导向的发展转变为国民收入民富优先导向的国民收入的发展,以走出一个靠老百姓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新路。
从我们现实的情况看,无论用什么方法什么指标衡量,我国贫富差距呈现出一个扩大的趋势,比如,2010年我国最低工资只有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值是50%。我们国企高管的工资是最低工资的98倍。而世界平均值只有5倍。所以这样一个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有可能形成经济社会转型的高风险。迟福林提出,能不能以民富优先来缓解和缩小贫富差距。
迟福林:这样一个贫富差距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这是我们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在我看来,它是与总量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同的。客观来说承认也好或者是不承认也好,重点有三个快:第一,GDP的增长长期快于城乡居民的实际增长。今年我们头11个月财政收入增长在28%左右。今年我们整个的GDP增长只有9%左右。第二个财政收入长期快于GDP增长。第三,国有资本的扩张长期快于GDP的增长。比如说,2005年到2009年国有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所以,这样一个以带有国富优先的增长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增长方式、体制。它有它的历史贡献,对改变短缺经济和解决贫困问题确实有贡献。问题是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增长第一使国家的生产能力快于老百姓的实际消费能力。因为我们现在主要靠出口来消化这个。现在欧债危机以后我们马上面临这个问题,国家的生产能力快于老百姓的实际增长,所以我们的实际消费率在下降。第二,劳动报酬因为长期偏低或者是逐步走低,这样一个投资增长是优先于资本的,所以如果不实现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型的话,我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是难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