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经济放缓 民营企业在行动
导语:在全球变革的大局势下,中国企业该如何顺应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加强创新,在全球化发展的征途中寻求突破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经济观察报 张邦松/文 2011,中国入世十年。在全球变革的大局势下,中国企业该如何顺应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加强创新,在全球化发展的征途中寻求突破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岁末年初,长江商学院联手安永,针对100位领先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推出了一项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全球经济放缓的应对之道:中国领先民营企业家的观点》报告,希望以此反映当下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所思所想。

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国顶尖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解决之道。他们的主张是立体的,涉及企业管理、政策法规和道德信仰多个层面。在企业管理上,他们强调因地制宜地调整战略,改进战术,尤其需要提升营运效率。同时,他们注重控制财务风险,维持充裕的现金流,进行高质量的并购。在政策法规层面,他们呼吁政府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制,加强执法,推进构筑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改革不能因全球经济放缓而停下脚步。

报告显示,展望未来三年,企业家们所预见的挑战主要来自政策和经济两个层面。合计32%的企业家担心全球和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会带来新的挑战;21%的企业家将政策和监管风险视为主要挑战。放眼全球,尽管经济前景阴晴不定,但中国仍然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就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刘劲教授。

经济观察报:报告中有一个看上去很矛盾的数据,即中国民营企业家认为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与此同时,原材料的成本却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上升,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其实受到了两方面的挤压,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劲:我觉得现在看咱们中国企业遇到的这种困境,大概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点,这实际上是一个国际问题,这不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实际上现在整个全球经济在转型,中国发生的一切只是其中一部分。全球经济转型,有两点是非常不利的,一是所谓的产能过剩,东莞有这么多企业在为全球生产东西;二是突然欧洲、美国人买不起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非常强烈的竞争,价格就上不去。第二点,在近10年,整个全球经济发展,整个新兴市场的发展非常快,包括中国、印度,还有很多国家,这些经济体里面有多少人?在几十亿人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对世界上的原材料,各种各样生产要素价格的提升,就会产生全球性的通胀,所有的原材料都在涨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东西都甩不掉。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全球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还能不能以原来的速度,8%、9%的增长,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光我们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合起来大概有25亿人,你想25亿人,如果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的话,这个地球到底能否承受得了?

以前的增长是我们一枝独秀,别的国家增长比较慢。现在所有人都富起来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从现在看,将来10年、20年,这个地球上的人是不是都能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这个答案肯定是NO。

经济观察报:那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该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

刘劲:对于企业来讲,它能做的事情不是特别多。原因在于,这主要是一些宏观的问题,我的判断,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咱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实际上比2010年要差一些,因为你往前看的话,2012年可能更可怕。

我觉得,一些中小企业应对这个局面,它应该意识到前面的这种风险。这里面有好几点,一是对现金流的控制非常重要,经济真的下来以后,你如果没有现金的话,可能公司就死掉了;第二,如果有一些融资渠道的话,应该把一些钱锁定;再一个就是要预防将来的问题,要提前提高自己的效率,减少一些风险比较大的投资,等于说为了过冬你提前要做一些准备。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中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最终它的盈利点实际是来自政府,我们政府在现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还在讲要继续保持地产的调控,但是我觉得在局部放松还是很有可能的。实际上地产的调控从2007年就开始了,当时就说不让买房子,为什么后来放松了?主要就是因为金融危机来了。

经济观察报:政府提出要把资金引向实业,但如何才能让资金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上去,回到实业当中去?

刘劲:我的感觉是,实际上现在政府做的事情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要说有失误的话,我觉得主要是金融危机的时候力度可能有点过大,四万亿拉动了整个地产,地产价格升值太快,这可能是一个失误。但是政府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它开始挤泡沫,这做得是对的。因为你不挤这个泡沫,大家还会投机做房地产,你挤对了它以后,同时政府再鼓励一些新能源、消费行业、服务行业的增长,民营企业会跟上来。中国经济基本的一个状态是什么?政府绝对是一个龙头老大,龙头老大说现在企业要升级、要转型,整个行业跟着政府走,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金融危机的时候可能有点过了,我们救市的力度跟美国都可以一比了,但是美国的经济总量比我们大得多,我们对世界的贡献有点过大了。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