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文雅 孙威威 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2012年,房地产调控可以说是坚定而严厉。最新的各种房地产统计数据都显示了楼市的低迷,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及被限购的二、三线城市,降温的速度在加快。时至今日,万人空巷排队抢房的盛况已恍如隔世。尽管多数楼盘的房价仍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但随处可见的巨幅户外房地产广告已经悄悄换了路数。
2007年,中国的许多一、二线城市都经历了空前的一轮房价飙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如今几乎已被房地产业遗忘的事:严禁房地产炫富广告。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参与北京市政协委员座谈会时痛批,房地产广告频繁出现“至尊”、“豪华”、“奢侈享受”等字眼严重影响了首都的和谐氛围,“有些人恨不得在自己脸上都刻一‘阔’字!”此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告”进行专项检查,不少有“炫富”之嫌的广告被撤。那时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地产商那么热衷推这样的广告呢?
主持人: 如果说炫富广告引起争议折射的是公众对高房价的不满和仇富心理,那么如今强调低价、实惠、打折让利的广告反映的则是在时下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快hold不住了。市场的调控、房价的走低,带来的销售困局。也迫使房地产广告也要变脸
“再低,就不可能了”“没领到27个月年终奖的,绿地让利给你”“像买白菜一样买别墅”“两万干不干”万柯兄,龙湖妹妹,小招我先降一步,你们一起不? 大家再见,我要回到2005年去买房了。这些就是近期房地产商推出的变脸广告。所以现在漂亮的房地产广告效果在目前的行情下已经被弱化了,而走的更多的是强调低价、实惠、打折让利的亲民路线,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套路的变化呢?
主持人:说起价格的吸引力,在武汉发现有的楼盘打出了赠送5000元纳税、社保金的广告,还有的楼盘广告卖点则是免费帮忙去建委开具无房证明。有的广告则干脆打出了绕道限购的招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房地产公司将去库存化作为2012年的头等大事。瞄准“卖掉房子”这个实际目标,地产公司正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限购后,主要受到影响的一、二线城市大部分成交量都明显萎缩,大部分房企都进入冬天模式,加快消化库存,减少土地购入。截至2012年1月底,11个典型城市库存总量为73万套,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套,涨幅达55%;从绝对数值来看,青岛、杭州、宁波一年内库存增加量最大,均已超过3万套;从相对数值来看,多数二线城市库存量一年内涨幅大于一线城市,其中厦门、杭州等二线城市几乎翻番。面对这样的情况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打折,让利给购房者。住宅不打折还有别的办法吗?单靠广告的变脸就可以了吗?房地产商今应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来过冬呢?
主持人:其实不管是方法广告在变脸,还是地产公司的营销手段的改变,中国房地产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房价太高,也就是说,目前交易上不去,处于一个僵局状态。而房地产行业也面临洗牌,所以价格的回归是一个必然。如果整个价格合理,整个市场秩序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比较健全的话,中国房地产还有一段时间的黄金期可以发展。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