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记者现场目击:首个归真堂“开放日”
2012-02-22 17:55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韩雨亭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今天是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养熊基地开放日”,意味着归真堂、动物保护者、媒体记者三者之间的故事正式拉开帷幕。本网记者在归真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见证“活熊取胆”的全过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韩雨亭 今天是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养熊基地开放日”,意味着归真堂、动物保护者、媒体记者三者之间的故事正式拉开帷幕。

连日来,归真堂上市风波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迫于压力,归真堂宣布养熊基地开放两天,供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

据介绍,这是一中国南方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共养殖黑熊400头。此前该公司表示,计划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建设总规划面积为3000亩的养殖基地,把黑熊养殖规模扩大到1200头。

今天早晨七点半,本网记者来到位于福建惠安的归真堂生态养殖基地,在归真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见证“活熊取胆”的全过程。

“记者采访记者”

归真堂生态养殖基地坐落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脚下,从外面的景观设计看,更像是一座动物园,有记者开玩笑说:“黑熊住在度假村了”。

首先参观的是幼熊的散养区,据归真堂的介绍,黑熊到了三岁后,才能提取胆汁。

记者看到,一个用高墙围出的较大的散养区域,约50多头幼年黑熊在里面生活,其中有旋转阶梯、双杠、秋千等活动设施供幼熊在里面游玩、爬行、睡觉。

不过,记者们发现除了归真堂安排的投喂幼年黑熊的活动外,几乎没有任何归真堂方面的当事人可以采访。归真堂方面没有派出相关的专家现场解释,而大部分记者也是临时被派过来,因此对黑熊事件也是云里雾里。

归真堂方面委派了董事会秘书吴亚在现场停留了半个小时左右,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但显然他是有回答权限,回答通常是:“请你们参观完后再说”,或“请联系我们的新闻负责人许先生。”现场的归真堂员工,对记者的提问也只有一个口径——“不知道”。

这使现场没有任何的新闻源,这让需要画面的电视记者发了愁,于是他们在寻找任何可以挖掘的线索和话题。 在归真堂生态养殖基地,大部分记者都有了被其它媒体采访的经历,形成了一种“记者采访记者”的现象。

平静的取胆过程

参观黑熊取胆汁的过程显得极为平静。

为了不惊扰黑熊,归真堂采用了按照编号进行编组的方式进行参观,并且安排每一位参观者身着防护服、帽子和口罩以及进行简单的消毒。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黑熊取胆汁的过程显得极为平静。进入活动房,两侧是黑熊生活的房间,每个房间里均有两头熊,房间的前面是一个小笼子,刚好能容下一只熊。归真堂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取胆汁用的引流管,强调插入端是圆的,这样可以避免熊的引流口受到伤害。之后,工作人员打开小笼子的门,放一只饥肠辘辘的黑熊进来,开始吃笼子前端盆子的食物。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用酒精棉对熊的腹部消毒,接着将引流管插入,黑褐色的胆汁迅速流进量杯里。整个过程中,这头黑熊很平静,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而有现场记者认为,这平静得有点反常。

痛不痛

上午十点半左右,归真堂开放日在东南大酒店举行了座谈会,来自北京、长春、南京、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科技部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等相关专家参加座谈,回答记者的提问。

归真堂董事张志军介绍,给黑熊造瘘后的创口是闭合的,经过1至2个月后,创口周边会产生新的皮肤,所以不能称之为创。只有在熊进食时,才会产生胆汁,平时是不会流出来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世臣站在了民族文化的高度对黑熊胆汁药用价值给予了肯定,但当现场记者就黑熊取胆过程中痛不痛的问题,原本相对平静的现场充满了火药味。

有记者向归真堂董事长张志鋆发问,“归真堂怎么实现无痛引流?”张志鋆说:“你怎么知道它痛,怎么知道它不痛呢?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李宜平说:“熊胆造瘘是一个小洞,女同志扎耳洞也是一个小洞,扎了耳洞之后戴耳环痛吗? ” 

又有记者追问:“有没有一种病不吃熊胆药物会死?”中药专家张世臣回答说:“我不知道”,然后他又说了句:“不吃馒头会死的人有吗?”记者反问:原来熊胆好比馒头?张世臣沉默不语,现场安静了下来。

整个开放日参观过程中,归真堂给记者共同印象是准备太仓促,虽然请出了公司高管来应对媒体,但因缺乏技术方面人才,对媒体提出的很多问题采用搪塞,这更让现场记者无法得到有效信息。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