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时局 >
【两会特刊• 2007】物权法光影里的最牛钉子户
2012-03-03 12:54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谢良兵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和全国很多地方的拆迁一样。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拆迁2004年9月启动后,这里变得十分混乱,偷盗成风,多次失火,当地居民称明显是有人纵火。而大约在2002年,杨家坪步行街的西头,有人因对抗强拆,被拖出房屋,围观者众。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2007年伊始的中国,依然在经济的快车道上奔驰。

春运期间,时速2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开始试运行,随后的第六次铁路大面积提速时,这种动车组被首次大面积使用。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纠结了多年的国产大飞机项目也终于被国务院原则批准正式立项。

只是,伴随着这种产业大跃进式欣欣向荣景象的,却是国民在网络上所呈现出的焦虑与不安。

2月底3月初,一张名为“史上最牛钉子户”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这是一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17号的二层小楼。四周已被挖空,破旧的房子突兀而坚定,孤岛般地屹立在这片20米深的“大坑”之中。

被拆迁房的户主杨武、吴苹夫妇,还是从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那儿获知自家的事情已在网络世界炸开了锅。让夫妇俩未曾想到的是,“最牛钉子户”的名号就像年初的“熊猫烧香”病毒一样,肆虐地由网络流向传统媒体,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1981年出生、网名为Zola的湖南菜农周曙光,决定奔赴重庆,用其博客“周曙光的网络日志”直播“最牛钉子户”的事情进展。并非记者的他采访到了事件当事人吴苹夫妇,这篇采访文章当时给他的博客带来了18000多的点击量。

经过2006年博客黄金年之后,中国的网民越来越会利用网络维护自身或他人的权益。周曙光对“最牛钉子户”的关注也让其被媒体称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在周曙光之后,海内外媒体开始云集杨家坪。

此时的重庆,正值直辖10周年。这座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摧枯拉朽的大拆迁。

和全国很多地方的拆迁一样。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拆迁2004年9月启动后,这里变得十分混乱,偷盗成风,多次失火,当地居民称明显是有人纵火。而大约在2002年,杨家坪步行街的西头,有人因对抗强拆,被拖出房屋,围观者众。

尽管如此,开发商“一户户地”同住户谈补偿,鹤兴路片区原有住户281家陆续签了协议,拆迁进展还算一帆风顺。但杨武、吴苹夫妇这个“最牛钉子户”的出现,让鹤兴路拆迁变成了中国城市拆迁历史上罕见的案例。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991年国务院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但随着城市化和住房商品化,这一条例已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2001年,新版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出台。这一版的拆迁条例,开始了市场估计货币补偿。

但这一规定,实际上只是起到了“政府拆迁的依据”作用,对被拆迁人考虑过少。重庆的拆迁也是基于这一条例和地方的拆迁办法。但在货币补偿和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上,不管是法律层面还是实践当中,均未达成共识。

网络上开始有各种传言,比如吴苹夫妇要价太高,2000万元;比如吴苹夫妇之所以能如此牛是因为有背景。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苹否认了要价太高。而对于背景质疑,她称,她的背景就是法律。

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将于当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物权法对于拆迁补偿有了相关的规定,这让吴苹夫妇的维权有了底气。因此,在当地法院3月19日一纸强制拆迁通知发出时,吴苹拒绝签字。

21日下午,也就是法院给出最后时限的前一天,散打冠军出身的杨武爬进了自己早已不住的房子。在楼顶上,杨武夫妇升起了一面国旗,并打出一横幅,上书“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样的场景如今依然被拆迁户们效仿。

第二天,法院并未能如愿拆除这座小楼。当地官员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刚刚主持中共高层集体学习《物权法》,而此案正和《物权法》有关,再加上网上的民意都是同情钉子户。在这个节骨眼上拆除这个钉子户,“没有人敢冒这样的政治风险。”

此时,媒体借由《物权法》的颁布,一边倒地支持吴苹夫妇的维权。或许正是这样的背景下,3月25日中午,守房的杨武走出后门,挂上一条新的横幅,上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二天,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首次表态,要依法、冷静、妥善处理“钉子户”事件,维护法律的权威,但绝不迁就漫天要价和毫无道理的要求。

4月2日,官方通讯社发布消息,备受世人关注的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最牛钉子户”事件已获顺利解决,当事双方当天下午达成和解,并签署了拆迁安置协议。这个协议是在当地九龙坡区法院的主持下达成的。

当晚10时37分,重庆“最牛钉子户”的二层小楼在挖掘机下轰然倒塌。“钉子户”这个词也一扫往日的贬义色彩,在媒体一边倒的支持下增添了些许悲壮的意味。只是,这并非悲壮的结束。随后几年,浙江钱云会之死、江西宜黄自焚等事件依然在卑弱地向拆迁制度挑战。

但幸运的是,“最牛钉子户”事件成为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开始。

与最牛钉子户事件同时发生的争取权利的事件还有厦门PX(对二甲苯)事件。全国“两会”期间,105名政协委员建议厦门的PX化工项目迁址,厦门PX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只是,它的发酵在三个月之后的6月1日。

厦门PX事件的背景,与重庆钉子户事件类似,都是全国热火朝天的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这一事件最初的行动者为PX项目周边海沧区的房地产业主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担忧,诱发了他们对于生存权利的争取。

PX事件的升级,也源自网络。在当地的论坛以及业主的QQ群等渠道上,集体“散步”抵制PX项目的消息开始广为散布。6月1日,上千市民走上街头,为抵制行动而“散步”。因关注重庆钉子户事件而名声大噪的“公民记者”周曙光同样来到了厦门。

厦门PX事件被官方媒体称为“新媒体时代的民意表达”。和重庆钉子户事件一样,从和平开始到和平结束。从二次环评、公众投票,到最后迁址,厦门PX事件中地方政府与公民百姓,先博弈、再妥协,而后充分合作,写下了政府和民众互动的经典范例。

这两个事件成为书写2007年公民权利意识的符号与象征。这一年,也被称为“史上最热的网络民意年”。不管是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事件,还是太湖蓝藻暴发、山西黑砖窑惨案、华南虎照片等,网民参政议政热情和民权意识空前高涨。

在国家层面,也开始寻找如何应对民众权利意识高涨的途径。

2007年7月,时任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草案》说明时曾表示,《拆迁条例》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物权法》10月1日实施后《拆迁条例》会面临停止执行的问题,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工作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也坦承,在这个问题上多方利益难以达成共识。

历史在这时似乎划了一道休止符。行政拆迁被叫停,不过,拆迁在中国所蕴含的一切戏剧元素,并不会因此消失。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2007年的宏观调控依旧。央行在3月、5月、7月、8月四次加息,一年之内10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最后一次调整了1个百分点,调整之后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布局也开始。2007年6月7日,重庆市和成都市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此前的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温家宝开始第二轮执政中国的时期。

拆迁的故事还在继续,悲剧依然上演。两年之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村民唐福珍在前夫胡昌明房屋被强行拆迁时,点燃汽油自焚,后因抢救无效于11月29日不幸死亡。是年12月7日,北大五名教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第二年的9月,国务院法制办在京召开备受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专家研讨座谈会。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1月19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7年

关键词:公民权利

民间热词

华南虎

2007年争论最热烈的事件,当数真假华南虎。周正龙、记者、官员、网友喋喋不休地争论3个月,正反双方都表示可以 “用脑袋担保”自己的真实性。

动车组

2007年春运,沪宁、沪杭线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动车组”。4月份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开始跑遍沿海城市。

熊猫烧香

这是一种病毒,它迅速化身数百变种,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击溃企业数据系统……它的蔓延拷问着网络的公共安全,同时引发了一场虚拟世界里 “道”与“魔”的较量。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