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选:争主耶,争奴耶?
导语:我知道,标语归标语,口号归口号,事实归事实。再过几天,大选就会有结果,无论当选者是谁,新一届“划船奴隶”是必定要诞生的。

李正荣/文

3月4日之前三个月是莫斯科雪花纷飞季节,也是标语口号式俄语满世界纷飞的日子。

一句口号,在2月4日莫斯科的“巴克龙山”胜利广场一闪而过,然后再也没有出现。而我,一个不懂政治的外人——外国人、外行人,却在莫斯科2月的纷乱飞雪中,不停地追索。

这条标语如同所有标语那样简明——“普京,为了俄罗斯,准备好重新登船”。

我怎么也搞不懂“登船”的暗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明白“普京——船”这个词组是个典故。对它的正解,是呼请普京重登航船,而对它的“负解”,则是四年来层出不穷的“普京-划船”系列漫画。

一条名叫“卡列拉”的桨帆船

2月23日,是俄罗斯“保卫祖国日”,全民放假。这样的好日子,五大总统候选人自然不会放过,其他不竞选的政治派别也积极活行动。莫斯科的广场几乎全被“占据”。莫斯科2月23日的集会与2月4日大集会明显不同,23日的集会,口号全变了。尽管“挺普”派的口号更加“挺普”,但是,在野党的主题却一律不再“倒普”。

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的口号是“政权和财产权属于人民”、“俄罗斯联邦人民的总统久加诺夫”。俄罗斯正义事业党出身的普罗哈罗夫的口号是“新总统——新俄罗斯”。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袖日里诺夫斯基的口号是“俄罗斯需要一个有力的、果断的总统”。统一俄罗斯党推举的候选人普京在13万人的集会上不断重复一个句式:“我们——俄罗斯人”。

但我仍念念不忘“普京,为了俄罗斯,准备好重新登船”。我笨笨地想:这五个竞选人,从去年登记参选以来,口号花样翻新,创意非凡。但说实在的,无论口号如何,目标却是一致,这五个竞选人岂不都想拼命登上那只船吗?

“普京——上船”这条标语所说的“船”,不是普通的船,而是一种叫做“卡列拉”的桨帆船,这个词语源于古希腊,是指那种长长的木桨从船身两侧伸出的古老木船。假如这条标语把普京比喻成发号施令的船长,就像惠特曼笔下的“船长啊,船长”那样,那该是多么光荣的形象啊。

但是,恰恰相反,普京的“卡列拉”形象不是那个发号命令的领队。而是一个划船的“桨手”,而古代,这些桨手,大多是奴隶和苦役犯。所以,如果说这条标语是呼请“普京,为了俄罗斯,请准备好登船当奴隶”,那么,真不知道举这个标语的人到底是赞颂,还是讽刺了。

然而,“准备当奴隶”的确是这条标语的正解!

“划船的奴隶”典故出于四年前,即2008年,那年2月14日普京有一场轰动世界的大型记者招待会。那是在克里姆林宫圆形阶梯大厅里举行的一场盛会,普京在只有一个新闻官陪同下,面对1364名境内外记者,进行了长达4小时41分钟的“答问”,前后回答了100多个提问。俄罗斯主流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那场面远非“舌战群儒”所能形容。如果我给普京立传,一定从这次大型记者招待会写起。

记者招待会一开场就有人问普京:总统先生对自己8年总统任职如何评价。

普京对这个问题极为激动,他从俄罗斯甚至还不能称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说起,说自己作为总统一直在为“统一的俄罗斯奋斗”,说到最后,他说:“我对自己的工作是满意的,面对两次投我选票的选民,我不感到羞愧,这些年,我像奴隶一样划着‘卡列拉’,每天工作,从早到晚。”话音一落,现场立即响起一片热烈掌声。

俄罗斯总统普京竟说出这么感人这么自信同时又这么富有诗意的话语!

划船奴隶的正解与负解

我找到当年的视频,反复听,反复看。的确,普京原话如此。普京说完这段话,把双手沿着桌面向前一推,整个身体后移,仰靠在椅子上,像是终于吐出了八年的苦衷。

给这段有声有色的慷慨陈词鼓掌是理所当然的,我相信在场记者都是发自内心。现场直播的电视编辑,也迅速反应,立即以“普京总统说:这些年一直在划‘卡列拉’,每天工作,从早到晚”为标题,滚动播出。普京的答记者问被编辑提炼出24段主题,但是好事者却只抓住“奴隶”二字做文章。

有人把普京赤裸上身钓鱼的画面和“卡列拉”拼在一起,名曰:请看这个划船的奴隶。

有人把苏联领导人到俄罗斯总统,从列宁起,排成一排,名曰:请看他们在划船。

去年,普京决定参加大选之后,用“奴隶划船”为主题做成的漫画更是层出不穷。媒体还出现了一篇长文:“奴隶们的工资”一一列举总统、总理、部长们的高收入。

据说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曾说“舌头是最好最好的东西了,因为它可以说出‘母亲’‘爱情’‘祖国’这样的词汇;舌头是最坏最坏的东西了,因为它可以说出‘仇恨’‘背叛’‘战争’这样的词语”。俄语跟西方的很多语言一样,“舌头”和“语言”同形通义。普京那么好的一个自我比喻,却成了好事者讽刺之源,真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呀。

如果抛开总统的经济收入,抛开在保镖的护卫下钓鱼,抛开驾战斗机、驾摩托、驾快艇等等“特权”,从辛苦程度来看,从体力消耗来看,普京的“奴隶划船”比喻,的确是肺腑之言。就拿2月4日这一天说吧,他中午在外地视察老百姓的寒冷,一个妇女指着墙上的大裂缝谴责普京: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裂缝,没人管呀!接着他又站在露天矿区,听地方官的汇报,然后,他又到体育馆和当地群众见面。晚上,普京坐在一个很寒酸的办公室,给地方官员开会,让他们解决问题。显然普京已经“像奴隶”一样疲倦不堪,根本没有记者招待会那样的神气,说话吞吞吐吐,有气无力。再说最近的2月23日这一天,在莫斯科“卢日尼基奥林匹克大运动场”,在13万人的欢呼声中,普京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英姿飒爽走进体育场中心的舞台上。但是,这是一个露天体育场,当时,莫斯科正飞扬着白雪,观众席有一圈顶棚遮挡,而那漫天的雪花,纷飞涌进,毫不留情地落在国家领导人普京的前额、面颊上,融成闪亮的水珠。不管普京怎样“从早到晚划船”,都会遭到反对党的谴责,遭到“主人翁”们公开的漫画式讥讽。在俄罗斯,在美国,在西欧等等,国家元首似乎从来都是被漫画公开嘲讽的主角。

然而,那些在野的总统候选人,也同样不得不奴隶般地划船。

2月4日那一天,莫斯科奇寒,正午也零下20多度。我和同事到普希金广场看热闹,一会儿工夫,就把我们冻僵了。可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还是要光着宽阔的头颅,顶着俄罗斯的奇寒发表演说。他是这次总统竞选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今年68岁。从去年12月4日国家杜马选举以后,几乎每一个休息日,这个政治活动家都要申请在某个公众场所对公众说话。2月23日“保卫祖国日”,久加诺夫在大剧院广场集会上发表了十多分钟的讲话。

2月4日,总统竞选候选人之一,国家杜马副主席日里诺夫斯基,66岁,也冒着严寒在广场演说,只不过他戴了一顶毛皮帽子。因为身有职位,他也如普京一样日程“从早到晚”排得满满,新闻里只见他一会儿到大学,一会儿到中学,一会儿到博物馆,一会儿到图书馆。他的未来日程大部分是外省周游。外界评论,他当属“鹰派”,甚至是极端派。这些我不懂,只见他无论到学校还是到图书馆,常常都是衬衣领子敞开,领带松松垮垮地拉下一截,显出某种强悍。现代政治家的“奴隶号服”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位“划船奴隶”候选人的装束也许正是为了强化他的竞选口号:“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力的、果断的总统”。日里诺夫斯基从2000年就是国家杜马副主席,他的“奴隶划船”一定也很辛苦,但是,他不辞辛苦,还要竞选更大的“划船奴隶”。

严寒考验“划船奴隶”们

似乎越是严寒,越要考验这些竞选者。自从2000年俄国议会确定当年3月全民公投俄罗斯联邦总统之后,2004年、2008年以及今年,四年一次的大选日都是定于3月份进行,似乎也要像美国那样把大选日期“制度化”。俄罗斯大选投票日定于3月,已经是俄罗斯的春天了,当然不冷,但是,候选人的苦战却从前一年的12月拉开序幕,而这三个月正是俄罗斯的严寒。

去年12月4日晚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出炉,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也就是总统麦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所在的党,获得绝大多数的席位,引起反对派的激烈抗议。反对派认为国家杜马的选举严重舞弊。当天晚上,俄罗斯就骚动起来。5日、6日、10日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其他城市都发生了抗议“舞弊”的示威集会和游行,也有场面激动类似革命的镜头,也有人因此被捕。终于,12月24日,爆发了全俄抗议示威。运动中,从抗议舞弊发展出一个新口号“为了诚实的选举”,组织者决定于新年的2月4日,也就是大选日前一个月再度举行示威游行。值得注意的是,12月24日以及后来2月4日莫斯科集会游行的组织者,不属于总统竞选人中任何一派。莫斯科人这一次是真正的民主参与了。

值得纪念的“2.4”

去年年底,虽然苏联解体20年的反思让我想起了20年前俄罗斯发生的某些被人忽略的大事(请看本报201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的另类标志》),虽然知道自己不久将赴俄国工作,但是,因为自己不懂时政,所以也不太关心俄罗斯眼下的政治冷热。

不料大年初三,我来到莫斯科,第二天就有俄国朋友对我们说,2月4日莫斯科要有集会游行。我说不是早就定下了吗?俄国朋友愤愤地说:不是,日期的确在前一年24日示威之后就已经确定,而且立即提交了集会游行的申请。但是,莫斯科当局对此一直阻拦,这里不让搞,那里不让行,建议到莫斯科郊外搞示威,简直开玩笑!结果示威组织者愤怒了,通过网络、通过传单、通过各种媒介通告大众:无论政府是否允许,2月4日的集会游行都将在莫斯科中心举行。俄国朋友最后说,我们全家都去!

我被感染了。既然一场政治热浪就在身边高涨,尽管我不懂时政,但是还是决定观望了。没想到,这一观望差点把我和我的同事冻死。

下面一段文字,是2月4日当晚回宿舍之后,手脚“解冻”之后留下的速记。

雪地里的白丝带

白雪里落着白丝带。

如果白丝带上面没有字,真不容易在白雪中看到这样的白丝带。莫斯科河畔偌大的博洛托广场,我只捡起两条,几乎所有的白丝带都被参加集会的人兴高采烈地戴在胸前带走了。“博洛托广场”就在克里姆林宫南墙外面,是莫斯科心脏之地,俄语“博洛托”是沼泽的意思,原本这里是沼泽,1775年,沙皇处决了俄罗斯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以后,排走积水,变成了一片陆地。

上个世纪60年代,广场中心竖起大画家列宾的雕像,于是这里又称为列宾广场,是一个很大很美丽的河畔公园。1994年,在俄罗斯90年代的大规模更名运动中,这个很文化很艺术的“列宾广场”之名也“被”回到沙皇时代。

2月初,莫斯科最寒冷的日子,雪落公园,会持续很久,白净的一片。

今天,2月4日,莫斯科12万人(另一说3.3万)来到博洛托广场,又给雪地的白色增添了政治的白色:白色的气球,白色的传单,白色的丝带。

我不知道进入我们的新世纪,颜色竟然成为一种特别的象征符号。不懂时政的我直到现在,直到看到莫斯科博洛托广场雪地里的白丝带,才知道白色并非单单是白色,在2012年俄罗斯大选之前的这个冬天,白色是俄罗斯的一个政治符号。今天,我才切身感受到普京总理的一句调侃,伤了多少俄罗斯人“白色的心”。去年底,当白色刚刚出现在莫斯科街头,身为总理的普京调侃说:他以为参加集会的人手中的白气球是一个个吹起来的保险套。

俄罗斯人选择白色,大概与这一波集会运动的主题有直接关系。这次运动的总口号是“为了公正的选举”,也有俄国人把它谐音为“为了纯净的选举”。从去年12月4日开始,“扎切斯内耶维保拉”或“扎齐斯内耶维保拉”就成为俄罗斯各政治力量的口号,它尤其是“反对党”的口号。

当执政的普京调侃了白色之后,整个1月份,首都莫斯科的各派非执政力量便开始鼓动在2月4日举行新的大规模集会游行。组织者一面申报集会游行的地点,一面鼓动民众参加。政府管理部门对集会地点多次拒绝,“建议”组织者把集会放到离开市区中心的地带。但是,组织者坚持在市中心集会。最后,1月下旬,组织者向政府管理部门发出最后通牒,无论“政府”同意与否,他们都将在市中心举行大集会游行。1月下旬,集会游行地点确定。忽然传出消息,支持普京的派别也要上街了。这一次莫斯科政府机构大方地划出四个中心地点让各派自由使用。它们是博洛托广场、萨哈罗夫大街、普希金广场和巴克龙山的胜利广场。

这四个集会地点值得说一说。

普希金广场可以说是莫斯科的第一舞台,1879年普希金诞辰70周年的时候,莫斯科政府决定在这塑立雕像,1881年雕像落成,举行了轰动一时的“揭幕典礼”,从此,这里就成了莫斯科的政治、文化以及情人们约会的首选舞台。2月4日集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袖日里诺夫斯基在这里演说。

萨哈罗夫大街是以苏联时期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命名的街道,可想而知这条街道“政治意义”,它比较宽阔,适合大型集会游行。2月4日,不同派别的反对派集中在这里。

胜利广场所在的“巴克龙山”有人把它意译为“俯首山”,它在莫斯科中心的西部。“巴克龙”是鞠躬的意思,因为这个地方,在14世纪,曾是立陶宛大公向莫斯科公爵“俯首”缔约的地方,古代的时候,这里是迎宾广场,外国使节在这里向莫斯科的主人鞠躬行礼,然后进城。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两百年前,即1812年,拿破仑攻破莫斯科,他也选择在此地接受莫斯科城的钥匙,但是,他很失望,没有人前来受降,迎接他的是一座空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里建成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广场”。

2月4日,支持普京的集会选择了巴克龙山的胜利广场。他们不用白丝带,打出的标语也是“要诚实选举,不要橙色”。此外还有“普京总统,这就是政治的稳定性”,“我们不允许拆散俄罗斯”,“普京:为了强力的俄罗斯”。还有一条标语,就是我在文章开头写的那一个:“普京,为了俄罗斯,准备好重新登船”。

其他三个集会地点的口号则是“普京,请离开”、“普京,又是11年?!”、“为了没有统一俄罗斯党的俄罗斯”。

窗棂上白丝带和“白色大城环”

尽管2月4日那天,我冻个半死,但是,我还是庆幸冒着严寒去观望了。

刚刚过去20天,莫斯科的语言已经换了一个时代。23日的集会,语言全变了,颜色也全变了。23日集会,白色已经不再具有特别意义了,普京的支持者用俄国国旗的白蓝红三色。久加诺夫也有国旗的三色,但是23日这一天,久加诺夫的队伍的经典色源是每人一条写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文字的红围脖。

而我的窗口,还挂着我2月4日从雪地里捡回来的白丝带,那一天,全俄罗斯的主题词是“为了诚实的选举”,而那天的白丝带上面写着“为了没有普京的俄罗斯”。

23日“这一回合”,普京赢了,支持率直线上升。

但是,我想当今的俄罗斯已经是一个“立体”的社会,23日占据了“卢日尼基”奥林匹克运动场的执政党显然比街头集会很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普京支持者租用(如果不付费,更成问题)这个莫斯科最大的体育场不是动用了“公款”。但是,这样的“行政”强势,会不会惹来麻烦?

果然,就在我已经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我想说明俄罗斯社会的“立体”性质的时候,窗外传来了新的声音:反对派发起了新的白色运动,26日,下午两点,11万莫斯科人完成了“白色大城环”的壮举。

莫斯科也有内城环、二环、三环。“内环”是一个花园林荫带,叫做“小花园城环”路,普希金塑像就坐落在“小花园城环”和特维尔大街交界处。“二环”也是一个花园林荫,叫做“大花园城环”路,马雅可夫斯基雕像坐落在特维尔大街延伸到二环的十字路口。“大花园城环”全长15.6公里。

26日下午,拿着白气球,戴着白丝带,牵着白布带的人们,手拉着手,在莫斯科城的“大花园环线”连成一线。我看到,除了大路口,白色的莫斯科人,欢快而悲壮的上结成了一个无比壮观的“白色大城环”!2月26日,白色又回到莫斯科。

当然,俄罗斯是立体的,支持普金的人也闻讯赶到“大花园城环”,他们选择了橘黄色,站在“白色”的对面。橘黄色是否结成了“橘黄大城环”,不得而知。

我知道,标语归标语,口号归口号,事实归事实。再过几天,大选就会有结果,无论当选者是谁,新一届“划船奴隶”是必定要诞生的。(2012年2月26日初稿,27日莫斯科凌晨修改,米乌斯卡亚广场6号)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