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时局 >
武汉需要一次新的崛起
2012-03-10 14:23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种昂 王梦芹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提出了将武汉由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正如其所说,武汉需要一次新的崛起。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王梦芹 在全国各地城市转型、改革过程中,每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新坐标。2012年2月10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签署了《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中三角”。

由此,武汉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空间与历史定位。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提出了将武汉由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正如其所说,武汉需要一次新的崛起。

共舞“中三角”

经济观察报:一个月前,湘、鄂、赣三省签署了共谋“中三角”、抱团发展的框架协议。三省达成这种共识的推动力是什么?

唐良智:这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力度。对于中国来讲,如何加大中部崛起的战略力度,我认为应该选准着力点,找准突破点。这个着力点应该就是支持湘鄂赣三省达成的战略共识,构建长江中游地区城市集群,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联动发展。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区,也是东中西协调发展的传导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三角”的建设是在我国经济梯度发展的过程中、均衡发展的要求当中、协调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建议国家应加以整体谋划、系统规划,构筑这样一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三角”战略地位,将其作为促进中部崛起的着力点来支持和推动。

经济观察报:武汉GDP一直占据了湖北省的1/3以上。有了“中三角”的设想,武汉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角色定位。作为武汉市长,你认为,武汉在未来的“中三角”城市集群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唐良智:加大中部崛起战略力度,应该选准着力点、找准突破点。着力点是“中三角”的建设,而突破点就应该是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中三角”,促进中部崛起,需要有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引擎。目前国家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明确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从中部来看,目前武汉市就是中部的中心城市。从区域协调发展看,有必要在中部布点国家中心城市,为中部崛起提供长期的动力引擎。应该由国家中心城市来服务中部的崛起,服务“中三角”的发展,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经济观察报:“中三角”三大省份联合发展,原本竞大于合的武汉、长沙和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也面临新的分工与选择。你认为,三个地区中心应该如何发挥协同效应?

唐良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如何从地理的区域结构变成经济的整体,关键是要形成新的资源和“经济核”,要有“核”的作用,“核”的引领。

在“核”的建设过程中,不管是武汉,还是长沙、南昌,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功能,起到核心引擎的作用,成为功能强大、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中三角”建设就像一场“集体舞”,大家都要尽力地跳、配合地跳,这场“舞”才能跳得精彩。

武汉将全面落实湘、鄂、赣三省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首先做好交通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网、城际铁路线、高速公路网和航空航运的对接对网;加强协作与分工,共同打造产业密集的协作区,构建“中三角”的刚性支撑;加强创新的合作,建设国家重要的整体创新区域;在生态保护方面通力合作,保护生态资源,为中国生态安全构建中部保护屏障;进一步推进湘、鄂、赣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资源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谋建国家中心城市

经济观察报:“十一五”期间,“大武汉”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如今,武汉在申请国家中心城市,二者的差异是什么?

唐良智:中部中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区别在于你的实力、水平、辐射力、带动力的强弱,以及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轻重,在国际竞争中的贡献量与贡献水平的大小。如果具备了足够的水平和能力,那你就是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经济观察报:要成为国家城市中心需要达到许多硬指标,如城市GDP要占全国2%以上。目前武汉GDP在全国的占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话,你认为武汉最迫切需要改变或者提高的是什么?

唐良智:如今,武汉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初步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武汉GDP居中部城市的首位,武汉的各项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城市的第三位。

当然,武汉最需要的还是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最主要的指标是“一万两中心”。“一万”是指“十二五”规划中,武汉提出跨入“GDP万亿俱乐部”、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两中心”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创新。我们一定要把武汉建成交通枢纽中心。铁路、公路都应该是枢纽,才能辐射聚集,才能服务于别人。不光是自己发展,还要对区域有贡献。其次就是科技创新上要聚集,要有引领的作用。武汉本身是一个科技大市,要率先建成一个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武汉光谷打造成美国硅谷的水平,这就是我们要提高的地方。

经济观察报:本届武汉政府提出工业倍增计划,但是在武汉两大支柱产业——钢铁和汽车都不景气的情况下,武汉工业倍增的计划靠什么来推动和实现?

唐良智:我认为,工业倍增是在新兴工业化前提下的工业倍增,对传统产业来讲我们也有一个提升提值的过程,也有一个转型发展的过程。工业没有什么夕阳工业,但有技术水平的进步与落后之分。人的衣食住行所涉及的产业都是我们将长期存在的产业,关键在于怎么提档升级、转移发展、提高效率,达到资源效率提高的目标。

所以我觉得,通过传统工业的提档升级,现代化、高技术化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两方面共同努力,来推进实现我们的工业发展、倍增的目标。今年,武汉市将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重点支柱产业,千亿产业有望达到4个,分别是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钢铁产业。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