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对峙:小国外交经典手法
导语:所谓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原本就是被菲律宾所炮制出的,类似的海上对峙本是争端众多的南海海域的平常事件,但菲律宾却没有按照惯例去进行妥善处理,而是将其诉诸于公众媒体,试图将其渲染成为“罕见”的挑衅和威胁。

经济观察网 王晓夏/文 “美菲之间有共同防御条约,受此军事协议约束,两国需保证对方的安全,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4月22日,中菲黄岩岛对峙十余日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战区指挥官杜安·泰森首次代表美国官方做出了表态,同时表示:“美国在太平洋的活动与黄岩岛之间毫无关联,没有直接的联系。”言下之意,美国无意介入到中菲黄岩岛争端之中。

美国方面态度的清晰化,已经让中菲南海对峙开始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菲律宾开始寻求区域内同样和中国存在领土纠纷国家的声援。

“如果其他国家现在未能像菲律宾那样坦率表明立场,那么这些国家将会受到中国对南海主权声索的影响。因为南海的航海自由及畅通的贸易往来对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要,为此所有国家都应当考虑中国在黄岩岛的行为。如果我们不表明立场,不只是菲律宾,所有国家都会受到消极影响。”

就在美军表态的同一天,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如此呼吁东盟国家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新一轮“挑衅”表明立场。

尽管中菲两国在黄岩岛的对峙依然在持续,但菲律宾的这一号召不会有太大的号召力。因为,面对菲律宾在黄岩岛不断增加部署的军事力量,中国始终是“民事力量”在对峙第一线。

无论是中国海监部门的船只,还是渔政部门的船只都仅仅是有限武装的公务船,用这一公务船和菲律宾海军舰艇以及准军事化的海岸警卫队船艇进行对峙,无疑已经弱化了“中国大国威胁”的色彩。

此举,让南海国家看到的只是中国忍让中的坚决态度,同时对自身大国实力的自信。

面对中国的自信,4月11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就强调称:他对军队强调的战斗原则是“确保那里不会出现暴力”,“如果发生暴力冲突,谁都不能确定获益”。让人可发一笑的是,当时他的军队面对的只是两艘武装及其有限的中国民用船只。

再回到本次事件的原点,所谓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原本就是被菲律宾所炮制出的无聊事件。

4月8日,12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海域作业时,被菲律宾军舰非法堵在黄岩岛泻湖内。

10日清晨,当菲海军派出小分队持枪登上中国渔船,试图在此海域以行使行政执法权为名,来宣示主权。很快这一举动,被闻讯赶来的中国海监船编队所制止,双方由此开始了对峙。

类似的海上对峙本是争端众多的南海海域的平常事件,但菲律宾却没有按照惯例去进行妥善处理,而是将其诉诸于公众媒体,试图将其渲染成为“罕见”的挑衅和威胁。

菲律宾也很会选择时机,恰好刚刚是4月16日至17日,美菲举行“肩并肩”年度例行联合军演前夕。借用《华盛顿邮报》文章的话说,“美菲联合军演给马尼拉上层吃了定心丸”。菲律宾当局认定可以借助区域外力量,确定对黄岩岛(菲律宾称其为“斯卡伯勒礁”)的实际主权地位。

菲律宾的这一做法,是小国外交的经典手法。

事实上,如果小国外交策略运用得当的话,依然能够左右逢源撬动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以达成自己的利益目的。当年,聪明的越南正是成功地驾驭了苏联、美国、中国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最终达成了自己统一南北越南的目的,而没有像朝鲜和韩国一样接受大国间对自身命运的妥协和决定。

对此,南海国家非常了然,如何用自己赢弱的力量来撬动美国和中国之间平衡,使大国之间保持平衡的努力来服务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最广泛和务实的选择。

对于菲律宾而言,目前的被动局面,归因于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和并不高明的手法,错误评估了自身的份量和中国的反应,更重要的是菲律宾打破了平衡这一最重要的法则,彻底倒向美国,这一失衡的选择换回的也只能是失衡的结果。

对于中国而言,在黄岩岛的对峙只能说是道义上强硬或有限的胜利,因为中国目前的南海策略既没有获得名义上的认可,也没能获得货真价实的现实利益,更没能找到应对小国“平衡之术”的有效办法。

在这种类似黄岩岛上的僵持和对峙中,中国需要认真反思,并改变自己的南海方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