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胡拉血案:血淋淋的十字路口
导语:有心的无力,有力的无心,有力有心的又受到百般牵制,叙利亚局势恐将继续僵持,下一站,恐怕是又一个血淋淋的十字路口。

经济观察网 陶短房/文 5月25日,叙利亚胡拉镇发生针对平民的屠杀,据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挪威将军罗伯特.莫德称,在这次屠杀中有至少108人死亡,近300人受伤,死亡者中据称包括49名儿童和7名妇女。

这件血案究竟该由谁负责,各方争执不休。叙利亚反对派和部分欧美政府认定是大马士革当局的责任,但叙利亚政府则矢口否认,5月27日,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吉拉德.马克迪西将事件责任归咎于“恐怖分子所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给出了模棱两可的证词,一方面表示现场有坦克装甲车辆行动痕迹,并“可能有坦克炮弹引爆”,另一方面又称许多受害者是被刀具杀死。同日安理会一致通过媒体声明,对胡拉惨案肇事者提出强烈谴责,要求叙利亚政府“立即停止使用重武器”、“立即从发生冲突的居民区撤出军队和重武器”,但声明并未确认事件责任者,而只是泛泛地要求“所有各方”停止针对平民的暴力。

5月29日,到访叙利亚的前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和平倡议发起人科菲.安南称,叙利亚处在“十字路口”,并称“和平进程不能无限期拖下去”。然而似曾相识的一番话,人们早就在4月12日停火时听过一遍。这个“十字路口”究竟有多少意义?

对于大马士革当局而言,胡拉事件必然导致国际压力的进一步增强,且几乎必定伴随着更严厉的制裁,和部分国际势力对反对派更露骨、更直接的帮助,因此抵触和抵制几乎是必然的。在巴沙尔一方看来,既然直到今天还拿不出政府参与屠杀的证据,安理会媒体声明和安南要求“政府军和亲政府民兵必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从居民区撤军和保持最大克制”,就显得“蛮不讲理”,尤其是亲政府的阿拉维特派民兵,在叙利亚冲突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教派血腥仇杀特质的今天,让他们“住手”,在他们听来不啻叫他们“坐以待毙”,言者殷殷,听者藐藐,几乎是注定会发生的。

对于反对派而言,他们所希望的,是通过此次事件,再次喊响此前已有些沉寂的诉求,包括直接把叙利亚当局定位为“罪魁祸首”、用国际武力确保“人道走廊”和“安全区”,甚至直接军援、直接外来军事干预,等等,“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负责人加里温声称,只要联合国“仍不作为”,就“让安南倡议见鬼”,一些反对派中的激进派人士已公开呼吁“不必顾忌安南倡议”、“拿起武器”,正表明了反对派这种急切心理。

而最尴尬的莫过于联合国与安南。

事件发生后,叙利亚对立两方都一致把矛头对准在危险中忙碌不堪、却吃力不讨好的280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指他们“被动消极”,无法预见和阻止冲突、暴力、屠杀的发生。以至于潘基文不得不出面为观察员们辩解,指出这些人的使命仅仅是“观察”,而非“维和”,叙利亚人“误解”了他们的使命。

而最委屈的人恐非安南莫属了。如今从英美传媒到叙利亚冲突双方,都不时把“安南计划已死”挂在嘴边,停火岌岌可危,政治对话则根本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去叙利亚谈他的“十字路口”,要求克制、推动、“从今天开始”,但他却没有、也无法告诉各方:开始什么,怎么开始,开始了会怎样。

5月29日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电视二台发表讲话,一方面称“应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叙利亚问题”,另一方面又称“不排除军事选项”,似乎在延续萨科奇的外交惯性,但就在他发表这番讲话前仅仅几分钟,美国白宫表示,此时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是“不适当”的。

事实上处于选战期的美国早早摆出“不直接干预”的姿态,英国调门最高却有心无力,法国刚刚换届,奥朗德和社会党人对海外干预素无兴趣,此次“不排除”表态毋宁看成缺乏外交经验的他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乌龙”,而“海合会”和土耳其等对军事干预更有兴趣各方的意图,随着事态发展和时间推进越来越受到怀疑,这些都让反对派的直接军事干预要求难以被满足。此次发出最激烈言论的加里温,血案发生前夕已被“全国委员会”罢免,而被罢免的原因之一,正是国际社会和国内少数教派对其表现出的原教旨、好战和独断专行感到不安。道理是明摆着的,当具有逊尼派瓦哈比教派和兄弟会背景的加利温高呼“拿起武器”时,和该教派有世仇的亲政府什叶派阿拉维特派民兵又怎可能“保持最大程度克制”和“放弃武力”?

各方的耐心似乎在慢慢耗尽。继反对派发出强硬声调后,叙利亚官方也作出相应姿态,官方SANA通讯社报道称,巴沙尔总统对加纳外交官谴责了“恐怖分子”变本加厉的袭击活动,而针对奥朗德的“不排除”,叙利亚外交部在几小时后就宣布法国驻叙利亚大使拉米亚.沙库尔为“不受欢迎的人”,将她“驱逐出境”,尽管她事实上原本就呆在法国,而非使馆里。

有心的无力,有力的无心,有力有心的又受到百般牵制,叙利亚局势恐将继续僵持,“十字路口”的下一站,恐怕是又一个血淋淋的十字路口。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