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7.11:央视马赛克
导语:浙江拒腐手册 校长四不承诺 馒头许可 央视马赛克 段郎说事

浙江拒腐手册

这种“拒腐”手段尽管有些笨拙,但或将满足法官们的应急之需,当“拒腐”手册被更多人所了解,乃至成为整个社会的政治伦理,那时洁身自好的法官们柔性应对各种腐败陷阱,无疑将使得廉洁理想与“好人”形象兼得,既能秉公办事,不为私利所左右,又不至于因为主张廉洁而显得标新立异。

                                                                                                                  ——《南方都市报》

让福利房实至名归,更应落实福利房的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福利房资格的住户,以及用福利房牟利的行为,更需及时清退,甚至处以高额的罚款,唯有福利房违规牟利付出了比其收益更高的成本和代价,福利房才能回归保障本意。

                                                                                                                  ——《新京报》

真正要想防腐拒腐,最好的办法不是“拒腐”手册,而是制约权力,将权力关进玻璃门里,置于阳光之下,阳光才是最好的拒腐剂。

                                                                                                                  ——《齐鲁晚报》

这种细节化的拒腐手段,不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将法律法规精神落实到具体语境的细节化处理。这种细节,对于公职人员应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法制日报》

校长四不承诺

更重要的是,校长退出学术圈,能避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失衡。高校中行政与学术混为一体,行政资源往往成为获取学术资源的条件。顶着校长头衔,可以获得更多科研经费,在各种荣誉的投票中也可能占尽“人和”之利。从这个角度看,“四不”承诺的价值,更在划清学术与行政的界限。 

                                                                                                                  ——《京华时报》

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客观而言,大学校长公开作出“四不”承诺,不管是对学校还是自己,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正如董奇校长所说,校长要首先改革自己,然后才能改革学校,高校管理改革,要从校长自身改起。但愿今后有更多的新任大学校长,甚至在任的大学校长,能够公开做出类似于“几不”的承诺。

                                                                                                                  ——《新京报》

馒头许可

对“红头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理应在该文件出台之前进行。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红头文件”不能仅送法制办“备案”,更要送请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当然,更具实质意义的是,凡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均应在制定阶段就面向社会公开,并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引入了外部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压缩“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空间

                                                                                                                  ——《新京报》

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部门通过“红头文件”的形式或其他变相审批项目扩大收入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旧存在。这会影响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限制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伤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新闻晨报》

央视马赛克

父爱主义”者,一方面过度自信,相信自己的眼光、品位、能力;另一方面,又对“孩子”极度不信任、不放手。不相信他们有思考、辨别、自控能力,怕他们轻易接触到不良信息而“学坏”。500多年前的一个雕像还要打“马赛克”,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广州日报》

为一件伟大艺术作品打上马赛克,令人诧异的不只是央视的谨小慎微,而是这种谨小慎微、疑虑重重后面的社会气氛。或许有人会作出辩解,马赛克事件只是孤立事件,与社会气氛扯不上关系。其实,社会气氛会影响社会具体行为,如果社会气氛不是高度敏感而紧张,外部审查不是常常内化成自我审查,马赛克事件就难以发生。

                                                                                                                  ——《长江日报》

段郎说事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段郎的真诚,恰恰是官员微博和官方微博学习的范本。各级官员理应多看到公职人员“红围脖”的正面和积极意义,对他们给予客观和理性的评介。而在网络实名制的今天,更应该鼓励“红围脖”实名认证,鼓励其理性、负责地在网上发言,而不是打压,让其“去V”。

                                                                                                                  ——《新京报》

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社会沟通交流重要阵地的今天,“@段郎说事”等官员的勃兴很好地弥补了官方信息滞后、面孔呆板等不足。对它们施加过多的干涉,不仅意味着政府主动缺席舆论场,亦有悖中央一再强调的信息公开要求

                                                                                                                   ——《广州日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