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中国好声音》们的走红路径
导语:在《中国好声音》们迅速走红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国内综艺节目原创性的缺失。当栏目导演们集中火力制造争议话题时,如果把更多精力花在原创节目的研发上,会不会更加受到观众的尊重呢?

B组/朱凌

《中国好声音》的走红路径跟《快乐女生》、《非诚勿扰》和《非你莫属》如出一辙,都遵循了一条制造争议——适时调整——火遍全国的基本路径。

近日,浙江卫视的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网友热捧,其完全以声音辨人的形式引来不少称赞,电驴、QQ影音上均给出了9.0以上的高分,这在首播节目中实属罕见。

然而,不久就有爆料称选手身份造假:“刚刚病故的父亲”的徐海星曾是2009年“快乐女声”以及2012年“花儿朵朵”的参赛选手,上个月她刚刚以“爷爷病危、奶奶入院”为由从“花儿朵朵”退赛;美甲店老板是齐秦公司旗下歌手,2008年出过个人专辑;质朴农民邹宏宇家境殷实,有苹果电脑以及现代化的音乐设备和钢琴。不少网友大呼上当,但这并不阻挡该节目在播出的第二周继续受到热捧。

《中国好声音》的走红路径跟《快乐女生》、《非诚勿扰》和《非你莫属》如出一辙,都遵循了一条制造争议——适时调整——火遍全国的基本路径。

刚开播的节目往往因为没有观众基础而很难打开局面,而为了快速吸引观众眼球,制造轰动效应,节目组不惜冒着被口水淹没的风险制造富有争议的话题,如2011年《快乐女生》选手苏妙玲的女同传闻;《非诚勿扰》女嘉宾马诺“宁愿在宝马里面哭也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偏激言论以及《非你莫属》中刘莉莉事件、留法学生文凭造假事件等。这些话题的特点是极富争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观众广泛争论,在争论中加深观众对该节目的熟悉程度;这些话题还与时下国内社会问题紧密相连,如马诺的言论反映出拜金主义的盛行,刘莉莉事件折射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心理博弈等,这样一来节目内容又能成为社会新闻的头条,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媒体也会争相报道。借由其他媒体自觉的报道,这类娱乐节目又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好好地火一把,真乃利用媒体的经典案例。

节目制作的话题虽然夸张,但还没极端到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马诺的言论被广泛曝光后,社会上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理解,马诺还因此走红。之所以出现类似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事件或言论虽然极端,但仍反映出社会上的某种真实现象,并不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况且,这些事件并没有触及政治或者暴力凶杀等红线,充其量属于围绕现行规则打擦边球,处于可控范围内。这就对栏目组把握分寸的水平提出了考验,分寸拿捏得好,观众骂完后依然会追着看;但如果做得太过火,还没等话题发酵便会被广电总局叫停,如重庆卫视的《第一次相遇》。

聪明的节目组往往见好就收,当话题引起广泛讨论,节目理念深入人心之时,他们便会适时收敛,减少争议性话题的产生,让节目稳步运行,如《非诚勿扰》重新定位为“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你莫属》主持人张绍刚风格的转变等。到了这一阶段,观众的收视习惯业已形成,即使没有极端的言论、浮夸的嘉宾,他们照样会守着电视看。这,便是这一路径的最终目的:火遍全国。事实证明,没有了马诺,《非诚勿扰》照样占据收视前列,冠名费一度超过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张绍刚稍加收敛后,《非你莫属》依然是求职类节目的首选。如果不出意外,即使造假选手退赛,《中国好声音》依然会火遍全国。

制造争议——适时调整——火遍全国的基本路径下,这类节目往往还主打梦想牌、煽情牌。在栏目的宣传口号中,“梦想”几乎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如《花儿朵朵》的“为梦想而战”;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干脆把“梦想”两个字嵌入栏目名中,给才艺展示类(主要以歌舞类为主)综艺节目抹上了一层公益的色彩,企图从表面上消减节目的娱乐成分,吸引社会各界的梦想者。此外,在节目内容中,“实现梦想”也成为许多选手口头上的终极目的,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潸然泪下的场景,引起观众情绪的起伏,让节目给观众带来更多情感体验的同时牢牢抓住收视率。

如果用纯商业的逻辑来分析,这一走红路径不仅不应该被批判,反而可以成为经典案例予以剖析,为综艺节目短时间内爆红提供借鉴。但由于大众媒体天然肩负着社会使命,通过人为制造话题来提高收视率不免会引来口水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快乐女生》、《非诚勿扰》均为模仿之作:《快乐女生》模仿《美国偶像》,《非诚勿扰》的版权来自国外一档相亲类节目《Take Me Out》,《中国好声音》也是引进《The Voice》之后的本土化之作,就连评委的手势都有模仿的痕迹。

在《中国好声音》们迅速走红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国内综艺节目原创性的缺失。当栏目导演们集中火力制造争议话题时,如果把更多精力花在原创节目的研发上,会不会更加受到观众的尊重呢?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