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驾驭与被驾驭——品凤凰“高级替补”吕宁思
导语:但不得不说,我欣赏吕宁思的态度:乐于敬陪末座,随时待命奉陪;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Journalist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勇于历险而为现实做日志的人……而整部手记体现的也正是这种气质。

朱悦俊/文

吕宁思,东北人,却有南方人般的缜密心思(大概是从名字感受到了父母的期盼)。出生于北京,17岁当了兵,混迹过海陆两军,也算是水陆两栖动物。学历辉煌,复旦历史,华东师范俄罗斯文学,澳洲悉尼大学亚洲研究,在他们那个岁数的人群中,他是个大大的知识分子。难怪乎,凤凰咨询台开播前招兵买马之际,他进入凤凰,并被委以重任。目前,他仍在凤凰众兄弟姐妹间钻来钻去,当他的新闻总监。以上算是到现在为止,他在我眼中的印象。

以前,看凤凰,在好几个栏目里看到他当评论员,有时和杨锦麟一起,有时和何亮亮一起,但他似乎没有一档属于他的节目,所以我一直弄不明白他到底是个什么角色。直到《凤凰大事件》的出现,在这本并不以他为主角的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睿智的中层领导,一个颇有新闻感觉的人。但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新闻人呢?依旧是个谜。

前不久,在图书馆晃荡的时候猛然看到一本书——《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著者吕宁思,心里一阵激动。不费周张地借回,津津有味地品读,一周时间,在课业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我啃掉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

首先,必须说这部手记的厚度是相当可观的,大约相当于鲁豫的《心相约》加上子墨的《墨迹》,看来这位新闻总监有很多话要说。四百多页文字给我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是满足也是意犹未尽,是敬畏也是无可奈何,是一种面对偏题作文欲纠正之的倔强心态。说白了,就是这里面的有些内容超出了我对这部“总监手记”的预想。

但不得不说,我欣赏吕宁思的态度:乐于敬陪末座,随时待命奉陪;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Journalist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勇于历险而为现实做日志的人……而整部手记体现的也正是这种气质。

吕宁思的经历不算太传奇,他的文字也不属于摄人心魄的那种,但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知识分子气质,一种世界眼光,以及过去某个时代的深刻烙印。用他的一位朋友的话说,他天生就是做新闻的,因为事件发生的时候他有表达的欲望与能力。而在我看来除了以上两点新闻气质外,更重要的,他有做严肃新闻以及做新闻主管的新闻储备——一种灵动的学者气质。

不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专题节目,内容选题和表现角度都是对制作者水准高低的基本衡量,于是,作为新闻主管,必须有经验,有学问,有判断力,并且有办法解决每天都会发生的突发状况。在吕宁思所在的凤凰卫视,报道突发事件是他们工作的常态,对一个新闻总监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甚至,还需要制定或修改一个能使下属去遵守和执行的标准或行为方法。由于凤凰卫视咨询台24小时直播,而凤凰本来就不多的人手要同时维持中文台、咨询台甚至凤凰周刊,不再年轻的吕宁思依然像年轻人一样上前线“拼”。记者、评论员这种前台的临时工他做了不少,制片人、编导这种后台的客串他也有尝试,乃至凤凰周刊都曾经因为他写俄罗斯等的几篇文章而发行量大增。

地处香港的大陆人创办的凤凰卫视学会了香港人的精明。在我看来,华语电视中,凤凰是用人用得最狠的:能者多劳,公司内部不以部门为划分依据,有事大家都得上!大概就是这种小资源做大节目的环境,造就了一专多能的凤凰人呢;在其位谋其政又使吕宁思成为“高级替补”。吕宁思有句很好的话:记者就是学者。这对那些草包记者是怎样的一种批判!传媒行业越来越浮躁了,新闻从业者也越来越浮躁了,窥隐私,爆八卦,写一些光怪陆离的表面文字,对事件的实质则是一无所知。从吕宁思的执着中,我看到了他多年的坚持,每做一个新的专题之前,他自己已先成为半个专家。有例为证。《冰雪俄罗斯》、《神秘的朝鲜》的企划阶段吕宁思写下的那些背景介绍完全是其多年知识积累的成果。

我说这部手记的内容超出了我的预想也这是这个原因,当我看着书中那些过于冗长但又具体地触手可及的历史,我一遍遍地矛盾着:要仔细看吗?他太与众不同了,只想着把他的所有展现给读者,而丝毫不考虑读者能否接受这些琐碎的史实。幸而,现在的读者都学会了各取所需;幸而,能静心读吕老师的书的,也大多是和他“臭味相投”者。吕宁思很诚实,舍弃了虚幻而宏大的《凤凰行动——在驾驭与被驾驭之间》之题,而在自己的书名处简简单单地填上了《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一切如实。只是一位新闻总监在工作中浮光掠影的记录,不是任何的新闻教科书,要想系统学习新闻理论还是找教科书的好!《手记》给人的注定是一种心灵的默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疯狂地爱上了书封面上那几页破纸,纸很普通,字也不好看,但那种随性中透露出来的真实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或许我被束缚得太久太久了。

吕宁思喜欢田地《南方北方》里的句子,作为本文的结尾也未尝不可。

“我像一只候鸟,既栖息南方也栖息北方,

心如风筝般系着思念也系着梦想。”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