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综合报道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各地稳增长的序幕随之拉开。近日,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区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其中,长沙出台超过8000亿元的投资计划,预计未来五年每年投资额在1600亿元左右,而有消息称,贵州或将出台3万亿元发展规划,拟8月份公布。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对于地方政府的大刀阔斧,市场人士纷纷担心此轮投资会成为地方版的“四万亿”。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其微博上评论称:“这情况就好比给病入膏肓的病人猛打强心针,最终会在短暂兴奋后,陷入更深危机,这些乱投资又得老百姓买单。”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强调,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
而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教授宋颂兴看来,对于投资的态度并不能“因噎废食”。他认为,长远来讲,消费是主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规模拉动消费不现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了稳增长,有效的投资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宋颂兴认为,此次的地方政策都结合了自身特点。中西部地区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更侧重于用投资拉动,同时结合了自身的特点,比如贵州投资主要用于旅游项目。而东部地区的方向则主要为调整产业结构、保民生、促销费。
“这一次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不同。‘4万亿’是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制定计划,地方政府去落实。而这次中央选择放权,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具体计划。”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表示。
孙立坚强调,从效率角度讲,此轮刺激政策与当初4万亿政策相比有所进步,但鉴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上的问题,这样的刺激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后遗症。“最好,政府还是应减少干预,以引导为主,给企业减税,扶持公平竞争环境,那样,才会有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