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专家:解决城市内涝艰苦复杂 需长期高投入
2012-08-23 07:2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王井怀 沈念祖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治理一个城市的水患,不是一个短期的事,不是说今天市长市委书记给你承诺了,明天这个事儿就能解决。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复杂的,需要高投入的一件事儿。”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王井怀 记者 沈念祖 今年7月的暴雨造成中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明年我们能否避免城市变“泽国”?

“治理一个城市的水患,不是一个短期的事,不是说今天市长市委书记给你承诺了,明天这个事儿就能解决。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复杂的,需要高投入的一件事儿。”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委会专家程晓陶如此评价治理城市内涝。

程晓陶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水科院副总工程师,多年来一直关注城市水患的治理问题。

“过去说到暴雨蓝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是什么意思,北方很多的市民根本就不知道。”程晓陶说,“很多防灾意识确实没有,包括我们专门做防洪的人。”7·21之后,“全国的安全锤卖脱销了,网上热烈的交流如果你的车泡在水里怎么逃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防灾知识的大普及。”

此外,程晓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导致水灾风险的增长具有一种必然性。这也造成了城市内涝不能在短期内解决。

大型的城市可能形成热导效应,热导效应还会形成雨导效应,城市更容易成为暴雨中心,高强度的暴雨可能发生的更加频繁。此外,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径流量就增大了,雨水更快的向河道里排,形成高水位尖陡的洪峰。还有,城市向外扩张以后,原来一些城外的行洪河道都变成城市的内河,也就没有了拓宽河道空间。

“近三十年来,我们城市化进入了一个非常迅猛的时期,将近4亿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这是世界上都很难有这样的规模。”程晓陶解释道,“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人家一二百年的发展速度。”

程晓陶认为“7.21”之后,需要系统的更深入的反思。

在联动机制方面,不仅要求政府的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在暴雨中联动起来,而且相关部门和社区、民众之间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联动;在预案编制方面要更有可操作性,在各个环节改进工作;在法规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有很多工作去做。

程晓陶以日本鹤见川为例说明了治理城市内涝是“是一个长期艰苦复杂的,而且需要高投入的一件事儿”。

据介绍,1966年的台风使鹤见川流域6万多户受淹,经过近20年治理,到1982年只有5千户被淹,“现在还是同样的降雨,基本上只有几十户,甚至几户被淹,现在的标准比原来的防洪能力更强了。”

针对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程晓陶认为我们要制定可持续的、统筹规划的、可以实施的方案,“然后一届届政府去实行,去推动。”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