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第三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 中国服务如何承接中国制造
2012-08-28 09:01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沈念祖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服务业比重有望超过45%,而北京等地的服务业比重更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念祖 8月25日,以“文化引领服务,服务创造文化”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在山东泰安举办。

今年以来,国外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着从卖资源、卖产品向卖服务、卖文化的转型。在这种形势下,服务业地位日益凸显。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服务业比重有望超过45%,而北京等地的服务业比重更高。

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有力尝试和创新举措。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说,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其经济表现就是从制造业主导发展到服务业主导,‘中国制造’创造了一个世界工厂,‘中国服务’的目标则是创造一流发展环境。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服务业的发展并非孤芳自赏。8月28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的第四届亚太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会议上,美国IIOM名誉主席杜兰特称,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及人才环境,中国有望超越印度成为金融危机后国际发包企业的首选目的地。“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2700亿元人民币,中国正在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一个强大创造力的国家,已跨入全球离岸外包‘安全区’”。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年均增速超30%,在承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型中扮演“主角”,预计至2015年,产业规模可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这并不意外,正如过去30年,‘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一样,下一轮也许是‘中国服务’”,杜兰特表示。

在首旅集团董事长段强看来,“中国服务”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将价值链从单纯的生产环节继续向前和向后延伸,最大限度地获取商品贸易的增值性收益;二是通过提高品质、扩大规模,塑造中国服务业的优良品牌,构造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由于服务业地位不平等,服务人员受轻视等原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道路还很漫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很多服务人员是因为无法进入“更好”的行业才无奈选择服务业,自认为低人一等。但在国外,服务者和被服务者认为彼此居于平等地位,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没有什么身份高低不同。因此,让提供服务的人更有尊严,是“中国服务”的追求。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