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煤老板”转型“新晋商” 重在转观念
2012-08-31 15:21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宋馥李 王井怀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在这个换名的背后,是山西对于自己多年来发展模式的反思与重新定位。对于山西来说,经济转型实际上是煤炭转型,更确切的说是煤老板的转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实习记者 王井怀 “山西煤老板将逐步将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着新一代晋商的崛起和新生”。山西信友集团董事长刘芳亮在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发言中称。

近年来,山西政商两界都努力将人们视野中的“煤老板”,改变成能唤起历史感的新称谓:“新晋商”。在8月20日举行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上,“新晋商”更是被放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加以展现。

被动的转型之路

在这个换名的背后,是山西对于自己多年来发展模式的反思与重新定位。对于山西来说,经济转型实际上是煤炭转型,更确切的说是煤老板的转型。

煤老板转型的命题,提出不是一天两天,要转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山西煤炭卖到全国,煤老板富甲海内之时,转型之声就不绝于耳,道理很简单,靠挖资源并非长久之计,煤老板要财富传世,谋求转型和多元发展是必由之路。但当时煤炭市场炙手可热,煤老板们被钞票推着走,很难罔顾转型。有远见的煤老板,多是在煤炭主业之外,投资酒店、旅游等产业,作为辅助。

“只是玩一玩,看一看,有的搞旅游,有的搞饭店等,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拿出来。”山西省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友说。

而在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煤老板失去了了对资源的支配权,一朝改换门庭,才算是逼上梁山,走上转型之路。

但转型何其艰难。这两年,山西省内对煤老板的转型,从政府到民间,多有扶持和激励的政策出台,诸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政策,该政策着眼于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引导煤老板们学习浙江经验,为所在地打造一个产品,发展一个产业。

在此前后,煤老板广泛地投入到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旅游开发等领域。不过,目前来看,转型的总体成绩不尽人意。

“不是说没有成功的,但是普遍推开还是有难度。”刘道友说,农村人才不行,技术不行,无论是种菜还是搞养植,短期内培育新的产业有难度。

转型之艰在观念

去年,山西介休的青云集团董事长梁明明,与德国HPC公司合作建设的青云通用航空基地项目在上半年正式落地,设计制造能力为年产超轻型直升飞机和运动滑翔机5000架。这个靠煤炭起家,转型造飞机的民营煤炭企业,被称之为山西转型跨越的标杆。

在刘道友看来,梁明明这样转型成功的煤老板,其标杆意义还不在产业上的跨越,更在于转型模式。

实际上,在煤炭领域,煤老板长期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在涉及的煤炭开采、铁路运输等领域,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煤老板们长期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对如何在体制和政府监管的夹缝中求生存谙熟于心。但跳出煤炭领域,在诸如食品、旅游等领域,面对的则是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方面,煤老板们就日益显示局限。

况且,在这些领域,利润率要比煤炭生意差了不知多少倍。费尽心力还未必能赢得市场,煤老板们的转型,大抵都要囧上这么一段时间。所以,转型办实业,往往不如到其他地方炒楼。所以,前两年,来自山西的煤炭资金,曾经在北上广、海南,留下了大手笔买地买楼的盛况。

“可贵的是梁明明只做老板,请技术人才负责研发,请管理人才搞经营管理,把企业做成股份制企业。”刘道友说,山西的有部分煤老板,只想自己干,不放心请职业经理人,这些观念不转变,转型的路就还很长。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