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世
导语:俄入世后,中俄两国有可能在WTO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抵制西方压力,维护转型国家利益

陆南泉/文

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56个成员,也成为最后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经济体。从1993年俄罗斯向关贸总协定(WTO前身)递交正式申请,到2011年12月16日,世贸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期间签署俄罗斯入世协议,俄罗斯走了18年。

入世对俄罗斯来说,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标志性的重要一步。而跨出这一步的努力,其实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开始。

启始于戈尔巴乔夫时期

众所周知,苏联时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半封闭性,60%以上的对外贸易是与经互会成员国进行。从外贸管理体制来看,苏联很长一段时期对外经贸活动坚持实行国家垄断制,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一样,实行中央高度集权,以行政管理方法为主,具体由外贸部与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垄断经营,而其他经济部门,特别是生产企业与组织均无权从事对外经贸活动。这种管理体制,既不能调动各经济部门与企业从事以外经贸活动的积极性,也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更不能使各部门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参与竞争,使得苏联企业失去对采用新技术的兴趣,难以提高产品质量。

在斯大林逝世后,虽然对对外经贸体制做过一些改革,但都未从根本上触动对外经贸活动的国家垄断制。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对经济体制着手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同时,亦积极推动了对外经贸体制的改革,力图使苏联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为了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在充分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其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苏共中央六月全会上讲道:“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认为自己在经济方面能够与其他国家隔绝。我国在这方面也不例外。苏联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各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外汇财政相互关系,以及最新科学技术改造,都不可避免地以某种形式影响我国的经济状况。”(《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1页)

为了使苏联经济能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适应开放与国际化这一总趋势,这个时期在对外经济体制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与措施:一是对外政策日趋经济化,戈尔巴乔夫在发展对关系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国际关系经济化、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这种“更经济化”的外交政策,无疑是苏联经济国际化的催化剂;二是赋予各部门、企业直接进入国外市场的权利。具体做法是,首先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外贸垄断制原则。接着,实行对外贸易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另外,注入刺激机制,从多方面增强企业冲向国际市场的内在动力;三是摆脱传统理论束缚,开拓非传统的对外经济合作形式。

在推动苏联经济国际化进程中,戈尔巴乔夫认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必须重新认识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一些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长期以来,苏联对这些组织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其原因是:首先,苏联一直把东西方关系的经济内容看成是两种制度对立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忽视了东西方互利和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其次,苏联认为,在二次大战后相继出现的国际经济组织,都是在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倡议和支持下成立的,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国所控制和操纵的。

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苏联逐步改变了上述看法,认识到在世界经济国际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若不参加国际经济组织,不仅会给本国参加国际经济活动带来诸多不便,还难以使本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另外,苏联还认识到,有关重大的国际货币金融和贸易问题,一般都是通过这些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进行讨论,协商和决策的。因此,不参加这些组织,在经济上难以受益,例如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最优惠国的待遇和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低利率贷款。后来,苏联开始主动要求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协商会议,并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设法与其接触。

漫长、曲折的入世历程

人们不禁会问,中国入世也十分艰辛,经历了13个年头,但俄罗斯比中国还多5年,原因何在?

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深化经济市场化水平,对国际经济组织持积极合作的态度。俄罗斯先后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1992年6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时俄罗斯的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时期,债务危机与支付危机尤为严重。俄罗斯加入了IMF后,对其缓解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IMF向俄罗斯提供的贷款总额为321亿美元。

同年,俄罗斯还加入了世界银行。自俄罗斯加入该银行后,俄罗斯先后获得的贷款项目共有53个,共向俄罗斯提供了134亿美元的贷款,其中实际使用了84亿美元。

除了参与世界性金融组织外,俄罗斯还与一些地区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如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都有合作关系。另外,俄罗斯也与由其主导或创建的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这些机构有: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国际投资银行、独联体跨国银行、黑海贸易与发展银行等。(有关俄罗斯参加国际金融机构的情况与问题,详见郭连成主编:《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为了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经济区域的合作,俄罗斯还参加了“八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经济机构。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如普京曾多次强调指出的,如不尽早入世,俄罗斯有可能在“全球化世界中沦落到被遗忘的角落”。1993年俄罗斯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加入该组织的正式申请。俄罗斯入世之所以漫长、曲折,有多种原因。

第一,长期缺乏必要的与WTO标准接轨的法律。叶利钦执政时期,虽然通过激进的经济改革,很快冲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1996年已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它的市场经济一直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法规,如税法、土地法、银行法、外国投资法等,要么尚未很好的建立起来,要么难以执行。以外国在俄罗斯投资为例就可说明这一点:1989年—1998年的9年间,俄罗斯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按人均计算,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25个国家中排第21位。从外资占GDP的比重看,情况最好的是1997年,为0.8%,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中排行倒数第二。2000年,俄罗斯吸引的直接投资仅为44.29亿美元,而证券投资几乎为零,大大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据德国经济学院专家对在俄罗斯投资的340家公司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俄罗斯引进外资的主要因素是:“法律的不稳定,税收过高,高关税、地方当局的官僚主义”。

第二,俄罗斯担心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实行了7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大量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一下子全面开放市场,其经济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而俄罗斯打入西方市场的可能性又很小。俄罗斯自经济转型以来,由于缺乏对本国工业的保护措施,其轻工业、食品工业等部门几乎被冲垮,大量企业倒闭。

第三,俄罗斯国内缺乏统一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一些大公司、大企业,特别是一些垄断大财团和国家安全部门,坚决反对俄罗斯匆忙入世,认为俄罗斯政府如果在入世谈判中妥协过大,让步过多,会得不偿失。还有些人认为,俄罗斯能源等原材料产品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约80%,而WTO对这类产品管理甚少。俄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器设备与交通工具等,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存在多大竞争。

而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知识界人士认为,俄罗斯应该争取早日参加WTO。普京执政后,一直十分重视俄罗斯入世的问题。他在2001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说:“今天我国正在加快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加快在我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备工作”。2001年10月30日,普京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相会俄罗斯——2001》会议上明确指出:“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商品和服务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我们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还表示,俄罗斯致力于在合理的条件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普京还一再强调,俄罗斯今后应以WTO的规则与要求为坐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普京在2002年总统国情咨文中专门谈了入世问题。他指出:“世贸组织是一种工具。谁善于使用它,谁就会变得更强大。谁不善于或不想使用它、不想学习,宁愿坐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配额和税率的栏杆外面,谁就注定要失败,在战略上绝对要失败。”他在2002年6月2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又强调:“如今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唯一一个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国家,唯一的国家!参加世贸组织的国家的经济占到世界经济的95%可能还多一点,停留在这个组织的框架之外或这个进程之外是危险和愚昧的。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从表面上计算是否值得,尽管这同样重要,也需要计算。问题在于,这会大大地使我国的各种经济秩序合法化并把它们置于法律的框架内。”(《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617、618、700、701页)普京在其连任后,于2004年5月26日发表的第一个总统国情咨文中也谈到:“希望俄罗斯经济今后进一步与全球经济接轨,包括在符合我国利益的前提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俄罗斯反对入世的声音现在仍很强烈,就在今年8月上旬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还显示,有28%的受访者认为,俄因入世其经济将会遭到巨大打击。

第四,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在较长的时间里,特别是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政府在组织入世的领导工作方面不力。虽然自1993年提出入世申请后,成立了俄罗斯入世的政府委员会,并一直由一名副总理任该委员会主席。但在普京上台执政前,历届负责入世的政府委员会并未积极开展工作,而该委员会的主席往往是在被解职前才知道自己是担任这一职务的。

第五,对俄罗斯来说,入世谈判最复杂的对手是欧盟。欧盟市场约占俄进口额的40%与出口额的38%,俄罗斯吸收的全部外资中有一半来自西欧。因此,欧盟的态度对俄罗斯入世无疑至关重要。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欧盟一方面表示欢迎俄罗斯入世,同时又向WTO施压,让其制止俄罗斯对他们的倾销活动。

第六,任何一个大国参加世贸组织,不只会考虑经济因素,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1998年,美国作为对俄罗斯默认北约东扩的回答,叶利钦与克林顿都声明,俄罗斯应在1998年12月成为WTO的成员。“9·11”事件后,普京发表了全面支持在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的五点声明,美对此在俄罗斯入世问题也做出了反应。美贸易谈判代表表示,俄罗斯将可能很快入世,而实际情况表明,美国并没有在俄罗斯入世问题给予积极支持。可以看到,俄在入世过程中,美国一直利用各种时机对俄入世采取拖延政策。

从争取入世的整个进程看,俄罗斯的基本政策是: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态度,但同时又表现得较为谨慎。2007年普京在葡萄牙俄欧峰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只有在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俄罗斯利益的情况下,俄罗斯才会做出加入世贸组织的最终决定。

俄罗斯入世后的得失

俄罗斯入世后,WTO成员国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8%。入世后俄总体关税将从目前的10%下降到7.8%,其中工业品由9.5%下降到7.3%,农产品由 13.2%下降到10.8%。这对扩大外贸规模会产生积极影响。

入世后将逼迫俄改善投资环境。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劣在国际上是公认的,今后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经济现代化。为了经济现代化,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大量增加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经济部门和高新技术部门的投资。俄罗斯确定了国家经济现代化与技术革新的优先方向,这涉及到医疗、信息、航天、电信、节能等领域,发展这些领域都要求有大量的资金。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学者认为有三种选择:首先是优化预算支出;二是让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代表的国家自然资源垄断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调整税收政策,减轻高新产业区的税负。普京在这次竞选过程中,提出以下四个途径增加投资的资金来源:吸引民间私人投资;通过提高国内市场容量吸引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其吸引外资。在竞选期间,他还提出引进外资要占俄GDP的25%宏大计划。这一计划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在WTO的规则下改善投资环境。

入世后俄罗斯作为其成员国,对世贸规则的制定有了话语权,不再受西方国家的歧视。俄可迫使美国议会撤消“杰克逊——瓦尼克法案”,美国应给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这里顺便指出,俄入世后,中俄两国有可能在WTO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抵制西方压力,维护转型国家利益。

正值俄入世不久之际,9月2日-9日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这对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加强与亚太国家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俄罗斯经济今后能否崛起,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到2020年能否成为世界5大经济体,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东部地区的发展。如果东部地区长期落后,经济结构不能调整,那么俄罗斯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就不能实现,亦不能保证俄罗斯的和谐发展。2009年5月21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边境地区合作会议上,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在作总结时指出:“尽管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的重大项目不应该因此停下来。”

第二,俄罗斯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贸易重点已日趋转向亚太地区,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使其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普京在2000年11月10日谈到俄罗斯的亚太政策时就指出:“我们任何时候也没忘记,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的确,应该诚实地说,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利用了这一优势。我认为,我们同亚太国家一起从言论转向行动去发展经济、政治和其他联系的时刻到了。在今天的俄罗斯,这种可能性已完全具备了。”“在很短的时间里,亚太地区各国,首先是日本、中国、东盟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自然也不会置身于这里所发生的进程之外。”他还说:“三年之前俄罗斯成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这促进了我们的合作。”“我们准备同亚太地区的大国和小国合作,准备同经济发达国家和刚刚起步的国家合作。”(参见《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8页)应该看到,西伯利亚与远东和亚太地区国家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

第三,俄罗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是推动这一地区今后发展重大的、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吸引大量外资、劳动力与技术装备。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西伯利亚与远东参与紧密的国际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对俄罗斯来说,从长远来看,入世后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竞争能力与市场化水平。俄入世对其经济提速会产生影响,但短期内不会太大,亦不可能出现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奇迹。中国2001年入世后的十年,出口增长4倍,经济规模从第全球第6位跃升为第2位,商品出口额每年增长20%,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增了5倍。这是因为中国入世的2001年,正值世界经济繁荣期,而当今俄面临世界经济衰退期。从国内条件来说,中国有广大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为发展出口加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俄罗斯都不具备的。俄入世后,容易受冲击的是农业、机器制造、汽车、轻工业等部门。俄每年因降低关税可能减少60亿—8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至于俄入世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积极方面表现在俄入世后,通过降低关税等措施,有利于扩大中俄贸易规模。20多年来,经过双方努力两国经贸合作达到一定水平,2011年贸易额达到创纪录水平的792.5亿美元,但总体水平不高,仅为同期中美、中日与中韩贸易额的17.7%与23.0%与37.0%。另外,中俄贸易结构单一,相互间的投资规模甚小。截至2011年底,俄对华直接投资8.18亿美元,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29.1亿美元。应该说,经贸关系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一大软肋。为此,2011年6月16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时提出,通过中俄双方努力,争取在2015年前双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之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可以说,俄入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有利因素。俄入世后,有利于两国贸易规范化,杜绝如“灰色清关”等非规范贸易。另外,还有利于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同时中国亦面临挑战,俄入世后世界各国商品均可进入俄罗斯,从而竞争加剧,这要求我国提高产品质与增强品牌意识,依赖竞争能力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