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公开工资与撤职微笑局长的逻辑
导语:从“微笑”到被人肉出多块手表,再到财政厅的信息保护,以至现在被撤职——人们对官员不正常信息的纠问和政府系统内部森严相互的博弈。

经济观察网 陈杰人/文9月20日,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收到陕西省财政厅的复函,被告知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的工资不属于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此前,因为杨达才被网络曝光带有10多块价值昂贵的名表,并使用价值数十万元的眼镜架等其他奢侈品,全国舆论哗然,民众纷纷追问杨达才的巨额财产来源,而刘艳峰则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陕西省财政厅申请公开杨达才的工资。

9月21日,又有新消息传来:陕西省纪委研究并报省委研究决定,鉴于杨达才的严重违纪问题,决定撤销杨达才的省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从内在逻辑看,这两个消息其实存在严重的矛盾冲突。因为,陕西财政厅的前述答复既无理也违法,不仅体现出对民众的傲慢态度,也体现出对官员的不适当掩护。换个角度来看,或许是财政厅的官员没有先见之明,在他们决定掩护杨达才并发出这份答复时,没有想到杨达才最终会被纪委审查。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政府信息的公开是原则,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只有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内容,以及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才不公开。作为一个公务员的工资,完全无关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也不属于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因此,应当公开。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以及《公务员法》、《预算法》的规定,公务员的工资属于预算中的行政开支范畴,也应当公开。

从道理上讲,公务员的工资来源于纳税人的供养,作为纳税人,任何公民都有权知道自己所供养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准和详细情况。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呼声的高涨,人们对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和公开要求日盛,中央有关部门也多次承诺,将逐步试行和推行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而作为公务员财产的最重要来源,其工资显然应当公开,否则,财产公开制度就成了一句空话。

就本案的实际情况而言,杨达才被曝带有10多块价值昂贵的名表,且使用其他昂贵奢侈品,这种开支和财产状况,显然和其工资收入明显不相称。公众要求公开其工资,实际目的是期待从其工资水平和实际支出水平之间找到漏洞,再以此发现其他问题。

我从最善意的出发点来理解,也许陕西省财政厅对刘艳峰的答复,隐含了一个话外之音:即杨达才的工资信息不属于财政厅的公开范围,但暗示属于其他部门——譬如人事部门或安监部门——公开的对象。不过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陕西省财政厅的答复过于简单和隐晦。因为,作为公务员工资拨付和具体管理的部门,财政厅一是掌握了杨达才的工资信息,二是有义务公布属于自己职责范畴的非保密信息。

回想起来,杨达才从“微笑”出名,到后来被人肉出多块手表,再到后来传言其被双规,又到最近被证实“正常上班”和财政厅的信息保护,以至现在被撤职,这其中分明体现出一条脉络——人们对官员不正常信息的纠问和政府系统内部森严相互的博弈。

也许有人会问:刘艳峰作为三峡大学的学生,其身在湖北,为何要去干涉陕西的事情?我想这恰恰问到了妙处:正是因为陕西省政府系统内部已经初露端倪的官官相护迹象,让人们对查清杨达才个人内幕的希望,不能再寄托在陕西方面,而应该另辟蹊径予以打破。

杨达才这位史上最牛的“表哥”能如此长时间地抵抗住媒体的轰炸和舆论的纠纷,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周老虎”事件,当年,尽管舆论百般追问,但陕西省政府硬是摆出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信誓旦旦地称“周老虎”是真老虎,直到媒体追问长达2年之久,并在高层的直接关注和批示下,才查清真相。今天,陕西省似乎在重蹈“周老虎”的抗争之路——不经媒体纠问不已,不肯调查真相。

现在,虽然杨达才被撤职了,但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是杨的开支水平明显超过了其合理收入水平,对杨的处理不能仅以撤职作为结局,而是应当依法进行司法追究;二是陕西省财政厅对刘艳峰的无理和违法答复,给了申请人刘艳峰和关注此事的全国民众一个响亮的耳光。因为,在人民日益强烈地呼吁公务员财产公开的当下,陕西省财政厅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粗暴而简单地拒绝公务员的工资,这不是耳光,还能是什么呢?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