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10.31:银行讨债
导语:银行讨债 幸福城市 公务员“准备退路” 王石婚变

银行讨债

背景:10月29日,南京市重点行业“向人民汇报”述职评议活动中,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承认与第三方催债公司有合作。

这次南京的分行承认,利用“讨债公司”讨债,只是冰山一角,其实全行业都是这么做的。银行不寻求司法救济,却找“江湖好汉”,这是对中国法治的讽刺。

                                                                                                        ——《东方早报》

从立法上看,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首要防范的就是金融机构。银行掌管着市民最重要、最核心的个人信息,严管乃是必然。在已经开展的银行与催债公司的合作中,究竟涉及多少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部门理当深入调查并给市民一个公开的答复,以消弭市民的疑虑。

                                                                                                        ——《京华时报》

当银行不相信法律了,民众还能相信银行吗?当你的信用卡欠款还不上,登门的不是法院人员而是催债公司的彪形大汉,那银行与那些放高利贷的又有何本质区别。

                                                                                                        ——《南方都市报》

金融改革牵涉面极大,需要足够审慎,也需要耐心和时间,但治理乱收费,改善服务质量,惩罚失信行为,难道也需要公众长久地忍耐吗?这是不是说,银行的权力已经大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长江日报》

银行要解决呆坏账问题,向讨债公司寻求法律维度之内的合作,不失为一条出路,但这条出路不仅荆棘丛生,还 可能走向歧路。根本之道还是要加强自身对贷款人的审核,谨慎放贷,慎重发卡。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讨债之累,节约运行成本,更能让全社会少一些被信用卡逼得 家破人亡的家庭。

                                                                                                        ——《齐鲁晚报》

商业银行,与合法性存疑的讨债公司过于暧昧,已是极大的角色错位;侵犯隐私,更是逾越了边界。当权责已含糊,银行业苦心经营起的信誉资本、社会信任,又怎能不流失?

                                                                                                        ——《华西都市报》

幸福城市

背景:“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

一方面,幸福指数需要更具体,要与民众幸福的各个层面挂起钩来,否则即便有幸福指数,也难免因为形式化成为政绩工程;此外,幸福指数的考核方式需要更开放,既然民众是幸福感受的主体,不妨也将他们纳入到考核者的队列中来。

                                                                                                        ——《华商报》

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幸福城市”的过程,就是在扩大社会公正、弥合阶层裂痕、寻求社会共识。公共政策的幸福诉求,未必一定能够覆盖所有民众的感受,但却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程度。

                                                                                                        ——《中国青年报》

“幸福城市”一说,并不仅是一个单方面的承诺,而是官方与民间互展诚心的过程。施政者能否自律,确保本就抽象的承诺不至于石沉大海?民众群体能否打开心扉,以纵向的视角、抱持耐心、客观感受职能部门的“新努力”?

                                                                                                        ——《华西都市报》

建设“幸福城市”,老百姓举双手欢迎,但城市管理者如果仅仅把“幸福”作为一块金字招牌来装点门面,让百姓“被幸福”,那么,“幸福”的标准就有可能成为脱离公众真实感受的虚指标,而变得毫无意义。

                                                                                                        ——《齐鲁晚报》

公务员“准备退路”

背景:潇湘晨报联合大湘网分别针对公务员和非公务员群体开展两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38.53%的受访公务员认为“现实与预期相差太远”,39.10%的受访公务员“提前准备退路,以防万一”,50.79%的受访公务员对职业前景不看好……

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公务员看到升迁无望或处在清水衙门、毫无油水可捞后,往往不是继续做好本职工作,而是自暴自弃、牢骚满腹,甚至随时准备“撂挑子”,此种心态容易滋生懒惰和腐败,尤其值得警惕。

                                                                                                        ——《齐鲁晚报》

王石婚变

背景:王石婚变、与发妻王江穗离婚、牵手80后女演员田朴珺的传闻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

对于一个有社会知名度的企业家,王石不要用“个人隐私”完全把自己的脑袋遮掩起来:既然享受了社会的包容,也应该对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对青年一 代的心理影响,有充分的规避与引导,用事实表现自己“没有背叛家庭与婚姻”,避免“男人有钱就变坏”论调的肆意蔓延,捍卫这个社会“家庭与婚姻的严肃主题”。

                                                                                                         ——《华商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