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霖:热钱料持续流入香港 对内地几无威胁

李缘2012-11-12 16:2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缘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于11月9日表示,此轮港元需求强劲流入源于国际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和香港企业发债后换回港元所致,热钱涌港炒卖人民币的说法并不合理,即使曲线流入内地,因规模过小,几乎不存在威胁。

热钱两大因由

美国9月13日开启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后,市场上充盈的流动性涌向亚洲寻找高回报,港元汇率随之攀高。因港元挂钩美元实施联系汇率,当汇价突破政府监管区间时需要政府反向操作来稳定市场。10月20日金管局3年来首次出手干预,其后再有10次注资,迄今累计金额为322亿港元。

在各种传闻下,陈德霖在金管局网页上发表《“热钱”流入香港和联系汇率的运作》一文,以问答形式回应外界对热钱的“猜想”。

陈德霖表示,资金净流入港元情况年内仍会继续,但最终流入规模不及QE1。回顾数据,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时,流入香港的资金达6400亿港元。又强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每天有大量资金自由进进出出,是正常的。”

为何近期市场对港元需求强劲?陈德霖指出两大原因,首先是海外投资者海外投资者增加香港的资产配置。他指2011年香港股市有走资的情况,但QE3启动后各类美元资金再度寻找投资机会,而中国经济放缓在第三季亦有见底回升迹象,资金因此再度流入亚洲的新兴市场。他强调除港元外,亚洲区内的其他货币在QE3公佈后亦普遍有升值压力。

第二个原因为香港企业发行外币债券换回港元使用。陈德霖表示,因为欧债危机,香港的银行贷款市场有萎缩的情况,今年以来本港企业大幅增加发行外币债券进行融资,以取代部份港元银行借贷。企业发债后将美元或其他外币转换称港元做营运用途,亦导致了港元汇价强劲。他引述数据称,今年1至10月香港公司发行外币债券总额达207亿美元(约1,600亿港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3倍。

陈德霖表示,此轮净资金流入港元的规模累计约40亿,“相对香港资本巿场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又强调机构投资者增加香港资产配置和香港企业以外币兑换港元作为运转资金都是正常经济和金融活动,市场毋须反应过敏,“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香港应对资金进出方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非曲线入内地

针对热钱经香港曲线流入内地的说法,陈德霖指内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26万亿元人民币,即使最近流入本港的数百亿资金全数投资内地,亦不可能对内地的金融稳定或安全构成威胁。

另一个热门的说法是热钱流入炒卖人民币升值,陈德霖反驳指这种说法不合理,因现时中银香港、汇丰等多家银行已有美元或其他外币兑换离岸人民币(CNH)的服务,若外资想持有人民币,不需要先兑换成港币,再由港币兑换成人民币,损失双重汇率差价。

他表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内地的人民币市场提供了一个缓冲,同时也为内地以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当市场对人民币有较强的升值预期,离岸人民币汇率(CNH)相对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出现较大的溢价,例如,在2010年10月,CNH溢价曾经达到1,700点子。相反在2011年9月,由于市场看澹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CNH出现超过1,000点子的折让。而今年以来,CNH与CNY的差价保持在颇窄的范围,在过去数个月来只是正负100点子左右。换言之,到现时为止没有见到香港的离岸巿场有重大供求失衡的情况。”

除金管局外,近期香港财经官员发表的言论也指热钱规模不大,政府仍有足够能力监控,毋需过分担心。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于11月5日公开表示,现时流入香港的热钱数量“不算多”,银行体系户口结余较以往无明显增多。但他强调,政府会继续监察市场,因应情况部署。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亦表示,与QE1相比,现时(热钱涌入)数目相当低,政府在强方兑换保证水平处理的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