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11.15:十八大闭幕
导语:十八大闭幕 严惩“有偿家教” 地铁商业冠名 大学生“闪辞”

十八大闭幕

背景:历时7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的决议。

十八大报告中的类似表述显示,执政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改革。以改革来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以改革而谋国家民族之新路,解决中国的问题,舍改革之外别无捷径。科学发展观理论、生态文明建设之写入党章,彰显的正是执政党自身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南方都市报》

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倒不是说要在某个地方真的竖立一个倒计时牌,但在每个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社会组织、企业乃至每个人的心里,应该有一个这样的牌子,提醒自己“时间不多了”。

                                                                                                            ——《新京报》

对民生承诺的实现有信心,奔向目标的路途却不会一马平川。发展进入新时期,改革也步入深水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容小 觑。离开改革创新的实干精神,离开各级领导干部的层层抓落 实,再美好的愿景都会沦为一纸空谈。

                                                                                                            ——《燕赵都市报》

改革开放必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各种阻碍改革的力量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淡出历史舞台,在中国走向公平正义、走向人本至上的道路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法治思维是一切改革目标最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根本保证。

                                                                                                            ——《华商报》

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

                                                                                                            ——《人民日报》

严惩“有偿家教”

背景:山东省正式出台《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并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要求,中小学老师从事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等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将对教师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

有偿家教是要禁绝,但怎么禁,显然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解决的。如果仅靠罚单就能一劳永逸,这让久治不愈的“医疗红包”情何以堪?同为机制问题,须知路径选择重于发力大小。

                                                                                                            ——《华商报》

严惩“有偿补习”教师的法规有着进步的价值展示,至少它让社会重新关注到此进展不佳的话题。不过,它的效果可能仅仅是如此而已。改变是渐进的,严惩“有偿补习”教师的规定,或许暂时还止步于形式主义的进步。

                                                                                                            ——《华西都市报》

地铁商业冠名

背景:近日,“周黑鸭”厂商以每年85万元的价格,购得武汉地铁“江汉站”的冠名权,引起了社会关注。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看,即便拍卖冠名权是为了公共设施更好的建设,但地铁站名本身也是公共利益的范畴,它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也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武汉地铁冠名的事情,即使是不开听证会,至少也应该通过一定渠道听听 民众的意见。

                                                                                                            ——《新京报》

大学生“闪辞”

背景:近日,由北京市教委立项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

“闪辞”一方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择业选择的空间日益开阔,大学生思想更为独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人单位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应当说,“闪辞”的背后有着其积极意义。

                                                                                                            ——《东方早报》

应届生“闪辞”现象的频发,只是应届生梦想与现实的一个“磨合”过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何况,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应届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都需要经过生活的磨砺,才可能铸就一颗更为强大的“内心”。

                                                                                                            ——《华西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