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眷顾了合格的《泰囧》
导语:对《泰囧》公允的评价是:运气眷顾了合格的作品。那些没有被眷顾的导演也不要自怨自艾,因为合格的作品压根儿找不出来几部。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王隽 徐峥的导演处女作《泰囧》,这部由光线影业投资3000万的电影也许会在下档之前,冲上14亿的票房。这让整整一年来都被好莱坞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国产片略微松了口气。

然而,这根本不能算作一场光荣的胜利,反而让人觉得悲哀。我们从这个数字中,得出的是观众对于一部合格的喜剧电影的渴求,这份渴求简单到让人惭愧。从2003年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市场化,快十年了,砸下无数钱财,却鲜有人知道观众到底要什么,或者,主导电影业的人压根儿不在乎观众要什么。但票房是他们在乎的,希望《泰囧》的成功能给他们带来触动。

唯票房论英雄是肤浅和片面的,截至1月4日11亿票房也同样不能说明《泰囧》就是国产喜剧电影中的翘楚,连徐峥自己都说:“我很怕大家用票房来衡量这部电影,其实它本身没有那么好。”这个数字只能说明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类型电影作为商品更有优势,它目标明确,观众很清楚电影即将要带给他们的感官刺激是哪一种。在中国却少有成功者,曾经的成功者急于转型做大片或深刻题材,作为新人的徐峥没有包袱,把他想要的元素都做到了充分,踏踏实实做了部简单的喜剧。让我们回忆一下近年来的喜剧电影,不管是炒冷饭的诸如《家有喜事》续集、《河东狮吼》续集等,还是胡编乱造靠明星撑起的那些国产烂片,都让台下观众脸色铁青。所以大家为何不为《泰囧》买单?不是它太好了,而是其他的喜剧太差了。

当然有运气。适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要下线,李安再度唤起了人们对电影的好感,让观众们暂时忘记了被超强演员阵容“骗”进电影院看烂片的不适经历。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期的《一九四二》与《王的盛宴》题材太过沉重,实在不符合“末日”前的观影需求。即便是好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因深刻而让人思考颇多。观影的节奏就是这样,深刻之后需要爆米花。

另外,天助自助者,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靠谱,让观众们对《泰囧》首先印象不错。观众的口口相传,比铺天盖地的填鸭式宣传更有效果,《泰囧》团队的宣传并不过分,没有频繁地“轰炸”公众,11亿票房是在口碑营销中慢慢积累而成。

所以,对《泰囧》公允的评价是:运气眷顾了合格的作品。那些没有被眷顾的导演也不要自怨自艾,因为合格的作品压根儿找不出来几部。

据广电总局的年度报告统计,2012年有80%的国产片是亏损的。这个数字一点也不惊人,请各位想一想,2012年你端着爆米花走进电影院,吃完爆米花再走出来,有多少电影里的只言片语或某个镜头能在脑袋里存在超过一个晚上的?

中国的电影观众就像是刚刚致富的人群,从贫困线上挣扎过来了,愿意花钱吃点好东西。但多数资方和主创并不享受烹饪的过程,或者压根儿就分不清五谷杂粮,没摸过锅碗瓢勺。他们唯一想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挣钱,唯一会做的是花钱组团宣传。结果是观众花了钱,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后,发现锦盒里装着一碗泡烂了的方便面。用大牌明星装点门面,强行把2D转“假3D”的更可恶,不过是在同一碗烂方便面里胡乱加了些高级香料,买单后的观众只会觉得更恶心。

像《泰囧》这样踏实炒一盘家常菜的人太少。这菜步骤不难,原料不贵,却是一个想当好厨子的人认认真真做的。《泰囧》亦有很多不足,它不是高级的喜剧,纯粹依赖外在的表演逗人发笑,属于“生挠胳肢窝”型的,而且一些包袱的形式雷同却反复出现,在视听手法上也比较普通,把庙宇的镜头除去,徐峥把泰国拍得像东南亚或中国云南的任何一个村子。

中国观众并不苛刻,他们观影的年头有限,对上述的缺点也都不在意,遇到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就肯排队买票,甚至坐在第一排看,并且去看两三遍,就咱们的观众数量,别的国家的电影从业者得羡慕死,虽然现在买票看电影跟赌博似的,买了《泰囧》算是值回票价,遇到些货不对板的也没地儿讨说法。

我们并不是呼吁所有的导演都转型做爆米花导演。只是希望资方与导演们从《泰囧》的成功中看到,无论您做哪种类型的电影,都不要在创作阶段就算着能挣多少,先认认真真做合格的作品,然后再乞求运气降临,这个顺序比较靠谱。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