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拜、钓鱼岛与靖国神社
导语:安倍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阻止阁僚或者议员参拜,而享受76%支持率的他更愿意模仿当年小泉参拜之路。

经济观察报 孙兴杰/文 自4月21日安倍阁僚参拜靖国神社以来,参拜、钓鱼岛与靖国神社成为中日关系的三个关键词。参拜与钓鱼岛之间产生了联动效应,对峙螺旋式上升,而两者的根源在于靖国神社所代表的历史认识。参拜与钓鱼岛表现为中日之间的外交博弈,而靖国神社则是中日关系乃至东北亚合作的深层障碍。

安倍晋三虽然没有亲自前往参拜,但是却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向靖国神社提供了祭品,而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则亲自参拜。安倍对阁僚的参拜行为是放任的,辩称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势必引起中韩等国家的外交抗议,这已经成为“惯例”,4月22日,韩国外长尹炳世取消了访日行程,而中国外交部对日本的参拜行为提出了抗议与批评,并婉拒了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5月初的访华行程。4月23日,中国8艘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驱离了80名日本右翼分子,这是中国公务船首次驱离日方船只。同一天,168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参拜人数创1989年来新高。参拜靖国神社与钓鱼岛是中日关系的老大难问题,现在却同时迸发。

对于中方公务船的驱离行动,安倍晋三表示,若中方登岛会强制驱离。中国的“维权”事实挑战了日本的“实权控制”,若双方僵持不下,擦枪走火的风险在增加。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计划派遣防卫省局长访华,出席防务部门之间的司局级磋商。安倍晋三表示,中断所有领域的联系是错误的。日方希望在与主权无直接关系的领域重启对话,但是在钓鱼岛危机升级的情况下进行磋商意味着日方立场可能的软化。自钓鱼岛危机爆发以来,中日对峙的层级不断上升,目前或已到达一个临界点:中日双方就钓鱼岛问题进行谈判。

钓鱼岛危机再度升级与日本内阁成员和议员参拜之间息息相关,参拜靖国神社在过去的二十年之间似乎成为日本的外交筹码,每次参拜都引起中韩等国的外交回应,加强在钓鱼岛的维权力度不失为一项有力的回击“动作”。而安倍虽然希望重启“海上联络机制”的磋商,但是却支持议员参拜,声称“保障向尊敬英灵表达崇敬之意的自由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背后是靖国神社所具有的暧昧性。近四分之一的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已经表明了日本官方与社会的看法:参拜靖国神社是内政自由。靖国神社却是内嵌于日本近代国家结构中的一大精神支柱,与日本近代以来的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勾连在一起。因此,靖国神社已经不单纯是日本的宗教信仰或者内政问题,而是东亚历史与现实中的一个死结。

1869年东京招魂社建立,十年之后更名为靖国神社,与明治维新开启的日本近代化同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天皇亲临靖国神社参拜,以“彰显”英灵之伟大,而非追悼死者。此后,靖国神社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出征的士兵会“相约靖国神社”,为国捐躯是一种荣幸。靖国神社供奉着明治以来250万阵亡者,查尔斯·蒂利曾说,战争造就国家,而对日本而言,靖国神社造就国家。二战惨败之后,大日本帝国灰飞烟灭,后来曾担任日本首相的石桥湛山提出废除靖国神社的建议。而占领日本的美国并没有解除日本的“精神之武器”,将靖国神社变成了宗教法人,同时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是靖国神社与政治之间暧昧关系并未结束,首相参拜如缕不绝,直到1978年,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被合祀于靖国神社,1985年中曾根康弘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等国的抗议。引发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样的抗议实际是将靖国神社的问题“技术化”了,换言之,抗议的对象是“甲级战犯”。日本可以有两个选择:要么不要官方参拜,要么将甲级战犯分祀。

日本内阁参拜靖国神社所引发的问题连小泉纯一郎都心知肚明。2001年8月13日,小泉以首相身份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时指出,今后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既尊重国民对靖国神社、千鸟之渊战殁者墓地抱有的情感,又能使国内外的人都能心无芥蒂地进行诚挚的悼念。其实,首相参拜不仅会引发外交抗议,而且也违反了宪法所确立的政教分离原则,小泉曾多次因参拜而被告上法院,其中福冈地方法院判小泉违宪。

要废除靖国神社或者将战犯分祀,可能性极小,唯一具有可行性的是官方不要参拜,安倍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阻止阁僚或者议员参拜,而享受76%支持率的他更愿意模仿当年小泉参拜之路。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