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台湾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多一点经济,少一点政治
2013-06-24 11:43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韩雨亭 杜雪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13之后,两岸关系会更加稳固,倒退可能性很小。2009年大选,蔡英文在辩论上直接说ECFA是“卖国协议”,但是真的签订后,她也会去执行。这个例子说明两岸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是很难再倒退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韩雨亭 杜雪 海基会新大楼位于台北大直捷运站口,刚出站就赫然见到一栋雄伟的新型建筑,外型像一只木船、天灯帷幕,前方有座小水池,建筑外墙是阿里山神木的造型。在大直站附近古旧的街道和建筑群中,这栋耗资7亿新台币的办公大楼格外引人瞩目,它已成为这一带的新地标。

此前海基会长期租用台北市敦化北路、民生东路口的国泰金融大楼,办公环境十分陈旧,空间也很狭促,连档案都没有地方存放。

海峡两岸呈现出新格局后,海基会服务量成倍增长,为了适应新形势,海基会决定筹建办公楼,该办公大楼的建设获得了台湾社会各界的支持,建设经费很大部分来自工商界的募款。

2012年4月份,海基会搬进新楼,办公环境很现代化,对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的采访就在一个很大的会客厅进行。

台湾要员在谈及大陆事务时,大多发言保守而谨慎,但高孔廉却直言、敢言。“他是一个比较性情的人。”海基会主任秘书万英豪博士说。

2008年5月26日起,高孔廉开始担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他是台湾当局官员中最典型的精英成长路径:他的祖籍是福建省闽侯县,在台湾读完大学,赴美留学,获得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学成返台,先在“中央银行”工作,并在私立东吴大学任教,然后进入到台湾政务系统,在“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和“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两个部门担任要职。

他在两岸事务上有着丰富经验。1988年对大陆工作草创之初,他即担任“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副执行秘书”,全程参与“陆委会”及海基会的成立,任职“陆委会特任副主委”时,与马英九共事并建立起深厚情感。

在海基会服务期间,他负责两岸协商与谈判,其出色表现获得马英九的高度肯定。

现在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如何用化解目前“不对等”的现况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2月,他也曾呼吁,台湾应该放弃政治偏见和防备,解决两岸投资“不对等”的问题。

高孔廉认为,未来两岸发展有四个重要方向,包括两岸关系定位、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政治议题协商、互设办事机构。

据台湾媒体推测,高孔廉极有可能成为台湾首位驻大陆代表。

形式与实质上的“不对等”

经济观察报:根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大陆到台湾的旅游者、来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专业团,已经大量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高孔廉:那是一定的。但我认为,目前大陆来台的总人数还不够,目前两岸间还是存在一些人为限制,两岸通航的班次也不够,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以后来台人数至少还要加一倍。

现在大陆到台湾的文化经济参访团不少,但凡到台湾,他们大多会到海基会拜会,我们这里每个礼拜起码要接待四五个团来拜访。

经济观察报:现在有一个现象,台湾人到大陆很方便,大陆人到台湾不太方便,这有点像两岸的贸易关系。你曾经提供了一个数据,说台湾向大陆投资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金,而大陆对台投资才只有1亿多美金,你怎么看这种“不对等”现象?

高孔廉:我认为这中间可能有些误解,两岸交流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包括经贸、文教、社会等。这几年两岸的贸易来往中,看似是台湾处在顺差位置。这件事情应该从整体上来认识,单向来看,的确是台湾对大陆出口多进口少,也有人从这角度评论说这是大陆在让利。但双向看来,台湾也对大陆进行了大量投资,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比来台的大陆商要多,去大陆的台湾游客也比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多,在学生数量上也是如此。这些也可以算作支出,所以从balance of payment(国际收支差额)角度来看是平衡的;第二要从单次和累计两方面看,举个例子,大陆对台湾的早收清单开放了539项,台湾对大陆只开放了260多项。但是累计来看,台湾开放的项目比大陆要多;第三个观念是形式和实质。再举个例子,台湾对大陆开放的电影配额每年只有10部,大陆对台湾开放则没有限制,但这几年下来,台湾的大陆配额都用完了,而大陆只引进台湾电影12部。这就是形式与实质上的“不对等”,台湾社会很开放,一部电影进来只需要经过简单手续就可以上映了;第四就是经济量级的差距,大陆的经济总量是台湾的17倍,沿海一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就可以超过台湾了,江苏、山东都超过了台湾。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因为经济体量的不一样,所以在两岸政策上不能简单认为是“不对等”的问题。

高孔廉:是这样的。两岸是以不同的身份加入WTO的,大陆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台湾以发达地区的身份。但是,大陆很多沿海发达省份在很早以前就已是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准了,物价、房价都不比台湾低,面积比台湾要大很多。我并不主张经济上一定要平等才能有贸易往来,这是自然的交往过程,只要减少人为障碍,达到双方了解、合作通畅的目的就好了。

经济观察报:据你所知,这几年两岸的贸易呈现出一种什么情况?

高孔廉:受到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2012年两岸的贸易额较前一年下降了4.1%。对此也不必过度担忧,这种贸易下降情况也是可以通过增加两岸内需来弥补的。大陆仍然是台湾的第一出口对象,也是第二大进口来源,投资方面还是在相互增加的。

经济观察报:那么其他方面的变化是否也很大?

高孔廉:没错,2011年到大陆的台湾观光客大概190多万,2012年达到了223万。大陆来台学生,读学位的有1900多人,交流生累计下来有两万多人了,我相信这些会促进两岸合作交流。台湾《旺报》有一个“大陆人看台湾”的专栏,刊登了很多大陆学生记录台湾生活点滴的文章,我很喜欢看这个专栏,看大陆年轻人眼里的台湾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贸易、投资、学生交流,两岸航班次数也在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616班次,这个数字在2008年时几近于零,那时候航班往来仅限于节日包机。

经济观察报:目前两岸关系已进入深水区,各方面也取得了进步,但据我了解,台湾针对陆资入台还是有诸多限制,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高孔廉:从这些事情上看,两岸交流还在继续加温中,林中森(现任海基会董事长)说今年工作有三大重点:首先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扩大量、深化质;其次是两岸互设办事机构;最后是全面检讨相关法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是20年多年前订立的法律,当时是站在限制性的角度出发,按照现在的立场,这部条例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现状了,修改迫在眉睫。

最近正在跟大陆的海协会(全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交涉贸易协议问题,如果签订协议,将来开放项目会继续扩大。最近,很多人议论为何央视不在台湾落地,其实十年前央视曾在台湾落地,民进党后来认为台湾电视无法在大陆落地,有违公平原则,就停了。这个事是有商量余地的,双方商议下哪些频道可以落地,像财经频道,内容不涉及意识形态,完全可以互通有无嘛。电子商务也是一样,台湾民众每年从淘宝购买的商品不计其数,可大陆民众要进我们购物网站就相对困难。

经济观察报:两岸的电子商务是不是还存在物流问题?

高孔廉:是的,现在大陆民众通过淘宝台湾馆购买台湾商品,但是物流问题还是没解决。台湾一直希望大陆能开放电子商务,但是大陆方只开了一个“小门”——福建,而且规定台湾资本只能占到55%,不能独资。即便能上台湾购物网站,但是物流问题悬置使得全大陆范围内网购台湾产品无法顺利实现。接下来还有就是支付方式的问题,支付宝能够及时地将款打到台湾账户上吗?

经济观察报:海峡两岸民众商业活动和消费的畅通,可能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两岸金融的问题,现在还存在什么障碍吗?

高孔廉:现在中国银行已在台湾设立了办事处,交通银行也来了,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正在申请。台湾去大陆的银行也很多,这也是形式和实质的问题。大陆银行来台湾,当即就能经营所有业务,我们是全开放的。台湾银行到大陆,要面对很多方面的限制,第一年我们只能经营外汇,第三年才能有限地对台商经办人民币业务。幸好头两年,台湾银行即使没有业务也可以生存,因为大陆这边利差很大,光是接受存款也能挣钱,但作为银行业者还是认为在开放环境下公平竞争才是本事。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负责人跟我聊天说在台湾经营业务繁忙,远比台湾银行在大陆设立的分行经营的业务要多,不仅可以经营人民币的兑换业务,还经营存款、放款、汇兑等。相比之下,台湾银行在大陆的业务只能是兑换货币。造成这个局面,台湾自身也有责任,台湾“金管会”不同意在大陆开展其他业务。我想此举或许是担心台湾经济会因此波动。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大陆哪些城市或地区将会在两岸金融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孔廉:我认为主要还是在上海、江苏、广东和福建这些地方,北京并不多,最近江苏昆山正在积极推动这个事情。

2013是两岸关系的关键一年

经济观察报:你曾经说过2013年是两岸关系的关键一年,为什么呢?

高孔廉:首先,在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续的服务贸易和货币贸易这两个协议上,双方达成了共识,有意在今年之内完成,这两个协议完成就意味着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放眼亚洲和世界,中国已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正在洽谈,东南亚国家协会10国加上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和印度6个伙伴国的自由贸易会谈已经开始,将是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之一……这些事情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海峡两岸只能加快脚步,否则台湾就要被边缘化了。

说得通俗一点,亚洲各国和地区都在做加法,台湾不能做减法,最后将自己减掉了,这对两岸关系的未来也极为不利;第二个原因是大陆和台湾地区政府班底的人事变化;第三个原因是台湾选举制度。2014年,台湾要实行七合一选举,这很复杂,到了选举期那半年,几乎无法讨论任何政策。我们必须考量到时间问题,故此,2013就成了发展两岸关系非常重要的一年。

经济观察报:现在台湾地区经济的低迷,从某种程度也让两岸关系在岛内的政治生态中很微妙,你怎么看?

高孔廉:坦白说,马英九上任到现在一直很辛苦。2008年刚上任,就碰上金融海啸,紧接着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加上欧债危机,这让世界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台湾也不能幸免。民间逻辑是经济不好就是政府责任,很少有人认识到世界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现在两岸关系处于和平稳定状态,这有马英九的功劳。但是台湾民众在享受这种和平稳定带来的安全感时,很快就忘了它来之不易。经济低迷直接导致台湾民众对政府不满,没有开通直航前,他们抱怨两岸往来太麻烦,直航后又抱怨票价太贵,人就是这样的,总是对当下不满。从现在的情形看,2016年的选举很难预测,2013这个时机不能错过。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13之后,两岸关系会更加稳固,倒退可能性很小。2009年大选,蔡英文在辩论上直接说ECFA是“卖国协议”,但是真的签订后,她也会去执行。这个例子说明两岸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是很难再倒退的。

经济观察报:据说台湾要建设7个自由经济示范区,吸纳陆资入台,岛内对此争议也很大,请问争议点主要是哪些方面?

高孔廉:台湾正在推动的自由经济示范区与FTA(自由贸易协定,英文全称:Free Trade Agreement)不同,现在还很难界定它的内涵。经济学界对此意见分歧也很大,报纸上也刊登过台大经济系教授陈添枝、陈博志和管中闵(台“金管会”主任)三人关于该问题的辩论,焦点是这个经济示范区到底要做些什么?管中闵意见是:在这个区域内可以自由进出,可以扩大外来劳动力使用比例,并且有国际医疗示范等等,这比传统经济特区的概念还要更进一步,但到底能走多远,现在谁也不能肯定。

有趣的是,原先南部高雄地区向来是反对这些东西的,现在态度却相反,希望高雄作为港口城市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实际上,高雄经济停滞十多年了,当地很多店面经营不下去,现在大陆游客多了,好了些。如果自由经济贸易区能成型,将会带来更多产业,并且涌进大量外部劳动力,如果没有外来劳动力,产业将搞不起来的。

先从大局入手

经济观察报:这些年,你一直在推动两岸交流的工作,你认为“海基会”这个角色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高孔廉:不好做,例如这次签订服务贸易、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定会有部分厂商会利益受损,但大多数人是受益的。问题是,现在受害者声音很大,而受益人却不说话,这也是我们难做的地方。

两岸贸易谈判很辛苦。在大陆,我们要和大陆各级政府官员谈判,回到台湾我们内部还要再次谈判,面对反对党和弱势群体。我认为这种谈判模式可能要彻底检讨,目前是由下而上的谈判,谈的大多是细节上的技术问题,在很多基本共识未达成的情况下谈判,很容易谈崩,而且很没效率。我认为这种谈法到某个阶段应该改为由上而下,先从大局入手,再追求细节,效率可能会高一点。

经济观察报:这些年,你在与大陆和台湾地区反对党谈判时,你发现最主要的障碍在哪里?

高孔廉:从某种意义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我认为目前谈判桌上应该多一点经济少一点政治。我提得最多的是转机问题,目前台湾旅客可在大陆转机,大陆三家主要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和南航都已在台湾打广告,坐国航可在北京转,东航可在上海转,南航在广州转。但是大陆旅客因为持有证件的问题不能来台湾转机,转机者目的地不是在台湾,何必又要有“入台证”呢?按理说,护照就可以了。大陆民众每年出国大概有8700万人次,其中大约有25%到30%是要转机的,二三线城市的居民很多都是从香港或韩国转,台湾就错过了这笔生意。很明显,这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我们倒是希望,大陆民众最好是持有身份证就能往来两岸,要转机,一张护照就能搞掂,何必浪费这么多时间和人力在证件办理和审核上呢?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