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地震带上的那些产业
2013-07-29 11:31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沈念祖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南北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后,地震带上发达的水电、工矿产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念祖 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此次发生地震的甘肃岷县地处兰州-天水带,是全国地震十度烈度区的十一个县之一。有历史记录以来,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5次。

兰州-天水地震带处于南北地震带的北带。南北地震带范围大致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地震带集中了中国有记录以来一半的八级以上大地震。此前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均在此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刘杰认为,南北地震带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就已进入活跃期。根据以往经验,一般会活跃十年左右。

南北地震带处于地理上第一、二级阶梯交接处,水电、矿产资源丰富,南北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后,地震带上发达的水电、工矿产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进入地震活跃期

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带,可分出7个地震活跃带,一直是中国地震局重点观测的地区。甘肃自古就是地震活跃区。

刘杰介绍,这次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的临潭—宕昌断裂,这条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6级以上地震,而南北地震带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就已进入活跃期,汶川地震及后来的玉树、芦山地震都显示出它不减的活跃度。

刘杰解释说,汶川地震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引发了南北地震带中不同断裂带的调整运动,也让这些断裂带趋于不稳定。

“这种效应叫做‘库伦应力触发’,芦山地震,还有这次甘肃地震,都是这种效应引发的,”他说,“但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跟这次地震所处的断裂带是不同的。它们是位于相同地震带上不同断裂带的相对独立的地震。”

成功预测日本地震的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的徐道一也同意:南北地震带进入活跃期。不过,他认为南北地震带的活跃从印度尼西亚地震就开始了,目前应该是处于活跃但正在衰减的状态中。

有历史记录以来,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25次。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193年甘肃临洮6.5级地震,距当前地震震中104公里;时间最近的地震是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东北6.5级地震,距当前地震震中178公里;距离最近的地震是1573年1月20日甘肃岷县6.8级地震,距离震中21公里;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654年7月21日甘肃天水南8.0级地震,距当前地震震中121公里。

地震带上的水电产业

定西市处于甘肃南部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既是地震频繁的地带也是中国水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定西的水能蕴藏量为8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5万千瓦。

以岷县为例,其境内有大小河流22条,平均年径流量4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洮河,流经水能可开发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全县境内水能资源开发仅11.556万千瓦,占总蕴藏量的35.56%,是甘肃境内少有的水电资源大县。

修建水电站引发地震的说法,在学界一直有争论。

芦山地震后,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地质专家范晓表示,“近年来大型、巨型水电建设如火如荼,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多年间,这一地区的大型电站水库群,将进入一个密集的建成蓄水时期,对水库诱发地震来说,这也将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时期。”

中国水利水电研究学会的秘书长张博庭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水库蓄水,会减小断层摩擦,可能使地震能量提前释放,等于是把一次大地震分解成若干次小地震,如果真有影响,反而应该是减小地震危害。

不管定论如何,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南北地震带上的水电站时刻受到地震的威胁。汶川地震中,受灾省份中的2000余座水利水电工程,有近800座水电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无数小型水电站报废。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当时向媒体表示,与大型水电站相比,地震多发区小水电站遭受损失较为严重,预计影响四川省电力的20%左右。

尽管隐忧重重,但西部地区对于水电的依赖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西南地区水电极速生长的背后是高额的利益诱惑。目前岷县已建成8座水电站,在建3座。岷县建成8座水电站自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全县相关产业的发展。

方证证券电力分析师孙灿介绍,水电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其毛利几乎可以和煤炭相媲美。如果剔掉其他业务,水电的毛利大概达到37%,火电大概达到10%左右,煤炭大概是39%左右。

因此,徐道一认为,西南地区并不会因为地震频繁就停止水电开发,但在电站的重建方案中,将更注重保护周边环境,特别注重评估地震对山区地质条件产生的影响。

针对地震后水电站的种种隐忧,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冯洪滨则建议,在中国的地震高发地区,大量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既可节能减排,又可在地震灾难发生后快速供电,满足需求。

工矿产业转型难

除了水库、水电站密集分布之外,定西市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藏有50多种。其中红柱石储量1亿吨,是世界第四、国内第一的大型矿床。单是岷县就有两条金矿带,岷县寨上金矿资源量108.6吨,是甘肃境内探获的第二座超百吨超大型黄金矿床。漳县初步探明矿山周围8平方公里范围岩盐储量3.5亿吨,发展盐化工产业潜力巨大。此外,这里的花岗岩、高岭土、硅铁矿、大理石、硫铁矿储量也很丰富。

一年前,定西市与山东招金集团签署黄金冶炼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个项目的总投资达20亿元,花落定西市临洮县。对于一个年均GDP收入十几亿的县来说,这是无法抵挡的诱惑。不过,其下设子公司岷县天昊公司就受到此次地震的影响。

进入地震活跃期后,南北地震带上的工矿产业应该如何应对?早在2008年,四川面临灾后重建时,包括地质学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在内的地质学家们就曾提出,应该借此机会优化四川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审视西南水电的地质环境风险。

受汶川地震影响,2008年时甘肃成县地区的铅锌矿生产曾完全中断,成县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铅锌矿产区,当地年铅锌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依龙门山脉中段而建的东汽、天池煤矿和一大批磷矿企业,遭到汶川地震的毁灭性破坏。据统计,在龙门山一带的39个重灾县里,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934亿元,占全省的93.6%,需异地重建企业847家。

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芦山地震后。据统计,仅宝兴县内60家矿企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亿元——这个数字是宝兴县去年GDP的1/3。

此次发生地震的定西,工矿产业发展也不甘落后。截至2011年底,定西有色金属实现工业产值62.2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96亿元,实现利税2.7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0%。目前铝产业已成为定西市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本次地震对铝业的影响有多大?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次联系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矿业粗放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恶劣,这导致震区矿井数量多,但规模小,开采难度和风险均很大。”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在汶川震后分析说。

在2008年出台的《汶川灾后重建规划》中,除了恢复了部分受损煤矿,损毁严重、剩余储量小、开采条件复杂、安全条件差的矿区,不再实施复产。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依靠龙门山脉的工业企业,在此后的两年间陆续向平原东移。

然而,杨勇指出,汶川地震后,雅安地区的大型煤矿减少,但其他小矿的开采规模和范围反而扩大,特别是磷矿。在龙门山中段,尽管很多矿山已不适宜开采,仍有部分磷矿在持续作业,开采和探矿范围也在增加。“这与水电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除电力输出之外,为了消化当地的水电,地方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甘肃省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分析,小水电、矿山开采、高耗能加工这些连接起来,必然是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模式一旦遇到像大地震这样的危机,就导致其他依托产业陷入停顿,投资风险很大,当地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会丧失。

由于资源开发有一定危险性且破坏环境,定西也在试图将旅游产业培养成新的支柱产业。

这种转型有先例可循,汶川地震后,宝兴县曾推出多个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希望能扭转过度依赖矿石开发加工和水电开发的产业结构,到2012年宝兴县全县旅游收入达到6.85亿元。但频繁的地震,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蒙上一层阴影。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