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大学》:口碑平庸,生意兴隆
导语:尽管它的口碑是皮克斯史上最差,票房也徘徊在平均线上,但吸金能力却是最强的。

经济观察报 曾榛/文

p1999465386

 


难以收复的失地

盼了12年,“皮粉”们终于盼来了《怪物公司》的续篇《怪兽大学》,而且还是3D的!也许是当年《怪物公司》带来的震撼起点太高,也许是数字电影时代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从6月海外上映到8月底登陆中国大陆,《怪兽大学》全球票房虽已逼近7亿美元,但业内外口碑却是一片惨淡:“皮克斯青春已逝”,“相见不如怀念”……《纽约邮报》更是直言不讳地评价该片“介于糟糕和平庸之间”。

作为《怪物公司》的前传,《怪兽大学》讲述了大眼小绿人和蓝毛怪在学生时代与一群屌丝共同努力,成功逆袭的故事。但该续集除了怪物数量和场景规模远超前集,从故事创意、桥段设计到情节铺陈、角色塑造都没达到皮克斯应有的水准。惊吓学院的场景几乎是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翻版,师生角色基本是怪兽版哈利·波特和他的小伙伴们,成长故事则沿袭了各种美国校园芭乐片的惯用套路。够欢乐,却没新意,那个让感动与欢笑并存,惊喜与创意不断的皮克斯似乎已成往事。从影院出来,大部分人都表示有些失望,唯有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大呼好看,毕竟2001年《怪物公司》出品时他们还没出生。

招安还是招财?

皮克斯称霸卡通王国多年,一直保持着口碑与票房俱佳,艺术与商业双赢的神话。可2011年饱受诟病的《汽车总动员2》让皮克斯的形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尽管2012年用《勇敢传说》奋力拼来了奥斯卡、金球双料最佳动画长片奖,但却因落入王子公主终成眷属的俗套,业内外批评、质疑之声依然不绝于耳。就《怪兽大学》今夏的表现,恐怕也无法完成收复失地、重振雄风的任务。

许多人将皮克斯近年来的颓势归咎于“被迪斯尼招安”,曾几何时动画元老迪斯尼已成为俗套、老派的代名词。的确,2006年出品《汽车总动员》虽还算新奇,但受欢迎程度远不及皮克斯之前的作品,而这正是皮克斯被迪斯尼收购后的第一部影片。至于5年后推出的续集则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汽车”也是皮克斯唯一没有斩获奥斯卡任何奖项的作品系列。但就此给迪斯尼扣上个“谋杀创意”的帽子还是有失公允。毕竟《料理鼠王》、《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等惊世骇俗之作同样出自皮克斯被迪斯尼招安期间。何况皮克斯与迪斯尼的合作早在1991年便开始了,《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超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经典都是两家联手打造的。就像情绪有波峰波谷,创意也很难长盛不衰,有所起伏也属正常。至少,皮克斯在卡通数码技术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故事怎样,画面总是挑不出毛病,永远那么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钱烧出来的神话

从合作到并购,22年来皮克斯总的来说受益良多。在数码尤其是3D卡通时代里,每一分艺术都得靠技术支撑,而每一秒技术都是钱堆出来的。皮克斯成立28年来共斩获25项奥斯卡奖和几十项金球奖、动画安妮奖,每部电影平均票房超过5.5亿美元。这些神话的造就来自皮克斯精工细作的传统:一帧画面的渲染少则十几小时,多则几十小时;通常电影公司会要求动漫工作室一年至少推出两部作品,而皮克斯平均一年还不到一部,经典影片动不动就要筹备个三五年;《卑鄙的我》、《冰河世纪》、《马达加斯加》等当红卡通的制作成本基本都没过亿,而皮克斯在迪斯尼旗下制作的影片,成本基本都接近甚至超过2亿美元。许多动画工作室是有项目进来才招牛人来做,做完就散;而皮克斯是直接养了一帮牛人,从编剧、导演到画师、技师等各路英豪组成一支超过千人的稳定团队,并通过长期磨合形成独特的文化空气与非比寻常的默契,这也是皮克斯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之一。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而这绝对不是几亿票房能够搞定的开销。因此,依附于一个强大的金主是只懂技术不懂营销的动画工作室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如皮克斯选择迪斯尼,蓝天工作室选择了福克斯,梦工厂选择了派拉蒙。反过来电影公司也借由招募强大的技术团队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这笔生意基本都是双赢的。

哥卖的不是电影是产品

迪斯尼这位老大哥在创意方面也许早被后辈超越,但在营销和宣传方面的功力依然独占鳌头。在如今卡通的特殊营销体系中,一部电影赚不赚钱,票房并非唯一指标,甚至是次要指标。最好的例子就是《汽车总动员》系列,

尽管它的口碑是皮克斯史上最差,票房也徘徊在平均线上,但吸金能力却是最强的。奥秘就藏在迪斯尼高超的轮次收入(利润乘数)模式中:第一轮收入来自电影票房,这可以帮助收回成本。第二轮收入来自电影主题公园的游玩消费:迪斯尼那些老掉牙的动画片虽然早没人看了,但迪斯尼乐园里的米老鼠、唐老鸭、各种公主与仙子却依然大受欢迎,皮克斯加入后创造的新卡通形象更是不断为乐园注入新鲜感与吸引力。第三轮收入,也是最赚钱的一部分,来自动漫周边产品的授权销售。两部《汽车总动员》票房加起来不过10亿美元,而其周边产品每年平均销售额竟超过20亿美元。玩具、饰品、家居用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无所不包。光中国大陆有关“汽车”的授权产品就多达300余种。加之近年来风靡的手机游戏开发,更是让敛财触角无限延伸。而口碑、奖项、票房俱佳的《飞屋环游记》、《机器人瓦力》、《料理鼠王》等经典之作,却因角色不多,形象不适合做成玩具,情节不利于开发游戏,而只能赚个票房就收场。日本动漫之王宫崎骏统帅的吉卜力工作室曾因制作《龙猫》投资过大而险些破产,最终靠龙猫周边产品的授权销售度过难关并不断壮大。虽然宫崎骏作品部部都堪称经典,但多年来最赚钱的始终都是可爱的龙猫。

如今动漫周边产品已不是电影放映结束才开始考虑的事情,早在电影筹划阶段就同时研发,上映之前便铺天盖地推上市场。迪斯尼在12年之后再次请“怪兽”出山,瞄准的应该就是票房之外的生意:庞大的怪兽群体,能够像《玩具总动员》一样方便创造多种周边产品;而惊吓学院奇幻的场景,打造成主题公园绝对惊艳。《怪兽大学》还没上映,主要角色的玩具和用品已经热卖。我一边在影院里玩着迪斯尼官方授权的“小绿人抓小猪”手机游戏,一边等着《怪兽大学》开演。无论影评人与观众如何诟病电影的平庸,都无法阻挡迪斯尼与皮克斯联手吸金的脚步。只是希望它们赚得满谷满坑后,能好好琢磨一下如何给创意补血。

(本版图片均来自本报资料室)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