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国电影拼命做的都是GDP
导语:中国电影在市场化占有的时候,真的单独把电影与GDP一样看待。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商人、院线、发行商对电影的思考, 我估计跟今天我们所说的软实力立场相去太远了。

主持人:各位好,欢 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今天我们继续为您播出经济观察报社和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行的“2013年中法软实力”系列论坛活动第二场。本期登台的演讲嘉宾是著 名导演王小帅,在现场演讲中,王小帅抛出了这么一个疑问:中国电影现在是不是也无关电影什么事呢?同时他还尖锐的指出,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时候已经单独把 电影与GDP一样看待了,并且随着GDP票房的增加这个正在向另外一个方向滑走。

 

同期声:我们中国电影现在怎么着了?在座的应该心里非常清楚。有一个同事去星巴克喝咖啡,然后跟我说:“你知道 吗,星巴克的咖啡不见得是最好喝的咖啡,但是生意很好。”他说:“现在星巴克咖啡已经无关咖啡什么事了,到咖啡馆里喝咖啡已经无关咖啡什么事,是别的什么 事。”中国电影现在是不是也无关电影什么事?

 

我念一个单子,讲完这个再讲讲关于电影的事。

 

从2003年到2013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我把2003年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票房列出来,2003年的国内票房总额是11亿,连一个一般公司的年营 业额都不到。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占51%,前两名是《手机》4500万,《天地英雄》4100万;一个比较不好的文艺片类型的《绿茶》400万,《紫蝴 蝶》200万,《玉观音》200万。2004年总票房15亿,国产票房占55%,票房前三是《十面埋伏》1.54亿,《功夫》1.5亿,《天下无贼》1 亿;文艺片《可可西里》是500万。200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是20亿,国产票房占60%,前两名是《无极》1.5亿,《神话》9500万;文艺片《青 红》370万。2006年国内电影总票房26亿,国产票房占55%,前两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文艺片《马背上的法庭》是16万。2007年 总票房33亿,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54.13%,前两名是《集结号》和《投名状》。

 

从2003年到2007年四年的时间,票房上升三倍。2008年国内电影总票房 23.4亿,到2012年已经是170.73亿。去年票房的前两名是《泰冏》12.4亿,《12生肖》8.5亿。《我11》的票房是550万,没那么高, 我的助理可能是让我面子好过一点,好像是500万不到,490万。

 

我们中国电影,其实作为中法来说,大家一说到电影应该说是软实力吧,电影作为文化或者是艺术的性质,虽然现在艺术已经不屑了,但是电影作为文化的软 实力来讲大的软实力存在,但我们看到,在中国在2003年电影市场开放以后,拼命做的都是GDP,无关于电影,无关于咖啡,你只要把钱挣够了,中国电影是 这样的。我觉得原始积累无可厚非,先把中国电影做起来。现在的中国银幕数是15300多块,过去做《青红》时才6000多块,突飞猛进的进步还应该有空 间,到五、六万块银幕是没有问题的,电影票房是500个亿很轻松。但是我来给你对比,这个五年到十年,票房后十年涨了百分之三百,从一个总票房十亿到一百 七十亿,某一个片子从4500万小刚的《手机》到一个片子10.5亿,说明情况是很好的,对不对,它随着银幕数的增加,市场的增幅到吓人的地步,电影喜迎 大好形势。可是在同时,下面底下这层电影只有几百万,从2003年的《绿茶》400万,到2012年的《我11》480万,一毛钱没挣,甚至还在往下走。

 

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中国电影在市场化占有的时候,真的单独把电影与GDP一样看待。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商人、院线、发行商对电影的思考, 我估计跟今天我们所说的软实力立场相去太远了。他们要计算票房和收益,是从美国化的角度进入电影的,把电影当作一个产业,当然是对的,电影没有产业根本支 撑不下去。可同时我说,经济学统计上有一个叫基尼系数,0到1,安全系数,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居民的分配在0.4%就属于危险的边缘,超过就算是贫富 差距,分配不均,如果接近零那就是理想社会了,大家都不用干活了,共产主义了。如果用基尼系数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中国电影画一道线的话,无限的接近1%了,电影的贫富差距达到一个相当可怕的地步。今天中国被法国,美国大片进来后,被大片、市场养坏了胃以后,我们现在恰恰要探讨底下软实力是什么,我们中国电影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把真正我认为的除了GDP和票房,单纯把文化和艺术重新拿到桌面上去做些研究。

 

主持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我们不仅需要票房的增长,还需要文化的影响,

 

也就是我们的电影要走出去,但王小帅认为,走出去的问题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早在电影的计划经济时代1994年,所谓的中国独立电影、地下电影已经 走进市场,只是这个市场不在中国。他们通过电影节,通过去国外交流,通过买卖走出去了。但这些电影他们在中国的生存现状却令人堪忧。

 

(同期声)我的电影最早被电视台、电影市场收购,已经在做默默的文化输出。《紫蝴蝶》参加戛纳电影节,《孔 雀》、《青红》等多部电影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是参加戛纳电影节。我们在用个体的力量将中国电影文化慢慢地推出去,让别人了解。很多西 方观众,特别是法国观众,看到的主要是这些中国电影。

 

本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商业的电影是否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应该怎样输出?我们要怎么输出呢,我认为这就是由文化决定的。

 

秦晖先生说得非常好,自由优先于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沟通、融合,甚至与其他文化的对抗,都不能违背每一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能把文化绑架在一 个庞大的、专政的制度之下强制输出。我们的文化铁板一块,代替主要人的思想,非得强输给一个别的民族。奥赛博物馆馆长说过,凡是强制的一定会失败,只有在 自由的、自愿地接受一种文化的滋养时,文化才会真正地给你影响。

 

我们的电影将来如何走出去?怎么走?这要看我们的价值观在哪里,我们是否能够形成中华文明自身的魅力。比如书法、茶叶,我们自身的魅力吸引别人之 后,通过潜移默化的、让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输出。同时也因为我们要壮大后,让他们先进来,先看我们的书法喝我们的茶,然后影响除去,所以文化交流它是由自 由意志首先支配文化之前,这是我特别崇尚的一句话。因此,在我们中国电影未来要更多地走出去,是不是需要回过头来由政府、电影学院一步一步的在输出电影, 把电影拿到讲台上来,在未来的话,这些电影如何能够生存,这些文艺电影如何能够生存,在本国也能生存下去,这里面也讲到基尼系数的分配原则,公平性。

 

主持人:在之前的演讲中,法国对外文化政策大使克萨维耶·达尔科斯曾提出我们不应该把文化与别的商品等同看待,把文化放入市场肯定是有危险的。那么对于中国电影,我们是不是要创造特定的环境呢?甚至说要帮助非商业的、文化气质和艺术气质比较高的电影来更好的进入市场呢?

 

(同期声)我在法国做完之后才真正了解他们。电影进入法国市场之后,只要签了合同,肯定在电影院有50个拷贝上 映一个星期。不像中国没有人看就赶下去,在法国要有一星期的预热。所谓的大片,排片是一天有十场或七、八场,你这样的片子也有七、八场,这是在公平原则的 基础上。在中国,其实已经丧失了市场准入的公平原则,没有公平,只剩强权、关系。中国在建构市场的时候就已经不公平,权贵集团和利益集团占有了资源。中国 没有及时地做一些进行反垄断的预备,从网站到制作到发行到终端,电影院可以回过源头来制作到发行到影院终端到集团控制资源,这样它把蛋糕越做越大,你让进 入市场的资本家在自由竞争市场最大利益化的时候讲良心和道德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像法国部长说的,国家调整、介入,才能做到相对的公平。我觉得中国电影到 现在为止,不能说来不及,应该说及时调整还是可行的,因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在讲到中国电影泛娱乐化泛市场化,形成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其实是随着GDP票房增加向另外一个方向滑走。

 

我再念一份名单,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辉煌税收、管理费之外还有一个名单。刚才说的是进入电影节的、大家知道的导演。年轻的韩杰、宋方、刘伽荫、应 亮、杜海滨、刘杰、彭韬、王笠人、万马才旦、邹鹏、李红旗等,他们将大量的电影,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国外很多电影节上做发行,做展映。中国电影形成 了文化交流中的真正暗流,在做文化交流,这些努力还没有被媒体和大众关注。现在的商业片在做单纯娱乐的、同质化的、低智商电影输出,和美国的电影去结合碰 撞的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些能够面对现实、能够把电影当成艺术和文化的导演所在做的工作。

 

我呼吁我们的媒体还有主管部门,能够更多关注这些人。因为电影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电影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体现我们软实力真正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人人都爱电影。

 

主持人:好,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更多节目内容您还可以登录经济观察网、爱财经网、乐视网进行收看,有关2013年中法软实力的论坛内容我们也已在经济观察网的页面上为您全程呈现,欢迎您的关注。好,感谢收看本期橙色视点,再见。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