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未分类 >
2013-2014年度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评选 主题演讲 周国梅
2014-11-26 17:24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

周国梅:各位朋友,各位同事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参加活动,说实话作为一个环保人在这样雾霾的天气里出来参加活动和讲话,压力是非常大的。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方面令人振奋的一些消息。我报告的主题就是新常态下的绿色转型: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刚才我提到了现在有很多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常态,刚才马骏所长也精彩地解读了什么是新常态,很多的时候是指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目前我们经济发展应该处于经济的速度的转换期,过剩产能的消化期,结构调整的转型期,这样“三期叠加”的新常态。

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最近,有很多新的形势,也有很多非常利好的环保消息和举措,非常有利于留住喜欢的“APEC蓝”,我叫做历史性的时刻。很多历史性的举措将会产生非常深远和深刻的影响,包括今年出台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APEC会议期间我们看到了久违的蓝天,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拥有APEC蓝,这样蓝的蓝天,在G20前夕,中国和美国,两个世界大国达成了温室气体的减排协议,中国提出来要在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等等很多历史的举措,都会对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常态下,环境保护也有五个新常态,在宏观层面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成为新常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新常态,推动实施生态红线,用制度保护环境,成为新常态,向污染宣战,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为新常态。通过这些措施,有望留住“APEC蓝”,让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能够成为一个新常态。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APEC蓝”背后的故事,应该说保障措施的力度是空前得,直接的结果,环境质量改善,看到了APEC蓝,从11月1日到12日,北京市空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43,62,8,46微克,比去年的同期下降了很多,基本上达到了50%,各项污染物浓度达到了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即使是4日至5日、8日出现了气象极端不利的条件,北京市空气质量仍保持总体良好。京津冀,北京周边地区PM2.5同比下降是29%左右。应该说力度空前。停产的企业9000多家,限产的企业3900多家,实际停工工地4万多所,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实现蓝天,享有蓝天,享有美好的环境不是不可为,是可为的,说明我们的目前所处的环境,处于严重超载的状态,超载了多少,从企业,限产的企业,停产的企业,停工的工地可看出来,也说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加加大环保措施的力度。

谈到生态文明和绿色转型,应该提到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本书里提到三大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发展危机,三大危机之间是不能分割的,互相之间有因果的关系。大家可以回顾历史,世界上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有四个出现在欧美国家,有四个出现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这张图显示了八大公害事件,日本水俣遭受汞污染的惨状。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大家知道著名的环境倒U型曲线,工业化前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资源消耗,污染物累计,达到了峰值以后,大概在人均GDP1万美元,达到了峰值以后进入拐点,或者叫做转型,我们进入了一个后工业化的时期,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化,也有一定的GDP的积累,或者是经济积累,能够治理环境。我们目前正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希望期望峰值尽快到来,期望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能够尽快的到来。

谈到环境危机,我们以世界自然基金会每年发布的生态红线,以及生态足迹的报告,向大家做一个阐述。今年刚刚发行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这个报告就显示出整个地球已经处于生态承载力超载的状态,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了生态超载的状态,人类每年对地球的需求都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2008年,全球生态足迹达到182亿全球公顷,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环境消耗模式,2030年将需要四到五个地球。地球生命力报告以地球生命力的指数向我们阐释超越了生态的承载力,越过了生态红线,全球生物多样性1970年到2008年间下降了28%,热带地区下降了60%,整个地球的生命力下降超过50%。

地球是平的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以大机器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时代即将结束,我们迎来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代表和特征的生态文明的新的时代。当我们把视线拉回到60多年前的伦敦,发生过很严重的烟雾事件,把现在的北京和伦敦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出当时的伦敦比现在的北京严重得多得多。伦敦的PM10,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浓度如果换算成PM10是3000到1.4万每立方米,北京主要是PM2.5,如果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来相比的话,当时的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超标190倍。北京在比较严重的时期,2013年1月29日的雾霾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相比是超标14.6倍。可以看出无论从空气质量的标准,污染物的浓度还是超标的倍数来讲,伦敦烟雾事件都要比北京雾霾的污染事件严重得许多,当然这样的不同时代,不同城市的比较,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污染的理由,也并没有使我们这些做环保的人有天气雾霾这样的借口,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如果跟同等发展阶段相比,就是人均GDP相比较同等的阶段相比,我们应该是有更为严格的环境管理体制,法规政策,公众环境意识,包括有更先进的技术,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所颁布的一系列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比当时欧美国家严格得多。如果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节能减排的成效,绿色转型的进展,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现了污染减排的目标,五年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二氧化硫下降了将近15%,在经济横轴上,人均GDP来衡量我们的拐点,在2006年就下降了,拐点正在提前,十一五期间实施了节能减排的四大措施,通过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全民动员的四大措施,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大家肯定会问,已经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实现了减排的这么多,为什么污染还这样严重?如果是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我们是非常严重,但是我们避免了更加严重,十二五期间提出了节能减排新目标,明年收官,我们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实现,包括大幅度的降低能耗的强度,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会有新的思路,不会再让大家看到我们的总量在下降,环境质量还在恶化,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环境战略转型,要以改善环境质量来为核心的目标,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健康上,一个是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并提升生态环境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就是人与自然两大关系都要和谐和健康。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我们想起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用制造问题,同样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就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全新的思路,不是就环保论环保,而是要从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模式来破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在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的十七大的报告,提出了我们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十八大报告里面对过去五年的工作的总结,也提出了主要的问题,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剧,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十八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对环境保护都有特别长远的影响和指导性的意义,提出了一个长远大计就是生态文明,基本国策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三个优先就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环境优先,三种发展大家耳熟能详了,低碳,循环,绿色。可以说十八大报告树起了绿色的里程碑,报告里15次提到生态文明,专章阐述,决定包括了16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与资源环保直接相关的领域有7个,间接的4个。与资源环境直接相关任务有14条,间接8个。可以说三中全会是绿色化的政党报告,这样的报告力度是前所未有。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我们的理念有了,我们的施政纲领有了,都是非常绿色化的,怎样切实的改善我们的环境,我的观点就是用制度保护环境,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大的理念下,如果我们真正的能够做到用制度来保护环境,我相信我们的环境质量会得到比较大的改善。提到用制度保护环境,不能不提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今年4月24日下午表绝通过了新环保法,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严”,和“新”,严就是制度非常严,新,就是实行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新的制度,包括制度的法制化,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强化了企业的义务,完善了环境的制度,并且加大了处罚的力度,也包括公众的权益,包括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提出了要求。首次提出了公益诉讼这样的施法的方式,对企业将来有影响的,是加大处罚力度。加大企业对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查职务污染犯罪。司法为将来加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但是未来的效果怎样,我想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座的企业和公众应该要为之做好准备。

最后向大家分享一下,跟APEC有关的提高绿色竞争力的故事,大家可能注意到,APEC北京宣言,今年APEC主题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以及互联互通,在三大主题下,其中第一个主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第21条,是我们环境保护部门在商务部、外交部的指导支持下,共同提出的一条倡议,是这样说的,我们积极评价亚太经济合作绿色发展高层圆桌会议及《亚太经合组织高层圆桌会议宣言》,这是5月APEC经济体绿色发展高层圆桌会,同意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线,并鼓励其他经济体建立示范中心,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这是APEC北京宣言里面关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成果和亮点。

建设绿色供应链跟我们的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绿色供应链就是一个以企业为实践主体,以政府引导,市场化机制为基础的政策手段,就是贯穿了设计,生产,物流,运输,营销,以及后处理等一系列的全过程的绿色化要求,在大型企业带动下,提升整个供应链条上的资源和环境绩效。在APEC框架下,提出建设绿色供应链网络,这样的倡议我想在三个层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企业来讲,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形成绿色品牌,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在国家层面上,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促进绿色转型,通过绿色供应链建设一个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体系,加快绿色转型的力度,为环境质量改善做贡献。在区域层面也就是在亚太区域和全球的层面上来看,也有助于促进整个区域绿色发展和绿色的转型,实现APEC经济体领导人绿色增长的承诺。同时,对中国来讲,我们中国目前正在转向价值链、产业链的中高端进程中,希望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绿色发展的内涵,能够增强我们的绿色竞争力。我们环境保护部东盟环保合作中心正在环保部的指导下来细化亚太区域绿色供应链网络建设的方案和行动计划,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示范和试点,希望今天在座代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优秀企业能够加入到APEC绿色供应链网络建设当中来,把你们绿色发展好的故事、好的做法、好的形象讲到APEC去,也讲到未来G20的合作平台上去,为构建绿色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做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