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正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方兴未艾的中国文旅产业也正在面临紧迫的结构性调整,各大文旅企业也在各显神通的着力推动中国文旅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包括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X”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在此背景下,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特下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中国文旅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转型发展给予了明确及细致的指导。
《指导意见》指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多元化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而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无疑犹如一座“灯塔”,为正处于转型路口的中国文旅产业指明了方向,借助升级版的复合型“文旅+”模式,中国文旅产业或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周期。
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特色小镇贵在特色,胜在内容创新。
中国文旅的兴起是中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引发的“消费升级”革命的必然结果,然而早期阶段开发的文旅项目,模式过于简单,模式相互抄袭,同质化的现象极其严重,全国各地的民俗村、古镇游蜂拥而起,逛的是大同小异的仿古老街,吃的是全国遍地的风味小吃,看的是万年不变的实景剧,住的是不伦不类的村居民宿,这样游客很快就陷入了审美疲劳、丧失了游玩兴致,最终使得原本充满期待的游客变得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可见,文旅项目在定位上若是千篇一律缺少真正的“特色”,在研发上缺乏货真价实的创新,自然就受到了市场的冷落。“特色小镇”贵在特色,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和无与伦比的优势,再大的投入和推广,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目前各地热衷于打造的文旅小镇,同样存在严重“模式同质化、内容空心化”的问题。规划很美好,落实很糟糕,众多文旅小镇沦为地产项目。因此中国急需打造一批文旅标杆,为探索中的文旅行业发展提供典范。姜明认为文旅小镇要成功,必须“内容为王”,要有大视野、大战略、大创新、大手笔、大决心、大勇气,开发商在各地依据需求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并辅以专业运营团队,这样的项目才能成为文旅产业的标杆。
正如《指导意见》强调:文旅项目需注重产品、设施与项目的特色,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推行各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环境,摒弃盲目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以复华文旅在2018年隆重开业的复华「丽江国际度假世界」暨「丽江雪山小镇」为例
项目以丽江及玉龙雪山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将这种特色和优势转变为了强势的IP内容和创新体验,让游客真正领略到了中国文旅巨匠的创新和诚意。依托丽江玉龙雪山这一先天优势资源,复华「丽江国际度假世界」将雪山的神圣静谧和浪漫真谛完美融入项目之中,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奢旅度假酒店集群、全球最大的雪山花海乐园、全球最大的鲜花主题小镇,使得玉龙雪山的稀缺美景和雪域高原的高贵气质与小镇的业态内容天然融合。
改革创新,示范引导。文旅项目贵在传承,弘扬文化自信。
所谓“文旅”,即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两者缺一不可。至于两者关系,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精辟总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可见,任何文旅项目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做到将文化和旅游进行有机结合,既要在娱乐中体现出文化,又要将文化融入娱乐体验。
《指导意见》指出,文旅项目要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障碍,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型,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因此,文旅项目务必需要结合示范区建设,将项目上升为产业模式,带动全域区域经济三产联动发展。而复华文旅所缔造产业联动模式,即是将“双创”和“非遗产业”进行融合,打造以非遗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生产力的“非遗产业示范园区”,正可谓开拓了中国文旅业界的文化传承及创新典范。
据悉,针对丽江所拥有的独特纳西非遗文化,复华「丽江国际度假世界」精心雕琢了一座传承丽江千年文化精髓的“非遗纳街”,并成为了中国首个以纳西文化为主题的“非遗”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汇聚了云南地区40余位非遗文化传承大师工匠,并致力打造云南最大的非遗大师合伙人平台。非遗大师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纯粹的匠心为匙,传承民族文化精髓,重拾一脉相承的文化灵魂,在现场给观光者带来无与伦比的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的同时,带动年轻人积极拥抱非遗文化、投身“双创”。
在今年8月15日的“纳街”开街仪式上,丽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木崇根向复华集团授予了“非遗双创产业示范园区”的荣誉牌匾,并对复华集团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丽江纳西文化方面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丽江“双创”工作的积极推动给予了高度赞誉。
对于复华文旅投身“双创”弘扬“非遗”的义举,新华社主任记者王先生表示:“非遗”是我国生态文明、自然资源以及文化旅游领域的关注重点,复华的定位堪称精准,今后会持续关注。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新闻频道(CCTV 13)和第一财经频道等电视媒体也纷纷给复华点赞,在小镇开业次日的黄金时段对“纳街”开街及“非遗产业示范园区”揭牌仪式进行了播报。同时全国主流和地方权威媒体也竞相对项目开业盛况进行强势报道,瞬间让复华「丽江国际度假世界」家喻户晓。
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
中国文旅产业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探索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四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开展工业旅游,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收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旅游小镇、风情县城以及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
以刚刚签约的复华「崇州国际度假区」项目为例。
近日,复华文旅携手实力国企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发展”)就共同投资「天府国际慢城」打造复华「崇州国际度假区」项目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成都崇州联手打造一座世界级国际旅游度假区,深度推动崇州文旅产业的全面升级,为崇州的悠久文化历史及自然生态景观进行细致沉淀和创新弘扬。
项目占地面积7300亩,地处崇州「天府国际慢城」生态项目开发区的核心区位。项目深切把握文旅产业发展的时代趋势,将“文旅+康养+新商业”作为创新聚焦,定位为世界知名的田园时尚消费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创新型川蜀文化传承标杆和国际康养小镇典范。作为生态开发区的核心项目,复华「崇州国际度假区」将汇集崇州最具影响力的“五大核心生态IP”,一举囊括了崇州“最美的乡村公路——重庆路”、崇州唯一的生态湿地——桤木河湿地公园、崇州最大的乡村田园——十万亩原生态农田以及最受摄影爱好者和观光客喜爱的崇州稻香环线和崇州最美新村——五星村,可谓是得天独厚,无以复加。
为此,复华文旅特以崇州的自然和人文生态为依托,全面创新融入复合型商业和未来度假业态模式,精准覆盖环成都区域全家度假,追求文化康养休闲娱乐,向往田园文化生活及看好成都及崇州投资前景的四大卓越客群,定向打造面向都市新消费主义的复合型主题商业娱乐小镇集群、面向文化康养娱乐的健康养生度假小镇和复华丽朗度假村及特色精品酒店民宿集群,面向田园文化生活的稻香花海田园文旅小镇集群。依托战略合作伙伴四川发展的雄厚实力、管理经验以及复华文旅自身在文旅产业升级方面强大的资源整合、IP植入、文化传承、创新研发、建设运营经验,双方必将把该项目打造成为成都文旅产业升级发展的典范工程,成为推动成都文旅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带动区域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
随着《指导意见》的下发以及逐步落实,目前中国文旅产业已经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文旅+X”产业大升级序幕,以复华文旅为代表的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文旅+”项目正在脱颖而出。展望整个大文旅产业,万亿级的“文旅+”市场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借此东风,作为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复华文旅,将继续在文旅产业变革中坚定实践对复合型文旅产业的创新融合,引领中国文旅产业的成功升级。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