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中国名酒”再聚首17大名酒多成地方最好名片

宋馥李2019-04-27 10:5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宋馥李 87岁高龄的曾祖训有些步履蹒跚,在主席台前站定后,专心念着发言稿,头也不抬,台下对着他的无数台照相机,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停顿——并没有,直到讲完,他才满意地抬起头来。

头发花白的季克良还很健朗,腰杆直直的,他已经81岁了,说话很风趣,而且脱稿发言。

梁邦昌也82岁了,他的粤语普通话讲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自称自己为白酒业的老兵。

他们确实都已是耄耋之年。4月22日,望着台下一众白酒业名宿,各自奉上了一段精彩的发言。第一,第二,第三……,发言稿显然都是精心准备的。

台下坐着不少大佬:五粮液集团董事长李曙光、洋河股份董事长王耀、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汾酒集团总经理常建伟、舍得酒业董事长刘力、茅台集团副总经理杨代永……有点儿数不过来,近百家酒企的高管聚在四川射洪县,回顾那段饶有兴味的历史——“中国名酒”评选。

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合肥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根据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安排,聘请评酒专家组成业务组,展开了对参赛酒样风味质量的评选工作。这一届评酒会共收到各省、市和自治区推荐的酒样362种,经过数轮品评复查,共评出17个中国名酒(国家金质奖)和53个中国优质奖(国家银质奖)。

17家白酒企业,在1989年获得了一个熠熠生辉的桂冠——“中国名酒”,他们包括了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此后,名震白酒江湖的全国评酒会再没有举办过,那17家酒企,享用了“中国名酒”这个荣誉,至此开启了30年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品出来的17大名酒

曾祖训、季克良、梁邦昌,都是当时评酒会的评委。而那次品酒会,是中国改革开放10年来的第五次评选,是白酒行业发展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第三届、第四届获奖企业,对第五届品酒会充满了热情。

评委-白酒

白酒的属地特征十分明显,不仅是酒厂们跃跃欲试,都想跻身这个行列,背后的地方政府,积极性也很高,谁不想把自家的好酒推出来。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1988年4月份专门印发了评选通知,规定了白酒的评选要求:对55度以下的高度酒和45度以下的低度酒,不按度数而是按档次评比。文件提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少而精,不照顾”的十二字原则。

尽管严格控制标准,还是收到了各省市推荐的省优或部优的酒类363个,包括了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以及其他香型共64个香型,这给品酒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为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召开了国家考评会,从174名报名者中考录了44名国家白酒评委,另聘任了35位国家白酒评委:专门来品尝各种酒。

这79名评委怎么品酒,也有要求。酒样采取编码制,这对评委的基本功要求更高,评委不能只重香不重味,要从白酒的“色、香、味、格”四个维度来品评打分。

就这样,第五届评酒会请的品酒委员最多,考试时间最长,品酒会的时间最长,参赛的酒样最多,评出来的名酒也最多。参评的企业压力也大,季克良作为茅台酒厂的厂长,坦陈当时的压力很大,评不上很丢脸,评上了要保它压力也很大。

现在来看,当年评选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17大名酒得到了白酒业界广泛认可。2007年,17大名酒曾召集了一次名酒会,在市场上取样,再次品评这17大名酒,结果证明,这些白酒的质量稳定,保持了各自的水平和风格。

17大名酒强弱分化

作为中国政府部门主办的最后一次全国性评酒活动,17大名酒此后也逐渐走向了全国市场,纷纷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和地域品牌。

自然环境和区位特点,对白酒产品质量和风格特点产生重要影响。优质白酒的酿成,总是依赖于当地的好山好水,适宜的气候和微生物。四川出好酒,就是因为优良的微生物体系——操作体系完整的微生物体系,这是对酒质的基本保证。

如今,中国逐步形成了长江中上游白酒主产区、黄淮流域白酒产业集群,以及以山西汾酒、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锅头为引领的华北地区,以陕西西凤、新疆伊力特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的白酒产业园和山东、河南的白酒产能大省。

总体来看,中国白酒产业区域分布趋于合理、生产力布局相对集中,从而支撑着白酒产量平衡增长。优质白酒企业大多处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长足的动力。

30年来,消费观念悄然改变,白酒从功能性消费走向“炫耀性消费”,再走向今天的自我享受的阶段。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热烈,喝酒就要喝好酒。

目前,中国白酒工业企业已有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5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左右。而近十年,更是白酒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白酒形成了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

与这样的消费理念相伴,上述名酒们,也开始冲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市场。上世纪90年代,五粮液率先建起了食品酒城;1994年,汾酒最先叩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泸州老窖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而茅台股票突破万亿市值,在全球蒸馏酒领域名列前茅。

30年来,中国白酒行业的总产量比1988年增长了3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0倍。

2018年,白酒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第3个年头。本轮周期最大的特征是“弱增长、强分化”,所谓弱增长,指的是白酒市场的整体销量增幅较小,更多是不同品牌、不同价位之间的替代性增长;而所谓强分化,指的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而昔日的17大中国名酒,也在30年中逐渐分化。一些名酒企业在30年的市场嬗变中逐渐掉队,渐渐失去了光彩。

好酒之城

白酒能走出本地本省,绝不止给本地带来面子上的荣光。每一瓶酒在消费的同时,会给酒厂所在地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

所以,支持各自的白酒产业发展,支持治下的白酒企业出好酒,多出酒,就成了市长工程,省长工程。4月22日,位于白酒金三角的遂宁市市长不仅来为舍得酒鼓劲呐喊,还为当地优良的酿酒生态环境做推广。

季克良说,1993年,茅台酒厂搞扩建工程,得到了时任省长的亲力扶持,解决了电的问题、通讯问题乃至公路问题,这让位于山沟沟里的茅台镇,迅速接轨了现代化。现在,茅台镇因为茅台酒而拥有了机场,这在中国实属罕见。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对白酒产业,特别是对名优白酒的发展,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贵州省干脆将白酒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四川省则在2018年将白酒列入全省16个重点产业。

对于地级市和县级政府来说,培育一家知名白酒企业,更是事关区域经济发展的千年大计。

位于射洪县的舍得酒业,是白酒行业的第三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如今年产能达30万吨,高端陈年老酒贮量全国领先。但相比于茅台五粮液等领头羊,舍得的差距不小。

2016年6月,作为国有企业的舍得酒业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射洪县政府引入了天洋控股集团,这是四川省首个酒企“混改”案例。

天洋控股以来,清理了上千款贴牌和定制产品,聚焦打造核心品牌和产品,从而实现了高速增长,业绩一路上升。2018年的收入增速创下6年来的新高,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7.9亿元,同比增长28%。

在本轮的增长过程中,全国品牌或将远远超过地方名酒,那些管理能力不强、年销售规模低于10亿元、销售价位以100元以下产品为主的地方酒企,极有可能被进一步被压缩市场份额,从而面临生存问题。

四川省提出着力提升川酒六朵金花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也是基于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遂宁市市长邓正权说,遂宁正在和舍得酒业共建中国生态酿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生态酿酒产业园,大力支持舍得酒业的发展。

谁不说自家的酒好?对于日益统一无阻隔的白酒消费市场来说,本地人不一定要喝本地酒,任何一款白酒,都处于竞争的四战之地。将具有地域属性的白酒品牌全国化,甚至全球化,是摆在所有白酒企业面前的一道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版主编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专注地方时政和区域经济,以中观视角观察中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