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三年计划收官年:全新福睿斯重装出发,反攻10万元级市场

王国信2021-04-10 18:25

经济观察网记者 王国信 高飞昌 作为曾经长安福特的一代神车,福睿斯全新换代车型将在今年4月12日开始预售。这标志着长安福特主力产品开始进入换代季。福睿斯是长安福特在中国本土开发的第一款车型,于2014年首发亮相,而后在2015年上市。在上市之后,福睿斯迅速成为长安福特的销量支柱之一,在上市不到半年时间中,其月销量就突破了两万辆,而后福睿斯销量一度超过3万辆每月,成为福克斯之后,当时长安福特最为畅销的产品。

2017年,福睿斯进行了中期改换,但改款之时,长安福特已经走入了下坡路,由于整个体系中的产品改款与中国市场需求较为脱节,福睿斯在此后的销量也逐步下降。“此次全新换代在多个方面都与此前不同。”长安福特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全新福睿斯在内饰上进行的大变革,增加了双10.25英寸智能大屏,提升了科技感。而在外观设计上,福睿斯也告别了此前的“阿斯顿马丁”脸,而采用了福特全新的设计语言。

在配置上,福睿斯也有不少亮点。比如其全系标配LED头尾灯系统、同时配备了6安全气囊。车身尺寸方面,参考现款现售车型,其长宽高依旧为4587/1825/1490mm,轴距为2687mm。动力方面,新车将继续沿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传动系统提供6速手动与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发动机最大功率90kW,峰值扭矩152N·m,工信部综合油耗最低5.7L/100km。

在10万元家轿市场之中,福睿斯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别克英朗、上汽大众朗逸、丰田雷凌、日产轩逸和一汽大众宝来等产品。在紧凑型家轿市场中,曾经是英朗、朗逸、轩逸和福睿斯稳定占据销量前四。但是,在别克英朗采用三缸发动机之后销量出现下滑,而后福睿斯也逐步出现了滑坡的现象。近年来,在这一级别仅剩下日产轩逸销量一骑绝尘,该车在采用“两代同堂”的战略后,月销量已经超过5万辆。另外,朗逸和宝来仍是该细分市场中的强者。

英朗在去年更换为四缸发动机之后,其销量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回升。那么,此次福睿斯在全新换代之后,能否重现昔日的战斗力?福睿斯能否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对长安福特来说非常重要。目前长安福特正处于恢复期中,其全新一代的产品正在陆续替换老产品。在今年第一季度,长安福特已经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零售销量总计49325辆,同比增长近50%。

3月,长安福特零售销量总计16206辆,同比增长35%。长安福特表示,除了销量稳步向上,其在售产品的车型结构也在持续优化。目前,以全新第六代福特探险者、锐界PLUS、锐际、新蒙迪欧为代表的中高端车型已成为长安福特销量主力,销量占比一半以上。

其中,锐界自去年12月上市以来,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6%;全新第六代福特探险者3月销量环比增长70%;锐际3月销量保持向上势头。另外,新蒙迪欧3月销量同比增长44%。但是长安福特没有公布具体车型的环比增长情况。由于去年基数较低,诸多汽车企业都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同比大幅度增长。但是长安福特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环比同比均有增长,在一季度实现了双增长。

今年是长安福特加速恢复计划的收官之年。2019年4月,“福特中国2.0”战略在上海正式发布,这一业务提升计划包括了5项内容:分别为“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智能科技计划”、“中国创新计划”、“战略伙伴计划”和“福特中国人才计划”。这是继福特在2011年发布“1515”计划和2015年发布的“2020计划”后,又一次发布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计划。

从整体内容来看,这一次的侧重点是本土化体系的的建立,包括本土化的研发力量和本土化的管理团队等。随后的2019年5月,福特和长安就长安福特未来的发展达成新的共识,双方在底特律签订了《长安福特加速计划框架协议》,这确定了长安福特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未来三年重新回到优秀的合资企业水平的战略目标。

在上述“加速计划”中,福特全球副总裁、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还介绍了长安福特未来将实行五个步骤来加速发展,这与福特此前发布的福特中国2.0战略一一对应,是长安福特的落地执行计划。根据计划,长安福特将提升本土制造能力、加速产品更新。从2019年到2021年,长安福特将陆续投放至少18款新产品。同时林肯品牌第一款国产车,一款SUV产品将上市,2020年长安福特探险者也将国产。在2021年底,将推出5款新产品。另外,长安福特会加强本土研发能力,发力中国设计。

在2019年9月,长安汽车和福特汽车在重庆签订了《关于加速推进“长安福特加速计划”及相关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不到半年时间中,长安和福特签订了两份“加速计划”,股东双方推动长安福特回归主流的心愿多么迫切可想而知。在2021年,三年回归主流计划将进行收官,这一年也将成为长安福特的考核之年和起势之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新闻中心总监
长期关注汽车(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