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集采“平稳落地”背后:集采体系逐渐细化成熟,龙头企业有望以量换价

王昕宁2021-09-15 15:4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昕宁 9月14日,人工关节国家集采在天津开标,结果于当天晚间公布:共有48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44家中选,中选率92%。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据此前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的信息,本次集采范围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采购周期为两年。

此轮“灵魂砍价”降价幅度不低,但市场当天的反应与去年心脏支架集采时相比发生了很大转变。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在14日内股价大涨。A股市场的威高骨科(688161.SH)收涨19%、大博医疗(002901.SZ)午后涨停;港股爱康医疗(01789.HK)涨超20%,微创医疗(00853.HK)、春立医疗(01858.HK)涨幅均超10%。今日相关股价虽均有所回调,但整体表现稳定。

这一局面由多原因造成。

结果符合预期

2018年至今,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已经举行多轮,范围不断扩充,集采进入常态化阶段。化药方面已完成第五批国采,高值耗材方面也经历了冠脉支架与人工关节集采。

近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相关企业及产品清单的公示》,正式拉开胰岛素的国家集采序幕。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次国家集采之前,已有安徽、江苏、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展开了骨科高值耗材脊柱类和人工关节类的地方集采。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对本次人工关节集采可以说早有心理准备。

2019年,安徽省率先试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其第一批带量谈判结果显示,脊柱类耗材总体平均降价53.4%。今年5月,安徽省医保局发布《2021年度安徽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方案》,将对骨科植入-脊柱、人工晶体、冠脉扩张球囊、血液透析器4类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截至目前,官方已公布脊柱集采结果,此次平均降幅为75%,最高降幅达82.88%。

今年7月20日,河南省牵头的十二省(区、市)采购联盟信息公开大会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并产生拟中选结果。共101家企业报名,89家生产企业参与竞价,71家企业的20751个产品拟中选,平均降幅88.65%。

在国家层面,6月21日,国家组织高值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 1 号),人工关节国采正式启动。

招标结果出来后,82%的平均降幅小于部分地方集采,也小于首批集采的冠脉支架超93%的降幅,市场人士认为略好于预期。

此外,市场方面其实已经提前有所反应。6月30日新上市的威高骨科,除去上市首日的涨幅,7月1日至9月14日下跌33.33%。6月21日至9月14日期间,爱康医疗、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微创医疗的回调幅度在12%-24%之间。

集采体系逐渐成熟、细化

在集采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情况也不期而至:如有媒体曾报道集采球囊一台手术中用破四个、冠脉支架缺货、以及华北制药违约集采断供药品等,引发群众热议。企业是否会为中标集采而报出超低价,又是否因无利可图而缺乏生产动力,甚至降低产品质量,这都是集采切实面临的问题。

此次人工关节集采与去年冠脉支架集采的规则相比,发生了不少改变。其中关键一条是参选品种分组。按照这一规则,参选品种分为A、B两组。A 组为各家医院都愿意采购的品牌和品种,基本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A组占到意向采购量的85%;其余企业划到B组。这一安排有助于防止原有市占率较低的部分企业报出超低价。

南方医药保健基金经理王峥娇对记者分析,“对比国家医保局出台的第二批关节集采方案和去年的第一批冠脉支架集采方案,很明显看到国家医保局层面对高值耗材集采的方案不断优化,且趋势放松。”

王峥娇认为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淘汰率,冠脉支架27家中选10,淘汰率63%;关节淘汰率分A、B组,临床占比较高、企业供应能力较强的厂商在的A组淘汰率为10-20%,其余较小厂商所在B组的淘汰率为20-30%。

二是最高有效申报限价。冠脉支架集采的最高限价为2850元,集采之前国产支架出厂价在2000-3000元之间、进口在5000-6000元之间,最终中标价格仅500-800元。而本次关节的最高限价定价较为宽松,如髋关节,陶对陶最高限价19000元(出厂价10000-15000元)、陶对聚最高限价18000元(出厂价4000元以上),膝关节最高限价19000元(出厂价5000元以上)。

在8月底举办的国家人工关节集采企业培训会上,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集中采购组组长高雪表示,不鼓励企业无底线报低价,要让企业留有一定利润。根据相关报道,高雪在会上特别提醒,“这次人工关节集采的最高有限申报价为19000元,不是有些企业认为的几千元。”

对于大家担心的集采后供应问题,高雪在招标现场透露,为保障供应问题,后续将上线人工关节登记系统,系统将涵盖生产企业发货、库存情况和医疗企业使用情况,是一个全供应链的登记系统。

第三点是剩余采购量分配。“冠脉支架集采时会把剩余采购中10%额外给到中选价格最低的企业,10%是很大的量,相当于鼓励企业报低价。但是人工关节没有,只要医院不跨品类采购,都可以在中选企业里自主选择。虽然最终的招标结果取决于企业之间的博弈,但是从政策导向意图来看,是边际宽松。”王峥娇表示。

此外,由于手术类耗材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同时提供伴随服务,如手术跟台。这部分服务原先是由厂商/经销商提供,此前集采将中间利润砍掉,伴随服务的提供则成了困难。

本次的集采规则就对伴随服务价格等作了明确安排:“伴随服务包括协助组装工具、进行必要的工具使用指导、对医疗机构进行工具操作培训等。另外,医疗机构可选择是否需要企业提供伴随服务,并按相应的价格支付。”可以观察到,国家集采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细化。

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量换价”

与许多高值医疗耗材一样,人工关节领域国内市场集中度相对较弱,一直以来以进口产品占主导地位。根据器械之家数据,人工关节国产化率仅约35.3%,其中髋关节国产化率约为53.9%,膝关节则不足30%。 尽管此次人工关节集采没有国产替代率的要求,但中标对于企业来说仍有积极意义。

根据此前集采的效果来看,春立医疗在其财报中表示,中标安徽、江苏、福建、浙江等地的关节集采后,公司中标产品的销售大多都有明显放量。

从营收来看,春立医疗2020年全年关节假体产品营收为9.1亿元,较2019年增长9.02%;2021年上半年,关节假体产品营收4.63亿元,同比增长16.49%,表明其销量的上升幅度高于单价的下降幅度。

威高骨科则在回复上交所IPO第二轮审核问询时表示,此前已中标安徽省相关脊柱类产品以及江苏省相关创伤类产品。其中,安徽省相关脊柱类产品在2019年8月中标,中标后,公司2019年9-12月脊柱类产品较该年度1-8月单价下降8.12%,月均销量提高15.62%;江苏省相关创伤类产品在2019年9月中标,中标后,公司2019年9-12月创伤类产品较该年度1-8月单价下降9.29%,月均销量提高30.49%。

执行结果显示,威高骨科中标产品实现了“以量换价”。2019年创伤类产品与脊柱类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28.72%和26.71%。 本次中标结果未公布中标价格和采购数量,多家券商认为国产龙头有望受益。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对A组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首年意向采购量计算了3类髋关节以及膝关节的拟中标结果中进口品牌的份额,在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3类髋关节以及膝关节中,进口品牌份额分别为49%、51%、33%、61%,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华南地区上市公司、资本市场,重点跟踪医疗产业、游戏产业等领域。
邮箱:wangxinn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