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医疗创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22-01-19 14:27

1111

2022年1月11日,在《经济观察报》社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商业领袖》论坛上,跨国公司企业代表分享了过去一年各自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商业实践,以及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不仅表达了外资企业参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共同探讨了,外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将如何在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中,扮演新的角色。

跨国公司的本地化和本土公司的国际化,一直是全球化视角中的重要议题。由于全球疫情、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加之经济增速放缓下市场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和疫情相关的诸多问题仍是企业高管高度面对的挑战。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全球供应链仍相对脆弱,分布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仍受疫情约束,产出效率与成本压力仍在。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以全球化的视角看待未来中国发展的机遇,同时立足中国市场,看待跨国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需要更新的视角。

波士顿科学,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波士顿科学有43年的创新历史。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不断拓展与中国医疗行业的合作创新。目前,中国正在成为波士顿科学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单一市场。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表示,“在中国波士顿科学已经形成了心脏介入、血管健康、消化内镜、肿瘤、泌尿等多领域10多个重病慢病治疗体系的整体医疗解决方案,随着波士顿科学公司在全球不断的去研发、推进一些前沿的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加码。包括在海南博鳌引入了多款还未在中国注册拿证的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目的是为了让政府患者能够缩短与全球前沿科技的时差和距离,成功的让中国的患者不出国门就能够在中国享受到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

以下内容根据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题为《为生命创新》的演讲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线上线下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经济观察报举办的《全球商业领袖论坛》这样一个盛会,刚刚在台下听到各位嘉宾,各界同仁非常热情、理性,也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一些新的观点一些看法,我也是非常的感同身受,受益颇多。

波士顿科学是一家专注于微创介入领域的医疗科技公司,今天我也是代表波士顿科学来给大家分享我们在中国的心路历程——为生命而创新。

在大健康领域,创新一直以来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重要的路径,也是推动人类健康的非常强有力的动力。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其实在卫生经济领域的投入也在逐渐上升。在过去的40年间,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从3.2%已经增长了2倍之多,到6.6%,张博士也讲了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些进步带来的最直观的一个数据表现就是人均寿命,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在1960年是达到了人均寿命的最低谷40多岁,这个数字在2021年已经上升到了77.3岁,相当于人生多了一个黄金30年的长度,这是多么可观的一个增长,同样让我们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医疗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价值。

尽管我们在整个与疾病抗争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少的胜利,其实我们一直知道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还是非常的有限,作为人口大国的我们面临的健康挑战也非常严峻。近年来,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影响我们人民健康的五大疾病,而这五大疾病都显示出了一个共通点,就是所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里面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类疾病。据我们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我们国家慢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占总体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治疗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以脑卒中为例,我们国家每年有196万人因为脑卒中而死亡,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五位死亡人数当中,就有一个就是因为脑卒中而失去生命,这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所以如何降低用创新用医疗科技来降低重大慢性疾病而造成的过早死亡,也被我们国家列入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今天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商界精英,我们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下医疗科技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有数据支持,亚洲经济的增长,30-40%是来自于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美国的公共政策一份数据也显示,如果我们早期对人口健康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那么它的投入所产生的回报也非常的可观,每投资1美元可以收获2-4美元的健康获益。过往人类在健康领域的每一个里程碑,也都在不断印证这个观点。早些年我们大家都知道,很多术式都是开放性的,对病人的伤害极大,恢复期也特别长,对医疗机构的负担也非常大。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诞生,我们发现手术治疗可以变得更加安全、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对我们国家来说,未来人口老龄化是大势所趋,主力劳动人口减少。如何通过有效创新来降低过早死亡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负担,提升医疗治疗的效率,这对我们国家和社会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当下的中国,医疗创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看到政府、资本、产业、学院、学科交相互动加持,创新技术在国内未来可期。政策的激励,刚刚陈总也谈到,我们都享受到了我们国家加速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力度的放大。资本的推动,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每年都在上升,到2021年已经达到了近2000亿人民币的体量和规模。新兴的互联网手段也让我们不断从医疗行业考虑怎么样向数字化转型,目前在中国在线问诊人数已经达到了3亿之多,是美国的10倍。我们更加看好一些基础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多重交叉学科的兴起,相信为我们国家医疗创新实现一些突破性的飞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这个创新的最好的时代,作为医疗器械生态圈构建者之一的波士顿科学,我们当然也要实现我们的承诺和我们企业的担当。波士顿科学是1979年在美国成立的一家专注于微创介入的器械公司,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承着“为生命创新”的理念,在全球,每年有3000万的患者因为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生命得到了救治,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在中国,我们也已经形成了心脏介入、血管健康、消化内镜、肿瘤介入、泌尿等10多个重病慢病治疗体系的整体医疗解决方案,随着波士顿科学公司在全球不断研发、推进一些前沿的技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也在不断加码。

在新模式领域,每年我们借助政府一些利好政策,在海南博鳌我们已经引入了多款还未在中国注册拿证的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目的是为了让中国患者能够缩短与全球前沿科技的时差和距离,让中国的患者不出国门就能够享受到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

在新趋势上,我们看到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发展,如何通过数字化来提质增效,也是波士顿科学在持续创新中的一个新的命题。目前,我们正在全线打造一个全渠道的线上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与临床客户之间在全方位能够从不同的触点出发,能够有更加及时、更加有目标地互动和交流,也借助一些AI的高级分析能力,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在终端,我们也和各大优秀的医疗机构合作,建设标准化的诊疗中心,将复杂的问题处理得更清晰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全病程的患者管理,提升医院诊疗水平整体的效率。

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场景,一直是我们在大健康领域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话题。为生命而创新,本质就是把医患最真实的需求放在首位,从真实的场景出发,挖掘创新的意义和思路,不断提升患者服务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随着创新和科技的进步,我相信居家健康管理的场景会很快实现。而我们也知道,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病患的关注焦点不再停留于治疗,他们希望在疾病发生之前能够进行更好的预防和预测,希望少得病、不得病。我相信这些远程技术在未来能够很好地帮助老年人在家做好健康管理,这对我们国家非常稀缺的临床资源也会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

不断涌现的一些新技术、新模式,为中国的医疗健康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但是我们也相信,开新局离不开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的合创共赢。我们发现,当下的健康产业正在向跨界合作、产业融合方向不断发展,通过“1+1”“1+N”形成多元化的创新生态圈。

波士顿科学在过去几年也是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看,生产、研发、技术转移、术者的培养、人才的发展,我们针对中国地大物博的地域性的特征,去和当地的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来驱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长三角是我们波士顿科学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是我们的大本营,十多年前就在上海成立了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去年,我们也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迈出了本土化生产的第一步,将一款影像设备从进口转为本土生产。在上海,我们有第一家在中国的创新培训中心,每年我们为中国各地医生做大量的专业教育培训,包括促进中国医生和国外医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苏州,我们也和一家本土企业合作,探讨研发更加贴近中国市场、中国病患需求的新适应症和新技术。在西部,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新兴市场发展的机遇,以及区域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所以我们在成都成立了波士顿科学的第二总部,希望以生产、研发、创新为三个中心点,帮助西部新兴市场的医生、产业更好地做一些医工融合的创新项目。

未来,在整个双循环思路的指导下,也希望波士顿科学能够利用好我们的全球资源,为本土医疗企业走出国门牵线搭桥,不单是在临床试验方面,更多的是在商业化的运作过程当中。因为我们一直相信,“为生命创新”没有疆域、没有边界。

人类从婴儿到耄耋老年,整个生命周期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需求。我们非常愿意携手产业生态圈的各位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健康追求的未尽之需,我觉得这也是以人为本、以生命为中心的应有之义。

健康工程任重而道远,波士顿科学愿意携手各位让我们为健康中国而努力,为整个中国的健康事业携手并行,为生命而创新。谢谢大家!

最后,再一次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沈建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