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策频提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3月4日,央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制定顶层设计,面向银行和保险机构,定向扩大信贷支持与保险覆盖面。
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认为,新市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降低授信门槛、覆盖边缘客户。考虑到新市民的庞大基数,如果银行积极配合落实、年内或可撬动万亿信贷增量。
在此背景下,广发银行采取多项金融支持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创业就业方面,该行加强了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已在东莞、江门、郑州、哈尔滨等多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业务;住房安居方面,广发银行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
此外,广发银行还以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截至8月末,该行已为64家企业开立约5亿元农民工工资保函。同时,配合政府部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搭建全行建筑领域工人工资业务系统,为各分行对接各省市工人工资监管系统提供统一入口,充分维护新市民合法权益。
一揽子服务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
“新市民”的概念起初指代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提法可追溯至2006年,青岛市政府将获得暂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称为“新市民”,并给予如保险、房贷、购车、子女入学等部分市民待遇。中央层面上,2014年7月国常会中将“新市民”定义为“长期居住在城市并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并部署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据今年3月央行、银保监会印发《通知》,新市民主要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新市民”群体具有工作稳定性弱,征信不完善,社保参与率低等特征,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差,金融资源可得性差,过去是金融服务的边缘地带。“新市民”中,农民工职业以短期或临时工居多,收入不稳定、且部分从事的行业危险性高,而新毕业大学生的收入水平低、流水短。简言之,新市民缺乏稳定收入和抵押担保,并非传统金融的优质客户群体,授信门槛较高、额度有限,也意味着存在较大挖掘空间。今年4月6日国常会要求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
在一位银行人士看来,“新市民”不应该成为商业银行的负担,而应看成一片蓝海。一方面发挥大数据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维度数据优化风险模型,利用远程查勘、在线办理押品等数字化手段,让异地工作或经商的客群更方便地通过抵质押物业获得金融支持,从而解决新市民融资难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解决市民融资贵的途径就是要减费让利,应免尽免定价竞价。
聚焦《通知》中的支持对象,广发银行围绕为“新市民”提供服务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包括支持保障房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养老托育机构等;与此同时加强对群体本身的支持,包括提供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扩大创业担保、做好产品创新等。
例如出台相关工作指引,鼓励各分行按照地方政府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推动各分行积极主动与当地财政和人社部门对接,将新市民纳入地方政府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成为创业担保贷款的经办行,为符合资质的“新市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此外,该行优化个人经营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推出“门店贷”子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为新市民客群提供更优质的融资支持,并通过开展营销活动派发利息优惠券等方式,给新市民客群利率优惠,降低其融资成本。
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该行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灵活就业“新市民”群体的综合保险保障需求,不断丰富代理保险产品体系,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等保障产品已纳入该行代理合作范围。协同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其他成员单位,为客户提供贴心的投保服务,支持批量投保等。此外,还提供百万医疗险、孝安心等在线投保的医疗报销型产品,解决新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为提供差异化服务,广发银行还携手中国人寿上线国寿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险,凡出生28天以上、60周岁以下,投保前十二个月在广东省内累计居住时间不少于240日的身体健康者,均可作为被保险人,更好地满足大湾区新市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根植湾区助力新市民就业创业。不断加大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8月末,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累计实现投放300多亿元。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研究与支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配置专项信贷资源,给予绿色审批通道,不断加强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8月末,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信贷余额超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300亿元。通过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充分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主体活力,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切实有效为新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因城施策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2021年以来,政策更加强调“兜-租-买”多层次保障新市民住房需求。《通知》对新市民的住房保障涵盖三个层次:兜、租、买,其中“兜”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租”以长租市场发展为目标,“买”以差别化的信贷和购房政策为手段。
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保障新市民住房需求的主要手段。在金融支持方面,监管要求各类机构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央行、银保监会已经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为银行信贷支持打开空间。根据《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开行要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商业银行要积极对接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建设、购买、装修改造、运营管理、交易结算等服务需求;保险机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资金支持,并提供风险保障;信托公司等非银机构可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
“我们持续关注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市场监管动态,加强政策研究,密切关注住房金融服务最新监管动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业务研究,依法合规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广发银行深圳分行通过自主研发的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系统,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资金监管服务,保障承租人资金安全,有利于规范住房租赁行业经营,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已有深圳市乐居生态园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金地草莓社区公寓管理有限公司2家住房租赁企业上线深圳分行资金监管系统并实现平稳运行。同时该行严格落实国家减费让利要求,系统研发使用、监管账户管理、日常运营等费用均由我行承担,未收取租赁企业任何费用。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发挥资产托管业务在安全保管、支付清算、监督用途、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作用,延伸资产托管业务的服务场景,不断优化业务系统,提升科技对托管业务服务新市民群体的驱动力。
《通知》要求银行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因城施策合理确定新市民首套房按揭贷款标准,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地方监管部门已经有所响应,3月22日,广东省银保监局召开新市民金融服务情况调研座谈会,12家银行保险机构表示“近期持续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有效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4月7日,重庆银保监局印发《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提出要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发挥低息公积金贷款作用,并且“相关银行应大力发展住房储蓄业务,以‘先存后贷’、‘恒定低息’的特点降低购房信贷成本”,以满足新市民中远期购房融资需求。
在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方面,广发银行按照“房住不炒”原则,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一城一策”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修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制度,明确支持“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重点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指导各地分行加大对新市民按揭贷款投放力度,支持新市民合理购房需求。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