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绿色发展

蒋南青2023-06-28 08:56

蒋南青/文

一、碳中和与ESG

当今,在中国经济三大产业转型浪潮下,环境与资源的压力正在发生转移。第一,第三产业消费端占比逐渐增加引发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发生变化,导致政策领域出现瓶颈。第二,商业模式的转移、电商技术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化的发展,激发了更多的数字化需求。第三,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以及对环境资源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加。

跟传统的经济商业模式相比,资源的转型减排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模式从生产制造、消费者消费到最后弃置是一个线性经济。为了减排,必然不能让资源泄露出去。因此,我们要把由化石燃料产生的碳不断循环再生,不让其产生浪费。化石燃料带来的资源消耗,最终必然要到用户端。闭环圈越小,在用户之间产生的资源利用效率越高,例如,共享模式下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如果加入服务商,这个生态圈就会扩大一点,例如租赁模式,它就是通过服务的共享来拼车、拼团,最终提高资源效率。最复杂的闭环就是如何让材料能够实现最终的不断循环再生。对于自然界自身拥有的生物碳循环,包括可再生能源,就尽量把它使用后输送回到自然界里面去,通过生物基的材料或生物质发电来解决资源的问题。

循环经济在能源方面的利用主要可以概括为3R理论,REUSE指的是提高能源效率或使用替代能源,包括核能及其他替代燃料;RECYCLE指利用生物质的燃料作为替代;REMOVE指碳捕捉、碳利用、 CCUS以及碳汇的方式。因此,循环经济在整个碳减排里发挥的作用更趋向于后端,即2030-2060年的碳中和阶段,在这里基于产品及材料的减排将贡献45%的减排量。由于产品消费与其中的大量供应链相关联,而八大供应链的碳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50%以上,包括食品、建筑、时尚、快消、电子设备、汽车、专业服务、货运,这为消费端供应链减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与重工业的行业不同,消费端领域的在供应链的排放会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去实现减排,最终达到双碳目标,需要企业制定科学碳目标,针对于营运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可以做到这种零排放或者是零碳综合,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未来长期的一个阶段,能够通过我们的计算,阶段性的去降低上游及下游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一个是绿色发展,我们如何去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就是数字化应用。对于企业层面如何去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把ESG在企业层面进行量化。例如,非财务性的投入,在可再生能源或者是循环经济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都需要进行量化。如今,企业有各种的方式来去进行量化,包括公众的数据或是公司填问卷以及专家反馈和分析的各个软件。因此,未来公司对于企业数据的披露和所有可持续发展的行为都要进行量化和披露。

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ESG的发展理念要进入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最终企业还是要去满足消费端的需求和对环境健康的需求,包括人和环境的健康,更便捷、更高效、更健康,而且还要更低碳。

二、可追溯供应链与数据平台

当前在这一领域,仍没有一个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的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有标准,这样才可以用同样的计量算法,以及面对各种新型的消费端问题,包括减排、再生、替代、循环,怎么去算碳减排量、基线在哪里、废弃物在哪里、如何循环再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标准、有数字化的基础。由于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数据基础、数字化的标准也并不完善,因此。互联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为构建出一个数字化的平台,辅助去解决现在的碳减排的问题。

由于互联网与消费端的相互关联,如何通过互联平台的方式带动公众带动消费端的这些减排参与也成为了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的参与可以带动公众参与减排并将他们的行为进行数字化。另一方面,由于科技技术的应用,互联企业自身能够主动地赋能客户来达到减排效果,例如线上会议和线上拼团的方式。因此,消费的增长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希望公众参与到社会减排,从需求端来降低需求。但另一方面,又希望鼓励消费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三、社会影响力投资

循环经济预计给全球带来4.5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全球每年产生废弃物量20亿吨,中国一方面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行为。将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再生行业规模化,探索再生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应用。而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政策的驱动、需要专业权威的专家资源,更需要前后端企业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新的行业赛道,最终推动循环经济和碳减排行业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企业对于ESG的逐步重视以及当今企业推动双碳的种种行动有利于在数据和标准方面不再受制于国外标准的制约,而进一步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描绘出一个中国双碳目标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