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Talk】四季度金融市场迎来哪些改变?

2023-12-04 16:39

经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研究院|金融课题研究

李晓丹 朱涵琪/文

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历了持续的振荡之后,2023年四季度的金融市场将会迎来哪些改变?汇金增持四大行释放了促进金融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稳定的坚定信心。在四季度,还将迎来哪些积极信号?

本期邀请到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一同解读经济和金融数据新信号。

经济数据怎么看?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5.2%如何看待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有哪些亮点?

李超:GDP增速4.9%超出了市场预期,市场的平均预期在4.5%左右,核心原因来自于产业政策的发力,尤其是在工业“稳增长”,工信部、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工业稳增长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产能利用率,这会对工业增加值起到较大作用。工业企业利润指标很重要,今年前期工业企业利润一直是负增长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GDP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营收利润率上做文章。提高产能利用率,营收利润率就有机会改善,从而改善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企业家的信心。

:去年宏观经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基数偏低,因此今年的整体增长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目标。但实际上,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可能没有数据那么乐观,存在一些隐忧。主要体现在金融数据,社融看上去似乎总量和增速都还不错,存量几乎没有动,这该怎么理解?9月企业的财务报表,找银行融资100亿元,意味着企业看好未来前景,打算扩张。仔细一看企业还有100亿元的到期债务,借100100最后是0。社增量要和存量对比来看,当然对整体经济走势我们并不悲观,经济仍在稳定恢复。

如果再看细分项,比如居民的中长期贷款是上升的,但这和房地产高频数据并不完全匹配,房地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不论是高频还是月度的、第三方数据都比较弱。社融的存量同比和M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两个核心数据,M1在历史上很少失真,数据对经济的敏感度很强,参考价值较高,我对金融数据的解读有喜有忧,要关注经济增长动力的可持续性。

李超:市场上喜欢用社融去看总需求或者信贷,社融反映的是实体获得多少融资,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视角不完全一致。9月份的社融中政府债占比较高,即便社融维持稳定性,信贷并不算特别强,通常9月份是信贷相对强的月份。

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来看,还有哪些空间?

李超:我担心M1增速下降可能对房地产产生影响,M1是房地产行业和政府平台的最大扰动因素,中国在两个方向的政策取向走反了,过去可能经常是一致的,现在在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下,就希望是三低运行(低杠杆、低负债、低周转)。即便宏观经济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和压力,政策态度也是不变的,对房地产的这个政策方向是相对确定的,但还要坚决防止房地产的风险向地方债务传导,地方债务隐性债务化解上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势, M1M2的数据反映还是比较明显的。

对于未来的地方债务化解,特别是房地产链路上的债务化解有没有好的建议?

李超:首先,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涉及到存量,以及未来到底有没有增量,现在重点化解的是风险,比如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的置换,以及发行专项债,把高利率调成低利率了,可以付更少的利息,把信用等级从低换到高信用。在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的情况下,做大规模的信用下沉比较艰难,至于这么庞大的存量债务,需要用时间换空间,可能需要非常长周期才能有效化解。

此外,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风险。即便对于较大体量的房地产公司,现在市场也可以充分适应,除非出现类似于去年四季度的叠加暴雷,主管部门会有一些措施去保障这些主体不同时暴雷,避免负面的外溢行为过大。如果只是单体的暴雷行为,基本上金融市场都是可接受的。

陈洪斌:一个是地方债,一个是房地产。对地方债曾经做过专门研究,全球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过了人均GDP1万美元的阶段,美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是公共债务,比如永续债;债务组成49%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另外51%是公共债务。债务处理的路径殊途同归:第一,要控制存量债务体量;第二,一部分债最终会成为永续债,因为负债形成的公共物品折旧时间较长,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现金流较慢,就会形成永续债;第三,化解未来公共债务,必须把利率降下来,利率如果较高,基本债务就越滚越大,如果利率较低,就有利于吸收债务“肿块”,今年上半年一些平台债在敏感地区的发行利率能达到6%~7%,现在也就在3%左右,国债利率2%~3%

为什么利率下来了?主要是因为宏观利率从上半年到下半年不断下降。去年底,上亿元的大额存单利率可以达到4%,现在也只有2%了。这些情况都有利于存量债务的消化和吸收,这些都是发达经济体过去曾经用过的,应该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案。

处理房地产债务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第一种类型,我的房子买的时候花100万元,后来涨到1000万元,假设现在跌到100万元,对自有住房老百姓的影响主要是对财富的感觉第二种类型是炒房,借了很多银行贷款去炒房,政府三令五申“房住不炒”但还有人加了那么多杠杆第三种类型是房子买了但是没有交楼,这种是现在决策层最关注的,保交房是重中之重。

金融稳定与支持实体经济

时隔8年,汇金增持四大行,释放哪些积极信号?这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李超:今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这一重要方向,体现了对重要的权重股的态度,出台的措施最有效的可能还是从股票供给去解决问题,强调对IPO、再融资、减持的规范,可以有效抑制整个股票市场的“失血”问题,这是前期市场底部构建的最重要因素。

陈洪斌:汇金增持四大行是在为市场提供信心。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动荡,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影响,最近大家知道一些上市公司出了问题,钱先找银行贷款分了,然后上市融资,融来的钱不是为了发展,这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信心。

现在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提振信心一方面让违法违规的操作付出代价。大家认为注册制非常好,注册制就是把监管的权力交给市场,同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要跟上,这是一个系统的变化。现在市场没有增量,如果想为资本市场提供信心,引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一方面,一定要注入真金白银才能给市场注入动力,大家无法凭着存量的资金把市场恢复到正常状态。

四季度经济走势如何金融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李超:四季度面临非常大的压力。首先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是中央银行重要的目标,这个目标现在面临着自2005年汇改以来利差。与它密切相关一个概念汇率,汇率波动实际上对国际收支平衡净结果来讲不是中性的。如果汇率贬值,实际上顺差不一定顺收,企业不一定结汇美元,汇率贬值可能导致资本进一步流出。

在四季度的金融政策和宏观政策上,有没有一些操作上的空间?

李超:货币政策是三季度的重点发力点,但之后会渐渐退到第三位,要把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操作往前面放。财政政策发力一般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虽然在地方债风险化解上起了积极作用,但并没有减少存量,地方财政是加不动杠杆的,所以杠杆肯定是加在中央财政上,未来会有一些政策措施。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先动供给,供给变化之后再考虑需求是否与之匹配。

美国经济的韧性超预期,主要不是源自于货币政策,而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明年大选。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新财年是从今年四季度开始的,中国一方面要保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速,另一方面针对美国新财年政策做出调整,这是四季度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这种情境和政策取向下,我们思考大类资产就需要重视周期股,比如大基建、大金融。从信贷的角度来看也一样,产业政策、工业“稳增长”对应了一部分的流动资金贷款,因为加强工业生产同时推动基建可能还会带来项目的新增贷款,货币宽信用就会变实。不能一直靠货币的投放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也是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需要关注的变化。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说北方基建到冬天就停工了,只能靠南方基建发力。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披露专项债的提前发行,这表明已经考虑到基建的实际情况,早发专项债也是对市场预期的反馈,这也是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预期的变化。

因此,利率趋势会出现振荡走势,大幅下降和大幅上涨都比较困难通过跟踪超额储蓄这一指标发现今年大部分实际都在累计上涨,这体现大家对预期收入的悲观。这部分超额储蓄既不进入股市、楼市,也形成不了消费,只能一直在银行间购买债券,也无法实现信用下沉,在把优质的城投债买完后,还会去买利率债,这样利率就很难大幅度上行。

陈洪斌:宏观政策核心是货币和财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货币,如果存款利率过高,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发现央行今年对汇率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央行坚定地稳定汇率,这就涉及海外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协调问题。现在要稳定住汇率,只能通过财政,从中长期来看,鼓励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肯定是大方向,但是要解决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问题,未来还得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切换经济增长模式,因此财政政策要更多发力。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对大类资产配置有哪些建议?

陈洪斌:四季度的大类资产配置,今年做得略好一些的有两类,一类是DPA多点式平衡分析 DuPont Process Analysis,今年由于环境、气候、地缘冲突等因素,商品比较容易获得收益。另一类是债,大家都说今年是“债牛”,债券收益来自利率。我觉得中国未来看投资肯定是权益,对股票市场不悲观。利率依然可能会有调整,动利率是为了保经济,不保经济反过来保汇率,汇率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汇率的本质是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经济强大了,我们的汇率就弱不了,反过来,如果经济不能及时恢复,汇率会一直承压。因此,首先应该关注国内,考虑的是国内经济要尽快地恢复起来。利率的调整是有必要的,但是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李超:中央银行的困境在于多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改革开放这七个目标,其他国家央行最多只有两个目标。现实中,中央银行容易进入多元目标的决策困境,只能在多目标中抓主要矛盾刚才洪斌总讲的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两难,要么两个方向都不选,要么高频切换,比如以季度维度看,1月份选一个,2月份又选一个。在两个目标难以权衡的时候,加上一些其他方向的扰动,预测难度会明显加大,就可能导致有的超预期,有的则跟预期的方向不一样。

债券收益率倒挂,是否意味着欧美国家经济接下来会出现衰退?

陈洪斌:美国现在的利率5.6%左右,12月份加息的概率又上升到40%。过去我们看到大量案例,当一个国家、一些企业、区域出现了杠杆破裂,违约事件蔓延以至整个金融市场崩塌,核心资产就会出现暴跌,这个时候又会找另外一个身份把这些资产买回来,这些资产包括公共事务、水电煤气、矿山等。大家都觉得美国经济繁荣,觉得美股涨了那么多,但是现在美股的风险指数已经比较高了,美股的投资价值是比较弱的。最近美联储转向鸽派了,过去30,美联储有降息真正回到均衡利率水平的时候吗?很少见。我的看法就是远离,包括美元。

李超:2023年最开始市场看美国经济衰退,大家称之为“浅衰退”,现在想在浅字前面再加一个字,“微浅衰退”,这是因为高赤字率的刺激并没有因为疫情结束而推波。后面美国两党的争执慢慢退去,如果说美国经济走向正式衰退,其实对美国经济是好事,因为如果能够平稳地降息,就走向良性循环了。刚才一直强调前面增速是2%,利率到了5%~6%,肯定是不匹配的,渐渐匹配了就没事了。如果没有做到这样,经济的韧性一直比较强,我们就要对更大的风险多做准备了。回顾2008年次贷危机,美联储开启了巨量QE(量化宽松),因为中美当时的协调机制还是很强的,我们实施了比较强的刺激政策,把经济给托回来了。

我觉得对美国经济来讲,短期应该关注的核心指标就是财政,关注财政赤字率是不是退了下去,不退下去经济的韧性就会比想象的强一些。第二,如果货币政策收紧对负向抑制作用越来越强,美联储改为降息了,这是逐渐走向健康化的过程,如果一直维持高利率,而且还再维持两三年,可能就要出现比较大的危机了,美国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嘉宾互相提问:

李超:我问洪斌总一个,智能这个板块,不管是智能汽车还是智能手机,智能方向是一个月的行情还是一个季度的行情,或者至少长一个季度,怎么判断?

陈洪斌:实际上这个行情已经跑了十天八天了,如果说整个板块,我认为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应该是两个月到三个月,但是不建议追高。我认为这个板块在明年还有更大的机会,未来智驾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二,智能驾驶还可以做智能拓展,不需要依赖导航和地图,只要大概知道车主的位置、地名,汽车就可以自己试探怎样开过去,已经在试驾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功能了。

在智能制造板块会发现,资金会不断地被投入到研发中,智能制造、先进制造将把中国工业推进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这一点来讲我们对明年的经济会更有信心,因为这是我们的核心产业链条,可以聚集全球产业链提高效率,实现更高品质的工业产出。

陈洪斌:现在最想问李超的问题是,对四季度尤其到年底以后的债券市场怎么看?因为大家做债都知道,年底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容易紧张,会不会出现债券的熊市?因为我担心结构性数据是有隐忧的,央行会不会继续保持宽松政策?

李超:四季度一般都是敏感季度,首先央行现在的态度在短端能看出来,已经在做一些调整,央行逆回购利率在1.8%之上,也表明了态度,就是不希望那么高的债券杠杆。通过什么来观察债券的杠杆可以用带回购债券余额来看,买了一个券押出去借钱,再把这个券再押出去再借钱,这就是增加杠杆的过程,在巅峰的时候,前几个月曾经达到过89万亿元。现在短端感到资金趋紧,已经下到7万亿元左右,说明大家是已经在降杠杆了。

去年四季度出现了理财子的流动性负反馈,估值一降老百姓就赎回,这边卖信用债,信用债一卖就加杠杆,越加杠杆越卖流动性,越卖流动性大家越卖信用债,就形成了负反馈。

四季度大家会形成获利了结的预期,前面三个季度赚钱了,四个季度就落袋为安了,可能这种心态还会有。这样几个叠加,确实会形成转熊或者是利率大幅上行的阶段性特征,也都正常。但是回到宏观经济基本面,毕竟目前经济起稳的态势还不是特别确定,我觉得难度是比较大的。

谈到超额储蓄,我们的测算是,从2020年初开始超额储蓄已经达到7.3万亿元,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超额储蓄了,所谓的超额储蓄就是比正常的储蓄增长率多出来的储蓄,这些超额储蓄目前有的是存在商业银行,形不成对股市、楼市的支撑,也形不成消费,只能在银行间买,不能大量投放信贷。今年四季度还要进行配置,有一部分会配置到高等级的信用债,比如优质的城投债,还要配到利率方面,这是很强的资金支持。目前不可能在外部约束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出现“钱荒”,四季度利率大概率是振荡趋势。

结论:

•工业企业利润指标很重要,今年前期工业企业利润一直是负增长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GDPPPI、营收利润率上做文章。提高产能利用率,营收利润率就有机会改善,从而改善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企业家的信心。

•关注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风险。即便对于较大体量的房地产公司,现在市场也可以充分适应,除非出现类似于去年四季度的叠加暴雷,主管部门会有一些措施去保障这些主体不同时暴雷,避免负面的外溢行为过大。如果只是单体的暴雷行为,基本上金融市场都是可接受的。

•宏观政策核心是货币和财政,央行今年对汇率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央行坚定地稳定汇率,这就涉及海外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协调问题。从中长期来看,鼓励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肯定是大方向,但是要解决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问题,那么未来还得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切换经济增长模式,因此财政政策要更多发力。

期待看到更多的经济复苏信号以及金融市场的积极变化,尤其是在四季度,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进行更好地配合,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