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韩业庭2024-02-12 08:48

“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冬日午后,伴着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一场融合传统锣鼓艺术与山西民俗风情的“村晚”,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泊庄村拉开帷幕。

“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山西临汾泊庄村“村晚”现场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各地群众自办自演的“村晚”陆续登场。泊庄村“村晚”有点不一样,其发起人张勇不仅是晋南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也是拥有百万粉丝的锣鼓主播,泊庄村“村晚”的舞台也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春节前夕,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抖音直播发起“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直播扶持计划,邀请才艺主播及乡村文化能人在各自家乡举办“村晚”活动并线上直播。

“我想办个‘村晚’,谁愿意参加?”报名参加“我要办村晚”后,张勇在当地威风锣鼓爱好者群里发了个“英雄帖”。短短几分钟,竟有300多人报名,他们中有六七十岁的民间老艺人,也有不到十岁的小学生。

“希望大家通过‘村晚’了解原汁原味的威风锣鼓,更希望外界通过‘村晚’了解农村群众的真实生活。”“村晚”现场,张勇与线上线下观众分享了办“村晚”的初心。

泊庄村“村晚”散发着浓浓的“村味儿”。比如,在节目《簸箕节奏》中,村民们端着放着黄豆的簸箕,跟着鼓点声,做出“摇”“簸”“筛”“掂”“垒”的农事动作,节奏、音调自然流畅。张勇告诉记者,一次他在村里看到村民用簸箕簸粮食,随着簸箕的抖动,粮食在簸箕中上下跳跃,发出“嚓嚓”的清脆声响,“那声音是农民生活的律动,美妙极了”。张勇由此带领乡亲们以簸箕为乐器,创作出《簸箕节奏》。

不要以为只有“土味儿”节目。《簸箕节奏》刚结束,充满青春气息的《孤勇者》就登上了舞台,接着是洋气十足的《we will rock you》……

露天舞台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舞台前架着用来直播的手机。

“真没想到簸箕还能当乐器!”“那个打鼓的大爷太可爱了!”“农村群众真是太有才了!”……直播间里,网友们评论的文字排成了“长队”。

“直播间里今天有几百万人,咱们这下可出名咯!”村民们一边表演,一边跟直播间里的观众互动。

当泊庄村的乡亲们正兴奋地舞动鼓槌时,在1000公里外的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苗寨,4名90后苗族青年也同步组织了一场苗族音乐“村晚”。这些青年曾远赴他乡打工,有的杀猪,有的当水电工,还有的当厨师。后来,为了音乐梦想,他们返乡创立乐队,将苗族习俗与生活融入流行歌曲演唱,并在网上发布相关音乐视频,成为颇有名气的音乐主播。得知“我要办村晚”的消息,他们一个个兴奋得摩拳擦掌。“以前直播,多是为网友们表演,现在终于可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表演了。”乐队鼓手石吉昌说。

湖南苗寨的音乐“村晚”,不仅与山西泊庄村的锣鼓“村晚”同时举办,还与后者在“云端舞台”隔空互动竞技。在直播PK中,石吉昌和伙伴们与当地苗族小朋友共同演唱了描写儿时乡间生活的歌曲《秋》。张勇则带来讲述李世民在临汾练兵故事的锣鼓表演《秦王点兵》。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为各自喜欢的“村晚”点赞助威,南北方的歌声鼓声交织成和谐的旋律。据统计,两场“村晚”共计有近1600万人次在线观看。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四季村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农村群众在农闲时节常态化举办“村晚”。“村晚”成为继“村超”“村BA”之后,广受农村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随着网络直播的介入,像张勇、石吉昌一样,自发在家乡举办“村晚”的才艺主播和文化能人越来越多,“村晚”也从线下火到线上。数据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仅在抖音平台,就有约5000场“村晚”上演,累计观看人次达2297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3场“村晚”直播,场均观众超过4500人。

“在线上拥有巨大人气的文化能人,在农村举办‘村晚’这样的线下活动,有利于把流量带到乡村,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更多乡村被‘看见’、被关注。”临汾市尧都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如是说。

“‘村晚’正在从活跃农村百姓的文化活动,向着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的方向迈进。”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表示,2024年各地要不断擦亮“村晚”活动品牌,依托新媒体持续提升“村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村晚”与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韩业庭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业庭】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