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国股民营”或能破局需求不足

宋馥李2024-03-03 22:5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3月2日,电子工业出版社举行《破局:需求不足的成因及解决之道》出版座谈会,该书作者和与会的经济学家就该书提出的核心观点进行了对话和讨论。   

据了解,《破局》是独立经济学家、致诚卓远量化私募创始人史帆从企业微观投资逻辑推演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研究需求不足的经济困局成因并由此提出解决方法的书籍。全书对需求不足型经济危机进行了剖析,指出在现有经济框架下,资本回报逐年下降,最终跌入“静态陷阱”是一种历史必然。通过由国债支持的财政赤字可以延后危机爆发,但最终只会使得危机爆发时更为猛烈。要解决问题,必须对当前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修改。

图片1

《破局:需求不足的成因及解决之道》
史帆 |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4年1月

作者史帆在座谈会上谈到,站在企业家的立场,只要投资能够带来足够的能覆盖风险的预期利润,项目就是可行的;而如果预期利润不够,那么即便其他条件再优越,也不可能进行投资,预期资本回报率是决定是否投资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西方社会长达百年的数据搜集,作者史帆给出的结论认为:全社会的资本回报率(ROE)总是比经济增速高4%左右。这本质是因为资本承担了经营风险,其回报必然要在社会平均回报的基础上增加风险溢价。这一规则也限定了资本回报率下限,极限情况下即便社会经济增速为零,资金成本为零时,投资也必须覆盖风险溢价(约4%)。

针对上述问题,《破局》一书给出的解题思路是:中国经济重启高增长,“国股民营”或能破局。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将资本收益中无法投资、也无法消费的部分重新引导回经济体。而这在私有制下是无法自发实现的,唯有通过某些形式的公有制。在新的时代,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分离以及资本所有者与投资决策者的分离的情况下,用公有资本代替资本所有者,而保留企业经营者和投资决策者的位置不变,实行“国股民营”这样一套公有+市场的模式,能够实现将资本收益中超额的部分良好的重新导回经济循环,实现经济完美闭环。

作者通过本书给出的建议是:国股民营是基于理论推导与现实形势结合而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破解经济困境的路径。可以将企业收入必然大于其所有者投资+消费的部分盈余金额引导回经济循环中。在中国市场中,当期需要为让资本市场达到上述两个条件,如完善市场化奖惩机制等。长期而言则需要由政府介入,对企业组织模式进行创新,评估改革风险及成本,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经济观察报编委、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负责城市、区域经济、观察家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