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MI回落至收缩区间,扩内需政策需加力提速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4-30 14:01

作者 张奥平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回落至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4月PMI录得数据为49.0%,显示经济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扩内需紧迫性加强。笔者认为,美国发动的全球新一轮关税战使我国外需承压,且内部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下阶段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存量政策的发行使用,同时及时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储备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扩大内需、稳定外贸。

首先,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的13个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回落,外需大幅走弱,价格低位运行。具体来看:

1.供需两端回落:生产端,4月PMI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需求端,4月PMI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均跌入收缩区间;

2.外需大幅走弱: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出口的领先指标,4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上月大幅回落4.3个百分点,且为近12个月新低,映射新一轮关税战带来的外部冲击影响开始显现;

3.价格偏弱运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与PPI(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方向基本同步,4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4.8%,比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经济整体“供强需弱”格局下,价格仍处低位运行。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大中小企业均处于收缩区间,且中小企业压力更大。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2%、48.8%和48.7%,比上月下降2.0、1.1和0.9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大量民营企业是外贸型企业或产业链终端产品主要面向外部需求,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环境下,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实现回暖则更有赖于扩大内需、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政策的支持。

因当前经济主要矛盾仍为需求不足,且外部环境仍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笔者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应将扩大内需作为下阶段首要工作任务。

财政政策方面,加快今年已安排的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加力扩围落实“两重”建设与“两新”工作,为后续增量财政政策加码留出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加快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扩大消费及稳定外贸。同时,以促进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为政策资源最终落脚点,从而激活市场自发创造需求动能。

(作者张奥平系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人民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担任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及协会经济顾问: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特聘经济顾问;江西省数字经济企业协会特约经济学家;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特聘经济顾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直属商会专家顾问;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智库专家;广州市天河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顾问;新乡市企业家联合会等特聘经济顾问;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越南建设证券中国区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