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天价”大单!国产PD-1/VEGF双抗有新斩获 创新药出海热潮涌动

2025-05-20 17:58

国产创新药出海再获“天价”大单!今日盘前,三生制药(01530.HK)宣布与辉瑞签署许可协议,将自研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除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独家权益授予辉瑞。三生制药将因此收获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此次交易,潜在总金额达60.5亿美元,若按当前汇率计算,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430亿元人民币。受此消息影响,三生制药及其附属公司股价飙升,港股创新药板块亦上演集体上涨。

此番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的交易,仅是我国目前为止多项国产PD-(L)1/VEGF双抗出海交易中的一项,更是今年以来多项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其中一项。专家认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印证了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医药产业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亦表明国际摩擦对于MNC与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合作信心影响有限。

国内首付款最高的License out

值得注意的是,三生制药此次出海交易将获得的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国产创新药最高首付款的纪录。此前,百利天恒(688506.SH)将双抗ADC(EGFR/HER3 ADC)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以高达84亿美元的潜在交易总金额刷新国产创新药单笔交易纪录,但首付款亦只有8亿美元,远低于三生制药此次交易。

此外,从PD-(L)1/VEGF双抗赛道来看,此前康方生物(09926.HK)和礼新医药分别与Summit、默沙东达成PD-1/VEGF的授权交易,首付款分别为5亿美元、5.88亿美元。

针对此事,CIC灼识咨询总监卢李康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项交易将为三生制药带来强劲的资金支持,可以推进包括该资产在内的关键临床试验,在更大的患者样本中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助力其研发体系升级和全球化布局的推进。

资料显示,三生制药的SSGJ-707双抗属于中美双报在研产品,目前已开展四项临床研究。其中,单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获得CDE批准开展III期临床研究。今年4月,SSGJ-707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除此之外,SSGJ-707也在开展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

随着创新药研发的持续开展,三生制药的研发投入亦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末,三生制药拥有30项重点研发产品,其中29项在国内作为创新药开发。同年,三生制药研发成本跃升至13.27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约67%。

三生制药表示,此次合作将为三生制药带来强劲的财务回报。三生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娄竞亦表示,与辉瑞的合作,将有助于三生制药的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提速。

据悉,除了针对创新药达成交易之外,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卢李康认为,“此举进一步强化了辉瑞与三生制药的利益绑定,这一方面体现了其对于三生技术平台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中美贸易波动对于MNC与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合作信心影响有限。”

受此消息影响,三生制药早盘股价一度涨超40%,其附属公司、此次交易的共同签署方三生国健(688336.SH)股价20cm涨停。港股创新药板块集体异动,其中,石药集团(01093.HK)涨超9%,荣昌生物(09995.HK)涨超14%,诺诚健华(09969.HK)涨超8%,和铂医药-B(02142.HK)、先声药业(02096.HK)、信达生物(01801.HK)、百济神州(06160.HK)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创新药出海热潮远不止于双抗赛道

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合作,再次让国产PD-(L)1/VEGF双抗赛道成为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自康方生物于2022年12月将全球首款PD-1/VEGF双抗授权给Summit后,截至目前,加上三生制药的SSGJ-707,我国已有5款产品实现出海,保持着每年至少有一笔交易达成的频率。

在三生制药与康方生物之外,另外3款出海产品来自普米斯生物、宜明昂科及礼新医药,分别授权给BioNTech、Instil Bio以及默沙东。从交易金额来看,康方生物项目出海的交易总金额最高为50亿美元,礼新医药的出海总交易额为32.88亿美元,属于PD-(L)1/VEGF双抗赛道内交易金额靠前的两笔交易。

有研究指出,与单一疗法相比,同时使用PD-1/PD-L1抗体和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可获得更佳效果,而具有免疫肿瘤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可以根据所选靶点和设定结构而取得额外的生物效益。太平洋证券认为,“在海外MNC坚持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策略之际,部分国产双抗凭借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实现弯道超车,有望成为肿瘤免疫的新主流疗法。”

卢李康认为,“国产PD-1/VEGF双抗获得跨国药企巨头的青睐,表明中国创新药在肿瘤创新药领域的研发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印证了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医药产业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乘此东风,中国企业在同一治疗领域的其他候选创新药也将获得更优的价值预期和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创新药出海热潮远不止于PD-(L)1/VEGF双抗赛道。

据Insight数据库稍早时候统计,2024年我国共达成79起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的License out交易,2025年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国内已经达成24笔创新药出海交易,包括多笔与MNC合作的大项目,领域涵盖ADC、TCE、自免等。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加上三生制药的此次交易,2025年以来我国部分重点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已超过155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取得的出海交易之中,有多笔是在4月关税冲突发生之后达成的。

具体来看,5月15日,石药集团宣布与Cipla公司就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于美国的商业化达成独家许可协议,石药集团将收取1500万美元首付款,加上其他里程碑付款有望最高获得近11亿美元。4月24日及4月29日,荃信生物将QX030N的全球权益授予Caldera以及复宏汉霖(02696.HK)将自研的伊匹木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3授予Sandoz,两者各自有望获得5.5亿美元及3.01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

“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复杂多变,中美创新药领域的合作和交易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互补优势,拥有核心技术和优质临床数据的创新药物仍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资产。”卢李康说。(来源:财联社 记者 郑炳巽)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