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佑驾创新(2431.HK)宣布与重庆再生资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重点部署新能源重卡车队,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矿区转运、无人化编队运输、大宗商品外运等复杂场景的应用落地。
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向来是行业爆发的先导信号。近期,曾被业内视为L4商业化落地“先锋战场”的无人矿卡,在各路玩家的一系列密集动作下,持续刷屏。
前有驭势科技、希迪智驾、易控智驾等公司扎堆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后有拿下BBA三家定点风头正盛的Momenta,领投已组建矿区无人矿卡编队的零一汽车5亿元A轮融资。叠加本次佑驾创新与地方产业集团携手的重磅消息,矿区物流赛道骤然升温。映射出在智驾商业化拐点时刻,头部玩家们为巩固市场根基、开拓新增量,开启集体突围。
资本躁动、黑马入场,一场围绕矿区智能化千亿市场的竞速赛已经鸣枪……
为何是矿区?
答案或许在于其独特的场景价值与现实压力。
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序列中的基础产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双碳”目标驱动,以及人力成本攀升、招工困难的背景下,传统矿区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亟待技术破局。
矿业转型迫在眉睫,“组合拳”也持续加码。2020年,《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要求全面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2024年4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更下达硬指标:到2026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得低于60%,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须超30%,井下作业人员要减少10%以上。
政策强音明确宣告,矿山智能化已从锦上添花的“选择题”,变为关于行业存续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与此同时,新疆、山西、江苏等地方政府也响应号召,对矿区无人化率提出要求,倒逼矿企必须在短期内完成智能化改造,从而催生巨大订单需求。
产业链上下游各端口也对智慧矿山的发展潜力,保持高预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按收入计的市场规模已达到20亿元,2021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4.7%。其预测,未来6年无人矿卡将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国内无人矿卡渗透率将突破50%,全球无人矿卡收入将突破80亿美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机遇,众多智驾公司瞄准机会,跑步入场。
战略分野
佑驾创新与Momenta作为渐进式玩家代表,近期诸多战略动向尤为值得玩味。
此前,佑驾创新宣布聚焦单车智能主业的同时,将加强L4技术在无人小巴、无人物流等的应用探索,相关招聘软件也发布“无人车运营工程师”相关岗位。而据媒体消息,Momenta也在积极组建团队,意图进军无人配送车市场。
此次两家双双剑指矿区物流,佑驾创新选择与重庆再生资源集团携手,充分发挥双方在核心技术与产业资源方面的互补优势,以部署新能源重卡车队、推动矿区无人化落地、搭建“光储充”一体化生态等系列动作,直指矿区痛点;Momenta则以资本为纽带,意图整合零一汽车的整车制造能力。
矿区固定的运输路线、封闭可控的作业环境、高度重复的作业模式,减少了开放道路的复杂变量,为检验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度、场景适应性、实现规模化落地提供天然落地场景,降低了“跨界”难度。技术复用性使头部玩家在多场景拓展上具备先天优势。
据公开资料,Momenta采用“两条腿”战略,以L2量产车收集数据,反哺L4技术迭代,形成“数据-算法-产品”正向循环;佑驾创新已构建L1-L4全栈自研能力,其在乘用车领域打磨成熟的感知、规控等核心技术,能被系统迁移至物流场景,加速智慧矿区的规模化落地。
而受矿山天然属性影响,矿企通常不与供应商直接形成竞争关系,并且产业资源丰厚、支付能力强,相较于性价比,矿企更在意安全与效率,像佑驾创新与Momenta这类拥有技术优势的供应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此外,笔者注意到,零一汽车本轮融资的参投方包括由阿里CEO吴泳铭创办的元璟资本,也是佑驾创新的投资方,说明资本正加速向具备多场景落地能力的平台型公司汇聚,生态协同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
总的来说,双方路线不同,但殊途同归,即基于深厚的技术与量产积累,切入全新的细分市场寻找新增量,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实现长远的、多元化发展。
资本赛跑
从驭势、希迪、易控等矿区无人驾驶的“原生玩家”集体冲击资本市场,也不难看出行业分化速度与马太效应加剧。
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而巨大发展潜力的另一面,是各玩家现阶段必须承受的投入压力。
虽然智能驾驶“烧钱”早是行业共识,但L4自动驾驶作为“吞金兽”,其商业化规模落地却需要漫长时间沉淀。
在A股IPO阶段性收紧的当下,港股通过政策红利吸引新兴科技企业寻求上市“输血”。但如今赛道竞争已从拼概念、拼Demo,转向拼定点、拼量产的真枪实弹阶段,资本正加速向已验证商业模式和具备稳定现金流的头部企业聚集。
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尤为关键,谁能更快地证明自身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实现稳定营收增长,谁就越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青睐。
而像佑驾创新此类已成功在港股上市,获得资本“先手棋”的玩家,无疑将获得更多资源倾斜。据数据,佑驾创新今年已斩获众多项目定点,获得多个头部重要客户的重磅订单,并成功完成新股配售。生态位优势、自身优势业务加速爆发,与资本市场的看好,成为其能不断加码技术创新、拓展新业务的底气。
冰火两重天
政策东风、资本涌动、技术迭代,共同推动着矿山产业的深刻变革。而上市潮,是行业步入规模化扩张深水区的阵痛,也是资本对赛道长期价值的集体投票。
国内智驾行业经数十年发展,几经起伏,如今已发展到高点。但潮水退去,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