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贵的水果,我不想买单了

2025-08-15 12:33

没有哪种食物比水果更能丈量财富自由。


它既可以是菜市场上论斤称的平民零嘴,也可以是用来摆盘出片的精致中产下午茶,还可以是拍卖会上按颗成交的顶级奢侈品。


吃水果这件事丰俭由人,但价格、产地、品种、吃法常常将人群划分成不同的层级。有人吃的是酸甜滋味,有人买的是阶层身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从40.5千克逐年增加至61.6千克。以此计算,过去10年,中国人的“水果胃”以每年约4.8%的速度膨胀,增速要领先于粮食、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等其他大类。


消费需求一路走高,市场随即蠢蠢欲动,开始助推欲望的膨胀。从前名不见经传的水果被披上华丽的外衣,以稀缺、健康、高颜值等优势,包装成人人必须种草的网红水果。社交平台上,网红水果登上各式各样度量财富阶层的榜单,所谓“水果自由”,也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经济上行时期的美”,向每一个向往精致生活的普通人招手。


水果被赋予了远超其本身的意义,串起一条持续更新的鄙视链。车厘子价格跳水,樱桃李立马取而代之;阳光玫瑰葡萄过气了,最近登上“葡萄界爱马仕”王座的是妮娜皇后葡萄;今年的荔枝性价比拉满?别急,岭南佳果也有上、中、下等之分;就连小时候常吃的国产香蕉,不知何时也已被大型商超换成了进口货。


水果王国的王座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仍在持续,不少人却后知后觉地试图跳出消费主义的陷阱——真正的“水果自由”似乎越来越触手可及,多吃水果未必真的有益健康,老派水果也不一定比“超级水果”(Superfruit)差……不被人为制造的需求所拘束,才是与水果相处的第一要义。


一、超级水果:从枝头到神坛


众所周知,人类喜欢给一切事物分出三六九等。


当年哥伦布从新大陆带回菠萝,这种外形奇特的稀罕水果很快被贵族捧上了神坛。17世纪中后期,英国国王为了向欧洲各国展示国力,特意将一颗菠萝摆在宫廷宴会的C位。有王室引领潮流,菠萝成了财富与威望的代表。英国一度有商家专门出租菠萝,供不那么富裕的家庭宴请时撑场面。


像菠萝一样,许多水果在离开枝头的时候或许有传播种子的“抱负”,未料“造化弄果”,它不仅要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成为没有实用价值的装饰摆件,甚至还代表起那些与自身毫不相干的生活方式。


21世纪初,“超级水果”概念兴起于美国。制造超级水果的六大要素,即感官上诱人、新奇、方便、供应量可控、有潜在健康益处,以及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要打造并保持超级水果的美好形象,不仅需要精准发达的农业技术,更需要不断投入营销费用。


牛油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的正式名称是鳄梨,在中美洲是常见且廉价的食物。19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商业牛油果种植者成立了协会,销售商认为“鳄梨”这个名字过于土气,不符合他们想要推广的高端定位,最终,“牛油果”这个名字得以采用。


作为一种水果,牛油果很奇怪。它不甜、高脂肪、含水量相对少,大多不能即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销售商都在想办法撕下牛油果“高脂肪”的标签,试图培育出能让大众接受的品种,并营造其优雅奢华的形象。


他们尝试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将牛油果和高档餐厅绑定,再迎合人们对体重管理和肠胃健康的需求,把牛油果包装成“完美的食物”。虽然牛油果的脂肪含量较高,但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便被宣传为动物脂肪的优质代餐。到了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牛油果更因拍照好看、达人带货而收获了流量红利。


牛油果的爆红直观地反映在消费数据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显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牛油果贸易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是增长最为迅速的水果品种之一。在中国,2019年至2023年,牛油果净进口量由3.26万吨增长至6.56万吨,四年即翻一番。


类似的造神剧本,在水果界不断被批量复制。


2019年春节,“车厘子自由”成了中国网友鉴定自己生活水平的标准。尽管很快有专家科普车厘子就是进口大樱桃,但这个音译名自带洋气,车厘子的走红势不可当。根据每日优鲜发布的年货报告,2019年春节假期,智利车厘子的销量同比暴涨32倍多。而车厘子的高贵形象背后,离不开智利自上而下每年约1000万美元的全球推广投入,其中有一半费用就用在中国市场。


近几年,蓝莓成为打工人的心头好,其抗氧化、护眼的功效直戳打工人痛点,而且把它当下午茶吃既轻松又体面。一盒300克的高端蓝莓可以卖到200元,即便一盒125克的蓝莓价格低至9.9元,细算起来,蓝莓也是相当于近百元一千克的“刺客”。


当然,这些都抵不上“榴梿自由”的含金量。榴梿有独一无二的气味与口感、开盲盒式的购买体验以及不菲的价格,几乎集齐了超级水果的六要素,因此自然而然流量拉满。买得起一整个榴梿是财力的最佳证明,昂贵本身就是最吸引眼球的营销。


相比之下,普通的苹果、香蕉、橘子、梨显得没什么“果张力”,既不稀缺,也卖不了高价,更无法提供情绪价值。就连新茶饮赛道卷配料的时候,争着用的也是油柑、黄皮、芭乐等小众水果,为的就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年,水果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一起升级,被奉为健康完美的食物,其溢价成为令人向往的“财务自由”象征。但务实的消费者,从来不会被同一种套路收割两次。


二、“水果自由”:流动的鄙视链


不必羡慕别人的“水果自由”,也无须急着通过升职加薪来实现它,多等几年,贵族水果迟早会降低身价主动向你走来。


每一种贵族水果,今天都可能是“王谢堂前燕”,但它“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路径相似度,可以说接近百分百。从引入新奇品种、品牌化包装、卖出高价,到本土产量增加、价格回落,每一条下山路都大同小异。就像早年碾压传统品种、风光无两的富士苹果,如今占据中国苹果产量的70%以上,已经算不上稀奇。


进入2025年,曾经高不可攀的“贵族水果”们,价格更是纷纷跳水。往年一斤卖七八十元的车厘子,随着进口量的增加,今年价格一度跌破20元/斤。得益于本土产量的迅速增长,蓝莓价格从100多元/斤的高点下降至约50元/斤。


“××自由”的含金量一降再降。


当然,总有新的网红水果会被包装成新晋贵族,代表下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吸引你打开钱包。仍有人愿意在减脂期花一两百元买一颗泰国红宝石柚,或为了肠道通畅而狂喝10元/瓶的西梅汁。


贵价水果依然能吸引眼球,不过打工人也学会了捂紧钱包计算性价比和卡路里。人们消费水果的心态,已经从“是否吃得起”升级为“是否吃得对”“是否吃得安心”“是否吃出情绪价值”。


有关水果的健康神话正在破灭。近年,社交媒体上不时出现对“牛油果减肥骗局”的控诉——一颗牛油果的热量相当于2~3碗米饭,如果不是为了代替动物脂肪,食用稍过量,体重还是会增加。2025年年初,一则关于“女子一天狂炫三斤车厘子致高烧”的新闻引发关注,许多人这才知道车厘子吃多了会加重肠胃负担,摄入太多果糖反而不健康。


出门在外,你还可能遇上“诈骗水果”。比如“藏乌梨”并不产自青藏高原,“爆炸桃”只是把次级果当作高级果来卖,还有的水果更是肉眼可见满满的“科技与狠活”。


水果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方式,也不是只有被“吃”。许多人把水果拿到手,第一件事不是洗了吃,而是“摆盘、拍照、发朋友圈”一条龙。比起菠萝当年在英国王室的待遇,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人分享水果的社交方式,大有代替“奶茶社交”的趋势。去年,打工人把未熟的香蕉养在工位,等待“蕉绿”消散。今年春天,电商平台蓝莓盆栽的销量同比暴涨246%,年轻人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水果为故事、健康和情绪代言,普普通通地吃点水果,便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但话又说回来,比起昂首遥望、攀爬“水果自由”金字塔,这又何尝不是巨大的进步?


三、祛魅:让水果回归水果


洋气水果占领商超货架,“比普通水果甜n倍”“不甜包赔”几乎成了电商爆款的统一口号。但最近有消费者吐槽,水果越来越甜,却吃不出原本的果香了。


人们怀念起“原生水果味”,嗅觉灵敏的商家立刻抓住了商机——酸味较重的绿皮橘子被包装成“缓解孕吐神器”,没糖心的苹果是“小时候的味道”,一些传统品种开始借超级水果的营销武器,打起翻身仗。


超级水果又如何?六要素里没有“好吃”,终究不能持续征服中国胃。在对超级水果祛魅的时代,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水果。


比普通橙子贵五六倍的某品牌橙子,其背后有先进的选果厂。橙子的色泽、果形、重量、糖度都有精细的标准,摘下的橙子大约只有一半有资格贴上品牌标签。多年来,该品牌的产品、渠道、技术持续迭代,让“高溢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性价比。


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跃居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40万亩,比2020年增加44%,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许多消费者发现,以前又小又酸的蓝莓,通过技术改良品种,现在已经变得个大脆甜。再加上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的供应链创新,娇贵的蓝莓被送到消费者手上时依然新鲜。


将稀缺品种做到极致,或让优质品种走向大众,两条路没有高下,但要面对同一个挑战:一旦造出爆款,便会有人跟风种植,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果贱伤农。阳光玫瑰葡萄在短短几年便从轻奢生活的代名词沦为“烂大街”的平价水果,正是因为大规模的种植管理不到位,导致葡萄的品质参差不齐。


水果最初的魅力,藏在风土和时令里。今年荔枝产量提高,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一尝滋味。但也有网友发现,即使在冷链物流发达的今天,想要尝到最新鲜的荔枝,依然得身在岭南才行。即使是同一品种的水果,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口感也会有所变化,每颗果子吃起来都有细微的差别,是只属于当下那一刻的体验。


水果只是水果,你也只是你自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标准的世界里,只遵从内心的需求去选择一颗不那么完美的水果,本身就是一种松弛的自由。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